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口问题古往有之,顾名思义,人口问题,即由于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快速变化,造成人口与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可以说自从出现了人类就产生了人口问题,人口问题与人类的发展紧密相连。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庞大的人口数量、失调的人口结构等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越发凸显,特别是1979年社会转型之后,人口问题日益复杂。
关键词:人口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27-02
一、人口问题的警情源头分析
(一)与人口数量、质量有关的警源分析。
1.人口数量庞大、文化素质较低的原因。
(1)人口基数历史上就偏大。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鼓励生育,导致人口数量激增,使得中国人口基数历史上就偏大,这也使得当代人口的素质普遍不高。
(2)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发展都是不平衡的,东部发达地区,人们的受教育机会多,文化素质高,西部欠发达地区受教育机会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农村地区思想文化受传统性别歧视文化影响深,因此女性受教育机会少,城市地区思想文化开明,女性相对能享受到与男性机会平等的教育机会。因此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人口受教育的机会和程度不同,影响人口的质量。
2.劳动力就业压力大的原因。
(1)劳动力数量多,供给大于需求。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近几年进入到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最高峰,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占总人口比重明显上升。劳动力人口的增长与空缺岗位的增设不成比例,因此造成了就业压力增大的问题。
(2)劳动力总体素质不高。中国仍旧是发展中国家,教育政策的不完善、师资设备等的不足使得劳动力的总体素质不高,一些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受教育水平很低。现今社会缺乏的是技术型人才,而我国正是缺少这种人才,许多劳动者从事的是体力劳动。劳动者总体素质不高使得就业压力增大,出现人口问题。
(二)与人口结构有关的警源分析。
1.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原因。
(1)传统生育观和性别歧视文化影响。传统生育观和性别歧视文化是导致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根本原因。数千年来,我国传统的生育观念一直宣扬“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国传统的封建思想认为只有男的才能传宗接代,人们普遍有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的传统意识。现今中国家庭仍旧受传统生育文化的影响,尤其是落后的农村地区,重男轻女思想尤为严重,这就导致了男女性别比的严重失衡。
(2)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缺失。近期中国人口工作的重点放在控制人口数量上,而忽视了人口的结构问题;计划生育及有关部门在管理上由于人力、经费不足或管理方法不善使得出生婴儿的漏报和瞒报现象很多;孕期随访监控不力,出现孕妇私自流产现象等,这些计划生育管理上的缺失都是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的原因。
(3)医疗技术水平发展。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为那些希望进行选择性生育的人提供了技术条件。人们可以通过B超、羊水胎儿脱落细胞培养染色体核查、羊水胎儿脱落细胞X 染色质检查等技术,在早期鉴定胎儿性别,然后进行性别选择。这就使得一部分孕妇在得知自己婴儿的性别之后,有选择的做决定,选择生下婴儿还是进行流产。
(4)法律和制度的不足。
无论是基本的法律规范还是在依法控制性别鉴定和选择堕胎方面,我国都还存在着不足,这就导致男女性别比例失调,加剧人口问题。在基本的法律中仍旧缺乏对女性地位保护的明确实施细则;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使得养儿防老的思想观念仍旧存在;对于依法控制性别鉴定和选择堕胎方面,我国的法律政策仍不完善,这些都是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促成因素。
2.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原因。
(1)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计划生育政策限制人口的出生,使得国家从政策颁布以来人口的生育率大大下降,这是导致人口老龄化的根本原因。计划生育一味的只控制人口数量,忽略世代更替,造成国家严重的老龄化,未富先老的格局,所以在今年新推出了计划生育新政策,在一些方面做出了调整,以缓解中国巨大的人口问题。
(2)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老年人的平均寿命增高、死亡率降低,因此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多,推动了人口老龄化。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医疗水平使得老年人更加长寿,人们的平均预期寿命在逐年增加,这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二、人口问题的预警指标体系解释
将人口问题这一变量操作化得到人口问题的预警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为人口数量、就业压力、受教育程度、出生人口性别比和人口老龄化,这五个方面的问题对人口问题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赋予其相同的权重各20%;就业压力又分成了就业人数和城镇登记人员失业人数两个二级指标,其权重各为50%,受教育程度分成了文盲率和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两个二级指标,按照各部分的重要性将其权重定为各50%。
三、人口问题的警级划分
(一)人口数量。
1.人口的良性发展状态,即无警。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的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预测我国的合理人口容量是8亿左右,那么在无警状态下,人口数量是合理的,人们拥有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舒适的生活环境,物质和文化生活都得到了满足,并且并不妨碍后代的生活质量。
2.人口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即轻警,会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关注,使其采取一定的协调人口发展的措施。在轻警状态下,人口与资源环境仍然会协调发展,但是人们会明显感觉到自己的人均资源占有量逐渐变少。
3.人口的发展达到环境承载力的人口状态,即中警。在中科院开展的我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容量的研究工作中,从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估算,全国耕地面积保持1.23亿公顷,播种面积1.93亿公顷,粮食总产量8.3亿吨,若以人均消费粮食最大600千克来测算的话,我国的耕地面积可承载的人口极限为16亿,即最多能养活16亿人。根据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的人口数量已达134735万人,人均资源占有量很少,环境承载已饱和,这需要政府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4.人口发展严重失调状态,即重警。这种状态已超出了专家预测的最大人口规模,会对社会各个方面造成严重的损失。在当今人口已超13亿情况下,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在经济良性发展的基础上控制人口数量,同时搞好科研,发掘更大的资源储备,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提高以及国际合作,我国的最大人口规模也许会允许扩大到16-20亿。
5.人口发展的不可调和状态,即危机。当这种状态来临时,资源和环境将受到巨大的破坏,国家会面临严重危机。
(二)人口质量。
1.文盲率在0.5%以下,即无警。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在12年的人口状态。此时的人口质量能构满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需要,这是人口质量发展的最佳状态。
2.文盲率在0.5%—2.5%,即轻警。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在9—12年的人口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接受高等教育以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数相较于无警状态都有所减少,总体的人口质量状况有所下降,国家需要给予一定的重视,采取相关措施来控制人口质量的下滑。
3.文盲率在2.5%—4.5%,即中警。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在7—9年的人口状态。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文盲率(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08%,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6.72%下降2.64个百分点,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00年的7.64年上升到2010年的8.58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十年来我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4.文盲率在4.5%—6.5%,即重警。人口平均受教育成都在5—7年的人口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国家的人口教育问题已经明显的显现了出来,国家相关部门必须采取措施控制警情。
5.文盲率在6.5%以上,即危机。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在5年以下的人口状态。这种状态是人口质量发展的最差状态,人们在受教育等方面已面临严重阻碍,妨碍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家应提高政策预见性,避免出现教育混乱的局面。
(三)人口就业。
1.大部分适龄劳动力是就业状态,即无警,失业人数很少。在此时,基本没有就业压力,社会生产正常进行,经济发展迅速。
2.适龄劳动力出现轻微的就业压力,即轻警,一部分人找不到工作或者失业。国家的生产生活仍旧正常进行,一部分无业、失业人群生活困窘。国家应当制定相关政策促进无业和失业人员进行就业和再就业。
3.适龄劳动力出现比较大的就业压力,即中警,失业人数比较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7日发布的“2012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8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9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属于中警阶段,许多毕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一些人面临失业。国家应该在此时适当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对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4.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即重警,大部分适龄劳动力找不到工作,许多劳动力面临失业。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正常的生产生活受阻,引发许多社会问题,出现政府与人民的巨大矛盾和冲突。
5.基本上人们属于无业和失业状态,即危机,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尖锐存在,社会无法进行生产和生活,面临着解体。
(四)出生人口性别比。
1.出生人口性别比是103-107,即无警,出生男女婴儿相对数量,不会造成社会、家庭以及婚姻等方面问题。
2.每出生百名女婴,相对出生大男婴数量是107-115名,即轻警。会使未来出现轻微的男女比例失调,国家需要制定政策来调整出生婴儿性别比。
3.出生人口性别比是115-123,即中警。2010年我国出生婴儿性别比是118.06,已经进入中警状态,对未来社会的良性稳定运行、社会伦理道德体系会造成冲击。
4.每出生百名女婴,相对出生大男婴数量是123-131名,即重警从理论上来说意味有一部分男婴在成年之后没有配偶,减少人口的再生产,阻碍人类的繁衍、发展。
5.出生人口性别比是131以上,即危机,男婴的数量严重多于女婴,会出现严重的婚姻挤压、男女比例失调、社会不平等、人口再生产萎缩等问题,引起社会的混乱。
(五)人口老龄化。
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7%以下,国家尚未进入到人口老龄化社会,即无警。老年人口数量合理,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恰当,人口结构没有呈现老年状态。
2.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7%-16%,老年人口数量增多,人口结构开始呈现老年状态。国家开始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即轻警。2011年我国的老龄化程度为9.1%,已经进入轻警状态,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在加强养老制度的同时,减轻成年人的压力。
3.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16%-25%,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即中警。预测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将进入到中警阶段,养老问题更加严峻。
4.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25%-35%,老年人口数量过多,人口结构及其不平衡,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非常严重,即重警。已经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给成年人造成很大经济负担。
5.危机,老年人口的数量过多已经阻碍社会的正常发展,劳动力严重缺乏,社会停滞不前。
四、解决人口问题的相应对策
综合而言,将五个预警系统进行有机的整合而形成相对综合的大预警系统将会更加有效,这样也就避免了单一预警系统的片面性,保证我们对人口问题的预警能够相对准确的反应实际的社会情况,为政策的有效制定提供了保证。从我国目前状况来看,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出生性别比四个指标均进入中警阶段,人口老龄化到达轻警阶段,所以可以确定我国的人口问题正在加剧,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改变当前状况。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的社会问题,国家提高问题意识,采取适当的举措对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人口年鉴2010.北京:中国人口年鉴杂志社,2010,p102-1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人口年鉴2008.北京:中国人口年鉴杂社,2008,p88。
[3]王青菊:《中国人口问题的历史渊源、现状与对策分析》,载《实践与探索》
[4]陈清莲:《独立学院就业压力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载《科学咨询》2008年
[5]朱万晶:《关于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成因及解决对策》,载 《法治与社会》2007.02
[6]曲海波:《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人口学原因》,载《人口研究》1989年。
作者简介:徐杰(1990年生),男,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院,社会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