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诣博 宋英茜 李梓赫 张海峰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辽宁省中小金融机构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对省内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调查研究,本文从辽宁省中小金融机构的三个关键作用以及面临的五个关键问题,深度剖析了我省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的问题与状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金融;融资;信用政策
一、研究背景
(一)中小金融机构的兴起
目前,多数企业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中小企业符合我国的资源比较优势,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中小金融机构兴起,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这么多年的自身发展,以及国家多年的规范及引导,中小金融机构也在不断转型升级。目前,辽宁省以多元化经营、抓大放小、纵向一体化、横向联合等形式逐步形成资本的集中,例如:近几年中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机床集团、北方重工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就是通过资本市场和政府相关政策的指引建立了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目前,省内69家中小金融机构进行调查,其中21家经营状况良好,42家处于稳定状态,从中不难看出,中金融机构凭借其高效和灵活性在非国有经济中占优势。对于中小金融机构能否正常经营和发展,直接关系到对中小企业以及非国有经济金融服务质量和数量,因此,政府在近几年内对于中小金融机构业务拓展和功能的强化放在了首要的地位,同时充分满足中小企业以及非国有经济这部分经济群体在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需求。
(二)当前政策环境下的经济背景
日前,李克强总理访问吉林并召开了经济工作会议,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医疗、教育、交通、文化、生态等方面深切关怀,我省应该把握国家政策,充分发挥中小金融机构作用,为中小实体经济保驾护航,实现经济增长。
二、理论与综述
(一)中小金融机构的界定和特点
1、中小金融机构的界定
中小金融机构是指?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性金融机构.其经营机制较为灵活,服务对象最初是两小经济,即集体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其金融结构是以地区性中小银行为主。
(1)中小金融机构的构成形式
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中小金融机构是发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主要包括: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股份制商业银行和跨区域跨区域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一些数量众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2)中小金融机构服务定位
首先,从中小金融机构自身的信息成本和交易费用来说,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时的信息成本和交易费用更低,具有信息优势。其次对中小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情况较为熟悉;所以其放款对象通常也只能是资金需求量相对较小的中小企业以及个体资金需求者。
2、中小金融机构的特点
优势:(1)中小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小,经营灵活。
(2)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区域相对较小,机构精干。一是具有明显的管理成本优势。二是中小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具有显著的“本土化”特征,容易与服务对象找到共同语言,在业务拓展过程中,有创“小服务品牌”的捷径。
(3)中小金融机构具有天然的服务对象群体,市场前景广阔。
(4)中小金融机构具有“焦点”银行的天然优势。“焦点”银行的焦点战略(包括市场焦点、地域焦点、产品焦点和供给链焦点等)都具有自己的经营特色,在金融竞争中具有明显的相对优势。
劣势:资本规模较小,单位交易成本高,服务功能不齐全,竞争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差,资金不足,无力进行大规模的、根本性的金融业务创新活动。
(二)对辽宁省中小金融机构发展问题的研究
国家目前城镇化巨大财政预算,但是落实到地方政府的资金量很少。另一方面,中小金融机构吸取了大量民间资本,并没有很能够好进投资。中小金融机构是城镇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作为市场经济供给主体的中小金融机构在其发展中会不可避免的面临多内外因素的制约和许多实践的难题,那么对于企业金融机构自身经营绩效以及对本省经济发展促进作用如何?其面临哪些制约性因素的影响?如何去实现企业金融机构的发展?基于此,探索企业金融机构在目前的快速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辽宁省需要继续完善现有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和股市等金融机构以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竞争能力外,打破以传统的不动产抵押为核心的贷款机制,通过项目未来的现金流和企业间、农户间互保联保的方式,以创新的理念和制度安排,发展能够为多创造就业机会的中小企业、农户和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的地区性中小银行、农村小额信贷银行,以及相关的政府和民间的信用、担保、投融资体系的发展,以改善我国过度集中的金融结构,提高金融体系配置资金的总体效率,这些措施是今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应有方向,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保障。
三、辽宁省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
(一)辽宁省金融业产值对比分析
目前我省中小银行占全部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比例不断上升,金融信贷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14年11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2570.3亿元,比年初增加2777.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比年初增加930亿元;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1359.4亿元,而各项存款余额41395.5亿元,比年初增加1971.4亿元。(数据来源于辽宁统计信息网)
(二)辽宁省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及构成
截止2012年末,辽宁省金融机构超过了7800家,共有十大类型,从辽宁省金融资产市场份额的划分可以看出国有商业银行比重占39.56%、城市商业银行比重12.18%、邮政储蓄银行比重11.06%、股份制商业银行比重占5.02%、国家开发性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占1.03%、小型金融机构占30.18%,剩下的外资银行、财务公司和信托公司只占到了0.97%。
长期以来,我省的中小企业在发展前景良好的情况下,存在许多因素造成中小企业经营上的困难,而中小企业融资难便是其中主要的一个原因。
四、分析辽宁中小金融机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69家中小金融机构进行调查分析,中小金融机构本身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中小银行业务单一、趋同,缺少经营特色,而且存在着资产质量低,不良资产数额较大,存在比较严重的金融风险等等。这些问题已成为中小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制约了其经营发展的空间。下面我们就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深度剖析:
(一)关键问题之一,融资难的问题
1.企业自身融资能力低下。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是企业难以获得融资的内部原因。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自由资金不足,资本弱化严重。另外,中小企业产权制度的不健全也成为阻碍企业获得融资的一个重要原因。
2.融资渠道存在问题。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主要表现为融资渠道的单一,他们目前的发展主要靠自身积累,自我发展壮大。单一的融资渠道不仅造成资金取得的困难,同时也提高了融资成本,加大了融资的风险。
3.融资成本高。中小企业还普遍存在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成本高的特点。由于中小企业不能像国有大中型企业那样,通过招股或发行债券的形式融资,一般只能向银行申请贷款,外源性融资主要表现为银行借款。在以银行借款为主渠道的融资方面,借款的形式又是以抵押或担保贷款为主。而相对于大企业,中小企业贷款具有规模小、对象分散、融资信用低的特点,这无疑增加了银行的贷款成本,使银行提高中小企业贷款的门槛,减少对中小企业的贷款。
(二)关键问题之二,信用问题
信用和担保体系不完善,担保机构发挥作用有限。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出现的问题主要分为担保中介机构的问题、企业的问题、银行的问题和政府的问题四方面。信用担保机构方面,担保机构资金规模小、来源单一,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高素质的担保人才;企业方面,企业信用意识薄弱,参与担保兴趣不浓;银行方面,银行不愿承担风险,对小额担保贷款不感兴趣;政府方面,担保系统存在不同程度的行政干预。
(三)关键问题之三,体制放革
1.产权结构不合理。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产权不明晰、权责不明确、运行机制不健全,“一股独大”所带来的中小企业发展障碍。竞争力及抗风险能力不够。
2.企业财务制度不完善。内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逐步建立健全内部的财务会计制度,提高企业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和财务报表的可信度。
(四)关键问题之四,金融体制不健全
在金融监管中,市场准入标准不一,把关不严,导致中小金融机构设置泛滥,成为中小金融机构规范发展的后天制约因素。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但是客观事实并非如此。部分中小金融机构设立目的有几种类型:一是小金库型,为主体创收,成为主体收入的灰色通道和“摇钱树”;二是就业安置型,为主体创造就业岗位,成为主体部门、政府官员安排家属子女就业的重要门户;三是融资型,为主体部门提供廉价资金,成为重要融资工具。中小金融机构是区域性和地方性金融机构,主要天职是为地方经济服务,既然如此就得听我的,所以“指令贷款、关系贷款、人情贷款”现象严重,从而形成大量的低效资产。
五、促进辽宁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对策
(一)国家给予优惠政策。中小金融机构必须有国家政策强力扶持和有效监管下才能健康发展,并不断壮大,更好更快地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平台,促进当地经济腾飞。
(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市场的进入和退出。应进一步降低市场堡垒,实行法治化的市场准入监管,给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壮大不断扫清障碍。
(三)明确中小金融机构市场定位,提高核心竞争力。服务对象分明,不恶性竞争,完善内部财务制度管理、人才队伍管理、风险管控,创出自己的服务特色和品牌。
【参考文献】
[1]赵君.推进安徽新型工业化进程分析与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