杨圆 李菁
日本占领东北成立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后,日本国内关于中国东北的书籍更是空前增多,也出现了专门面向日本青少年的“满洲读本”。这些读本对日本青少年的成长有深刻的影响,并且也是在分析历史认识问题时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本文以三本面向日本青少年的“满洲读本”为中心,探讨这些读本对日本青少年“满洲认识”的影响。
在日俄战争前,日本就出版了很多关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地理及历史沿革的书籍。在日俄战争取得胜利后,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势力逐步发展,最后阴谋酝酿了九一八事变后于1932年3月成立傀儡政权伪满洲国。为了巩固在东北的利益,日本又在国内鼓吹“大陆雄飞,挺进满洲”,促使大批日本人来到中国东北生活。最后,这些人在日本战败后被日本政府和军方抛弃,遭遇了悲惨的经历。本文主要就日本战败前在中国东北的进出是如何反映在日本的青少年读本里以及这些“满洲读本”对这些青少年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和说明。
一、长与善郎与《少年满洲读本》
长与善郎是日本的小说家,1888年出生于一个日本贵族家庭,父亲为男爵。1910年,武者小路实笃等人创办的刊物《白桦》引起了长与善郎对文学的兴趣,因此长与善郎立志于创作,发表了一些篇幅较短的小说,代表作品有《一个叫竹泽先生的人》和《青铜的基督》等,他还以中国历史为题材创作了一些戏剧。《少年满洲读本》是长与善郎通过多次赴中国东北实地考察编写而成。《少年满洲读本》虽说从名称看是少年读本,但从书的内容来看更像是一本赴伪满洲国旅行的指南。作者在第一部分预备知识中介绍了地理气候、历史发展等内容,并且在最后强调了“满洲是的日本生命线”。之后书中介绍了进入伪满洲国的主要途径及各地特色。值得注意的是,书中特别强调了“日本是满洲的恩人”以及“日本满洲移民的美好生活”。从这本书的基调来看,主要是鼓励少年到伪满洲国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者在最开始就强调了“满洲”重要性,在书中的65页作者写到:“满洲土地辽阔资源丰富可以解决日本人口过剩和作为工业国的原料问题。”作者为了解释这种侵占的合理性,在138页着重说明日本从列强手中将“满洲”解救,又进行各项建设和扶植,是“满洲”的恩人。这样的描述使阅读此书的青少年自发形成了“满洲”应属于日本的这一意识。这一根深蒂固的意识在日本战败后也很难改变,只会使当时的青年一代更加迷茫,无法正确地认识历史。
二、浅见隆平与《少年开拓士》
浅见隆平并非日本作家,而是一名教师,生平至今未找到详细的资料。浅见隆平在伪满洲国时期先是在奉天(今沈阳)的铁西国民学校工作,后于1940年转入八道河子国民学校任校长,专注日本开拓地的教育工作,《少年开拓士》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在书的封皮处清楚地用红字说明《少年开拓士》是开拓地国民学校的校长对全日本少年做的当地考察报告。浅见隆平在书的序言中还写道:“开拓士的目的就是可以为了日满两国奉献生命,成为其他民族的中心指导者,以示正道,以身作则。”书的主要内容也并非是报告文章,而是以一名叫勇的日本少年的经历来告诉读者“满洲”的生活,特别是开拓士的生活面貌。在书中,日本少年勇随着家人来到开拓地生活,勇后来跟随父亲去哈尔滨,新京(今长春),奉天(今沈阳)等都市去观光,在感叹都市的繁华后,勇怀念开拓地的生活,同父亲回到开拓地。这本书通过开拓士勇的经历意在潜移默化地给予日本少年对开拓地的无限想象,使他们对开拓地充满兴趣。可见,浅见隆平编写此书的目的就是蒙蔽日本少年,让他们天真地以为“满洲”的生活特别是开拓地的生活如书中所说,而后前仆后继地来到开拓地为日本统治阶级服务。
三、田畑修一郎与《我的满洲旅行记》
田畑修一郎于1903年出生于日本岛根县,少年时代由于父亲自杀,成为经营旅馆的田畑家的养子。从早稻田大学中退后成为日本作家宇野浩二的学生,与火野苇平等人创刊了同人杂志《街》。1933年发表了代表作《鸟羽家的孩子》,并成为了芥川奖的候补。田畑修一郎于1942年6月到7月受到当时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的邀请,到伪满洲国旅行。《我的满洲旅行记》就是在这样的经历和背景下创作的。虽然题目为《我的满洲旅行记》,但田畑回国后发表的却并非是以他自身为叙述主题的纪行文,而是制作成了面向儿童的纪行文,叙事主人公也变成了一名儿童。《我的满洲旅行记》还作为日本文部省及日本出版会推荐的儿童读物出版。通过书的内容,可以得知叙述路线按照田畑修一郎的旅行路线展开,叙述主体是一名从日本来旅行的日本儿童。内容的叙述方式为这名小学生给远在日本的爷爷奶奶写信报告在旅行中的见闻的形式。书中除了描写自然及经历外,还增加了日俄战争时日本在旅顺的战争痕迹及日本士兵在“满洲”战死后被奉为志士或勇士的内容。可见,日本当时对于儿童的思想灌输也毫不手软,通过这本面向低龄儿童的读本,读者对日本士兵在中国东北牺牲流血这一印象根深蒂固,从而加深了他们心中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的合理性的认识。
除了上述读本外,伪满时期在日本出版的面向日本青少年的“满洲读本”还有很多,但这些读本均是披着儿童文学的外衣,却不断灌输给日本下一代侵占中国东北的合理性这一思想。因此才使日本的一代又一代人在日本战败后未能清醒地认识到日本的罪恶,不得不说这些读本也是这种现状形成的原因之一。
(北华大学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