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东来 段崇俊
通过大面积建设“富碳农业”工厂,“富碳农业”模式可以直接消化来自工业排放收集的二氧化碳并实现农作物大幅度增产。
社会的命脉是经济,自然生态的命脉则是碳。
自然万物的生长和繁衍,实际上是碳循环的不同表现形式。在后工业化时代的今天,面临重大生态环境变迁,我们的生产方式应当进行怎样的调整和改革?
“富碳农业”是将工业生产的、巨量的、大自然已不能通过自身循环和自然消纳的二氧化碳,富集后用于现代化农业生产中,以高于大气二氧化碳含量数倍的浓度,作为气肥释放在相对密闭的小区域中,辅以光、电、热、无土栽培和自动气候调节等科技手段,创造一个高效率的光合作用环境,培养种植各类作物,使作物单产大幅提高。
简单来说,“富碳农业”就是在人工密闭环境中,利用光、气、温、水、肥、种等最佳条件组合,创造高效率的光合作用环境,将二氧化碳作为气肥大量地使用,生产出丰富的粮食作物供给人类生活,概括地说,就是把工业上过剩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农业生产使用。
“富碳农业”生产出的粮食、蔬菜、水果只利用人工光源和营养液进行栽培,完全不用土壤甚至基质,可以有效抑制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在不使用农药的前提下实现无污染生产,形成一个新兴产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这一模式既可以利用碳资源节能减排,解决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又可以促进相关工农业生产,改变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氧化碳商品化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在重庆合川双槐电厂正式投入运行的国内第一个万吨级燃煤电厂装置,是“富碳农业”在实际生活中的一次成功试验。这一装置不仅配备了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并且成功实施了二氧化碳的转化。这一装置的成功运行不但验证了“富碳农业”中碳捕集环节的有效性和低成本,更完成了“富碳农业”产业链中最重要的环节——二氧化碳商品化。
“富碳农业”可通过对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建设工业级干冰生产项目,生产出干冰,为相关产业提供相应的价值。例如在粮仓储存方面,这一技术可以提供全封闭冷库保鲜储存,为粮仓运营及人工成本年度结存超千亿元,并为农副产品提供保鲜存储以便反季节销售,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
“富碳农业”还可以把二氧化碳转化为干冰,并由国家集中统一使用。在北方缺雨地区实施人工降雨,短期内便可对该地区进行生态修复和实现地下水的有效补充,并可以从根本上治理黄河因生态问题造成的缺水危机和湿地面积急剧缩减危机。
改革社会生产生活方式
对于大部分植物来说,在充分满足水、光、二氧化碳三要素的条件下,“富碳农业”的极限效率可以高达11%。对比近代农业常规效率的0.8%,“富碳农业”会给农业未来进一步增产提供更大的空间。
“富碳农业”还可以给土壤“定向”补充有机碳分子。“富碳农业”根据我国耕地土壤严重贫瘠化这一根本病因,创造了国际先进水平的“向耕地和农作物补碳”的新技术,开创了“富碳农业”的“地补”渠道。“富碳农业”工厂的实施,还可以作为城镇化的产业落脚点。因为它可以培养新型农业产业工人,为返乡务工者创造就业,化解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难题,还可以消纳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部分过剩产能,同时拉动“富碳农业”的上下游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平衡碳泛滥,摆脱“碳枷锁”
自然万物的生长和繁衍,实际上是碳循环的不同表观形式。大量研究表明,由于几百年工业化的蓬勃发展,过量积累的二氧化碳排放是造成生态破坏、气候变化的祸因,使人们对碳排放产生了妖魔化的理解。为了应对这个难题,科学家们提出的低碳和节能减排是解决这个世界性难题的主要对策,而这个对策只能缓解,并不能根治。
在解决碳的泛滥和治理温室气体的问题上,大禹治水的传说提供了灵感:“应通过不同维度的整体论证,给多余的二氧化碳找到出路,把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变为农作物生长原料,而不是纯粹地‘堵。”
“富碳农业”可以比喻成经过大禹治理后的洪水,将二氧化碳变成了灌溉良田的生命之源。摆脱束缚经济发展的“碳枷锁”,创造出全新的“疏堵结合”的碳排放治理方法,解决了本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难题和认识误区。
例如,在石化能源方面,石化能源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富碳农业”可以把黑色的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还原成绿色的资源,把高碳的资源转变成绿色的财富。
促进全球气候回归
通过大面积建设“富碳农业”工厂,“富碳农业”模式可以直接消化来自工业排放收集的二氧化碳并实现农作物大幅度增产,从而实现通过占用少量土地来供应人类生存需要,使整个生态系统进行调整和休养生息。
“富碳农业”可以在供应人类粮食实现生存发展的同时,修复地球生态。这个过程实现了碳的逆向循环,并可以从根本上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使生态趋于健康的平衡态。探索和实践“富碳农业”的发展方式,有助于系统地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面临的“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粮食短缺、困难立地”这四大综合性难题。
发展“富碳农业”,可以促进我国工业、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支持各地区因地制宜地探索和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精品农业、资源农业,充分挖掘我国农耕文明的精髓,为探索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为中华民族生存在“地肥、水美、粮丰、人富”的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生态和社会环境中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