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谷旅游资源成功转型的探讨

2016-05-14 16:44陈菡李建春王立
人间 2016年8期
关键词:旅游资源转型

陈菡 李建春 王立

摘要:黑山谷风景区是国家5A级风景区,旅游资源虽丰富,但前期开发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根据对黑山谷重点项目的分析,探讨了黑山谷成功转型的思路及转型后的特色资源。

关键词:黑山谷;旅游资源;转型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24-01

一、黑山谷旅游资源简介

重庆黑山谷景区位于中国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东南部与贵州省相邻的边缘地带,距离重庆城区63公里,景区面积115平方公里,地处大娄山余脉、渝黔交界地带,这里山高林密、人迹罕至,保存着地球上同纬度为数不多的亚热带和温带完好的自然生态,森林覆盖率达97%,被专家誉为“渝黔生物基因库”,是目前重庆地区面积最大、原始生态保护最为完好的自然生态景区。景区位于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地形独特,山、水、峡、泉、林、洞、瀑齐全,构成了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同时还拥有夜郎文化、红苗文化等独特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资源。这些原始奇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交相辉映,构成了发展旅游的极佳条件。

二、重点打造项目概况

黑山谷景区对黑山谷峡谷、龙鳞石海、奥陶纪等重点项目集中全力进行打造,树立起了景区的标杆。

(一)黑山谷峡谷观光项目。

1.旅游资源特色:黑山谷峡谷观光区是整个区域的核心景区之一,以高山深谷为典型景观特色,由峻岭、幽峡、峭壁、森林、飞瀑、碧水、溶洞、仿古栈道、浮桥、云海、珍稀动植物等各具特色的景观组成,是峡谷观光的空间承载主体。

2.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黑山谷峡谷观光区旅游资源丰富,开发较早,游览线路和旅游设施服务相对完善。不过由于黑山谷是典型的峡谷型景区,游览空间有限,现有的游线主要沿峡谷展开,高峰期则显得峡谷拥挤不堪;同时,由于景区组织管理存在一定问题,现状游览存在大量“对穿”现象,使得景区线路组织无序。

3.总体规划思路。

结合黑山谷峡谷风光、地质奇观等原生态自然风光资源优势,开发峡谷观光、亲水娱乐、养生休闲、文化体验等项目,打造中国最美养生峡谷,并以“国家5A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创建为契机提升景区观光游览以及综合服务功能,打造世界级的峡谷养生观光游览体验区。

(二)龙鳞石海地质奇观项目。

1.旅游资源特色:以展示各种形态各异、巧夺天工的石林景观、红苗民族文化为特色。

2.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龙鳞石海石林地质景观资源丰富,各种象形石规模巨大、妙趣横生,是一处典型的喀斯特地质景观发育区,景区开发历史较早,形成了“石扇、石鼓、石龟”奇石三绝,“水石林、雾石林、洞石林”林石三奇,“中华震旦角石谷、化石长廊、地质公园”科普三篇,“桃花坞、龙鳞花海、苗王宫”苗家三梦等十二大核心景点,成为了融观光游览、地质科普、民俗观瞻、拓展竞技、参与体验景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夏季游览遮阴效果不好,容易出现酷暑暴晒现象,不利于夏季旅游活动的开展。同时,现有的游览线路错综复杂、游览服务设施不健全、红苗文化与旅游的融合趋于表象化、标识解说系统还需结合地质科普文化进一步规范化等问题。

3.总体规划思路。

按照“国家5A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标准,结合创建规划,进一步综合整治提升龙鳞石海景区,结合地质科普文化强化标识系统建设,完善导游线路,根据游客游览时间长短设计多种游览线路,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三)奥陶纪原生态石林科考项目。

1.旅游资源特色:奥陶纪景区由5亿年前奥陶纪龟裂纹灰岩形成的奇石、溶洞、飞瀑、平湖、森林等自然资源为基底,形成了“石”、“洞”、“水”、“林”为主的丰富景观资源和“林中有石,石上有树,树石共生”的“绿色石林”生态地质奇观,保留了原生态的石林风貌,能够满足自然爱好者、野外探险团队、地质科考人员的健康休闲、自然体验、科研考察等综合需求。同时,该区植被茂密,在石林地貌景观上形成了森林景观,由于海拔较高,非常适宜开展夏季避暑休闲。

2.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奥陶纪景区开发比较初级,保留了比较原始的自然生态风光,开发的旅游项目主要有石林寻幽、石海迷宫探险、地址遗址科普考察、洞穴探险、湿地游赏等项目。景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开发初级、游览服务设施缺乏。同时与龙鳞石海景区资源同质化,需要策划新的开发模式,避免走与龙鳞石海景区相同的旅游开发模式。

3.总体规划思路。

保留原生态开发模式,最大程度保护好景区内现有植被。注重与龙鳞石海景区的差异化开发,在保留原生态游览模式的同时,在游赏项目的安排上应与石林景区有差异性。充分利用奥陶纪景区与城区气候差异大的特点,设计夏季避暑休闲、冬季赏雪的项目。

三、小结

结合世界地质公园的创建,在国际国内旅游新形势和新的历史机遇背景下,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对黑山谷景区旅游环境和客源市场需求,科学定位旅游主题形象,优化空间结构布局,合理安排景区基础设施以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完善并推进各片区的生态观光旅游、地质科普旅游、文化体验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养生避暑旅游等项目的开发建设。将整个大景区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地质奇观和生态养生度假旅游目的地。

参考文献:

[1]刘洁灵.黑山谷旅游开发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技术与市场(上半月),2008(1).

[2]毛蕊.重庆黑山谷以养生为特色华丽转身[J].旅游纵览,2012(12).

[3]汤治平.巴渝胜景黑山谷[J].养生月刊,2009,30(1).

猜你喜欢
旅游资源转型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基于SWOT分析下的十堰市旅游资源整合探究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经济型苏州古城旅游产品策划初探
辽宁锦州旅游资源评价及旅游品牌定位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地方高师转型的归因、模式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