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高校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研究

2016-05-14 00:12蒋越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人才培养高校

蒋越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00-01

摘 要 2104年底国家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文),大力推动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如今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已成为拥有巨大商机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报告我国体育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1]。在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中,体育产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关系到体育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要解决提高体育产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扩大体育产业人才队伍的规模等问题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 高校 体育产业 人才培养

一、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优势

体育产业人才是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的充分条件,建设高素质的体育产业人才队伍是我国现阶段发展体育产业的最大需求。随着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壮大,体育市场主体日益成熟,各产业间产业融合发展,能够较为充分表现出体育产业的辐射效应。国家注重体育人才的培养不仅能够发展体育产业,壮大体育产业的人才队伍,同时也可以缓解就业压力,提供较多的就业职位,为更多热爱体育的人提供就业机会。

现我国体育类高校都增加体育管理专业,招收体育管理类学生,开设体育管理方向的相关课程,为我国培养体育产业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弊端

1.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后备力量薄弱

我国体育产业现阶段规模小,不能表现其巨大潜力;结构发展不协调,不能把握住各地方自然资源带动体育产业等诸多弊端涌现使其发展滞后。现在体育产业还属于发展阶段,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大,要想快速发展体育产业,必须要有出色的人才队伍来支持。

2.高校对体育产业人才培养质量落后

我国对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中不能仅仅依靠企业的培养,而忽略我国各高校对其培养的重要性。高校可以利用自己的平台能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全面的体育产业管理人才。但据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只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几所高校开办了体育产业MBA项目,其他开办体育产业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还面临着办学力量薄弱、办学设施落后等问题。现阶段是高校对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与体育市场的实际需求存在较为突出的供需矛盾[2]。

3.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

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较晚,其培养体系也不够完善,我国体育人才培训形式普遍存在规模小、专业师资力量薄弱、课程僵化缺乏特色、办学经验不足和方法陈旧等不可忽视的问题[2]。我国现阶段也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体系,针对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也缺乏创新性,现阶段的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的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我国应借鉴体育强国对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体系,但同时也应考虑到我国的基本国情,针对我国现阶段体育产业的发展,适应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的需求,制定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体系。

二、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建议

(一)明确体育人才的培养目标

我国应明确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市场上所需要的体育产业人才,结合培养对象制定一个明确的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也应按照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目标。我国体育产业正处在起步期,现阶段对体育产业人才要求较高,需求量较大,要想快速发展体育产业,必须要有出色的人才队伍来支持。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我国现阶段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充分利用资源整合发展体育人才培养对象

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对象不应仅仅局限于针对管理人才,也应该注重退役运动员的资源,抓住其了解体育技能,熟知体育的特点,为他们提供学习体育产业的理论知识机会,让他们应用到实践中。退役运动员本身对体育就有一定了解,加上后期高校为其提供学习相关知识的机会,他们再到企业中去,必定可以有较好的应用,不但能够为企业提供体育产业人才,也能为他们退役后的工作提供保障。

(三)产学研协同创新重视高校对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

现中国有九大高校联盟,高校间也应形成体育产业专业的高校联盟,各高校间举办科研交流活动,一起讨论和学习体育产业的科研成果。大家共同探讨各自的人才培养模式,一起发现问题并提出改善方法,共同进步。同时也要多举办国内外体育产业科研交流,学习国外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体育产业蓬勃发展。

现高校未能较好地把体育产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忽略了理论实践的重要性。高校应与体育企业合作,将培养的人才输送到企业中进行实践与发展,实现理论实践相统一。在实践中更好的体会理论知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同时,国家也要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为高校多提供岗位平台。不仅可以为企业输送人才,加快企业发展,同时也缓解了人才就业问题。加强互动交流、加强校企合作,重视体育产业发展实践,实现理论实践相统一。

三、结语

明确我国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充分利用资源整合发展体育人才培养对象,产学研协同创新重视高校对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扩大体育产业人才队伍的规模,使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增长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 黄海燕,张林,姜同仁.我国体育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措施[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1-5.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人才培养高校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我国体育产业劳动生产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6-2008年体育产业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