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包含港澳台地区)所在地的230家新闻网站在综合传播力指数上的比较分析得知,位列前五名的分别是北京(634471.81)、上海(56749.98)、山东(32871.36)、湖南(26611.80)、广东(18876.77),而综合传播力指数较弱的后五名分别是陕西(927.07)、山西(604.11)、内蒙古(294.82)、青海(207.11)、西藏(76.25)。具体全国31个省区市所在地新闻网站的综合传播力指数的强弱程度可以参见图1。
北上广传播力水平较高
据统计,全国230家新闻网站在各省区市数量上的分布中,位列前五名的分别是北京(80家)、山东(11家)、江苏(9家)、上海(9家)、四川(9家)。
从图1可以看出,传播力水平较高的地区集中在北上广、沿海省区市以及河南、湖北、湖南、重庆、江西,而新闻网站传播力较弱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
北京的综合传播力指数占总榜总体综合传播力指数的71.94%,新闻网站在总量上占据了全国的35.65%,其中,中央主要新闻网站14家、全国行业新闻网站64家、省级网站2家,在综合传播力指数上占北京全体新闻网站的比重分别是73.08%、23.69%、3.23%,北京占据所有中央主要新闻网站和全国行业新闻网站,在总量及网站类型方面所占据的突出优势决定了北京地区新闻网站在全国新闻网站中的传播力指数遥遥领先。而排名第二位的上海的综合传播力指数占到全国的6.43%,其综合传播力指数以及新闻网站数量均与北京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也同样存在于其他省区市与北京的比较当中。
鉴于新闻网站在数量上的分布不均衡会严重影响到该省区市新闻网站综合传播力指数的强弱,因此,在进一步的分析中,选取了31个省区市新闻网站的单位传播力指数作为比较依据(其中,单位综合传播力指数=综合传播力指数/新闻网站数量),这样更能排除绝对量的干扰性。就单位综合传播力指数排名来看,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北京、上海、湖南、重庆、山东;位列后五名的分别是西藏、内蒙古、山西、青海、天津。具体如图2所示。
如图2所示,横轴显示的各省区市,纵轴显示的名次,越接近原点表明其排名越靠前。以综合传播力排名(即蓝色折线)为比较对象,分析单位综合传播力排名(即红色折线)波动情况可知,位于蓝色折线上方的点所对应省区市的综合传播力指数要高于其单位综合传播力指数,表明其新闻网站传播力优势主要依靠数量获得,例如,江苏省的综合传播力指数为11010.45,新闻网站数量为9个,单位综合传播力指数为1223.38,单位综合传播力指数排名(第12名)落后于综合传播力排名(第六名)7个名次;而相对应的,位于蓝色折线下方的点所对应省区市的综合传播力指数要低于其单位综合传播力指数,显示其新闻网站的传播力在单位新闻网站上的传播力具有相对竞争优势,这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是广西,其综合传播力指数和单位综合传播力指数分别为3483.02、1741.51,新闻网站仅有两家,单位综合传播力排名(第九名)较综合传播力排名(第19名)提升了10个名次。
传播力与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关联性较高
通过全国230家新闻网站在PC端、两微的传播力指数与省区市的结合,使得31个省区市在PC端和两微这两个维度的传播力显示出来,如图3所示,波士顿矩阵图的横轴和纵轴分别显示的是PC端和两微传播力。第一个象限显示了PC端传播力和两微传播力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象限显示PC端传播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两微传播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象限显示PC端传播力和两微传播力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四象限显示PC端传播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两微传播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据图3显示,各省区市分布偏向于左上角,显示出总体在两微有较高的传播力,而在PC端的传播力较弱。其中,有11个省区市位于第一象限,他们分别是北京、上海、山东、广东、湖南、四川、江苏、浙江、吉林、江西、福建,表明其在PC端和两微的传播力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4个省区市位于第二象限,分别是河南、海南、辽宁、广西,表明这些省区市在两微的传播力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在PC端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11个省区市位于第三象限,分别是贵州、宁夏、甘肃、云南、陕西、天津、山西、安徽、青海、内蒙古、西藏,表明这些省区市在PC端和两微传播力水平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最后一个象限包括新疆、湖北、河北、黑龙江、重庆,显示其在PC端的传播力要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在两微则传播力较弱。其中,表现比较特殊的有位于第一象限的北京,在PC端和两微均显示了较高的传播力;对比较明显的是西藏,显示在PC端和两微的传播力均较弱。
为了分析全国230家新闻网站PC端与两微的传播力问题,报告引入各省区市的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及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地区新闻网站综合传播力的参照指标,旨在得出各地区新闻网站综合传播力指数与地区发展过程中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上,利用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依据全国31个省区市的新闻网站综合传播力的强弱程度,将其进行归类,并针对各个类别进行归纳分析。
如图4所示,这是提取的31个省区市的综合传播力、单位综合传播力、PC端传播力、PC端单位传播力、两微传播力以及两微单位传播力与各地区生产总值、各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间的相关系数。通过比较发现,各传播力指数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的相关性较小,与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与各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联性较高。此外,需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传播力指数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的较弱相关性,主要是由于北京极高的综合传播力和较一般的地区生产总值所造成的,而排除北京地区的其他省区市的综合传播力和其地区生产总值之间呈现着较明显的相关性。如各省区市综合传播力与2015年GDP对比的图5所示。因此,分析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更有效。
进一步分析发现,单位综合传播力与人均可支配收入间的相关性0.725要高于其综合传播力与人均可支配收入间的相关性0.605;PC端单位传播力与人均可支配收入间的相关性0.662同样高于其PC端传播力与人均可支配收入间的相关性0.586;而两微传播力则相反。总体而言,单位传播力作为相对数据,在分析过程中的参考价值更高。
通过分析发现,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是其网站传播力的总体基础,而人均可支配收入直接决定了其消费结构。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的地区代表着其人民生活的消费结构越完善,新闻传播力在消费结构越完善地区的指数会越高。而引入各地区经济基础和消费结构的传播力将31个省区市划分为以下五大类,具体如图6所示。
第一类包含北京、上海两大直辖市,该分类地区的单位综合传播力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最高,其聚类中心的单位传播力达到7021.5和49162.6。两市2015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位居五种类型中的第二位,据统计,2015年北京和上海的人均生产总值分别达到105821.7、102919.6,排在全国人均生产总值的第二、第三位,凸显其雄厚的经济基础,这说明第一类地区新闻网站的传播力、经济基础、消费结构均较完善;
第二类包括甘肃、贵州、海南、宁夏、青海、西藏、新疆7个省区,该类地区与第一类地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无论是在单位综合传播力还是在地区生产总值,以及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均位居最后,这表明该地区新闻网站较弱的传播力是与其较弱的经济基础和不完善的消费结构密切相关的;
第三类包括广东、江苏、山东3个省,该类别地区中呈现的特点是较高的单位综合传播力(2190.4)、位居第一位的地区生产总值(68643.7),以及位居第二位的人均可支配收入(26700.3),这说明第二类别地区均呈现的是较强的单位综合传播力、极高的地区生产总值、较高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等;
第四类地区包括福建、辽宁、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川、浙江8个省,其最终聚类中心的单位综合传播力为1626.8、地区生产总值为31635.4、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165.5,总体表现在五种类型中居中,凸显一般化;
第五类地区包括天津、广西、黑龙江、吉林、江西、内蒙古、山西、陕西、云南、重庆、安徽11个省区市,其最终聚类中的单位综合传播力为984.5、地区生产总值为16352.1、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557.5,虽高于第二类地区的各数值,但是在总体表现上均较差,与其他三种类型地区的差距还很大。
通过分析发现,地区新闻网站的传播力强弱与该地区的综合经济基础、消费结构密切相关,传播力较强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山东、江苏、广东是中国经济基础发展较完善、消费结构较合理的地区;位于中部地区如河北、河南、湖北等,表现一般的经济基础和有待完善的消费结构,导致新闻网站的传播力也表现一般;位于经济基础薄弱、消费结构较单一的西部地区如新疆、西藏、青海、甘肃等地区新闻网站的传播力也较差。
网站传播力与地区经济密切相关
1. 新闻网站的传播力与所在省区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新闻网站的传播力与所在省区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与所在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较大的相关性。
2. 中西部地区新闻网站的传播力偏弱。
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新闻网站传播力较弱,一方面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另一方面也与这些省区市的网民数量、活跃程度有较大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