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步之遥》在上映首天便获得了两极化的评价,但这部属于作者电影类型的商业片,却依旧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普通大众更是直呼难以跟上姜文的节奏。而这并非因为影片故弄玄虚,而是因为姜文有着强烈的表达欲望,将大量的戏剧化、舞台化的内容呈现在了影片当中。在影片中,这些戏剧性、舞台性的表现方式与银幕结合起来,大大增强了剧本思想深度的表现力,使得影片在表达某些隐喻思想时,整体环境和某些道具有了外化的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
关键词:戏剧性 舞台性 视觉冲击 超现实主义叙事
严格意义来说,《一步之遥》确实不是一部正规的商业电影,而是一部充满了戏剧元素、艺术水准颇高的作者电影。然而和绝大多数以一般意义上的叙事为内容的电影不同,《一步之遥》是一部带着“荒诞派戏剧”骨架、甚至带有些魔幻现实主义的电影。整部电影无处不涌现着浓重的荒诞气息,而在这荒诞而魔幻的世界中,又充满了真实和清醒。
一、语言的戏剧化
大部分观众对于《一步之遥》的不接受,基本与观看荒诞派这种略带“实验性戏剧”风格时的不适感如出一辙。荒诞的对白和动作,看似毫无意义且不连贯,但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荒诞派作品从来都不想让观众在舞台或是镜头中产生的“幻觉”来麻痹自己,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荒诞”的方式,实现他们对于真实生活的思考。
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提出“间离”“陌生化”和“第四堵墙”,目的也正是不想让观众“沉迷”于舞台制造的幻觉当中。演员和观众的感情不混合也使得观众和角色的感情也不会混合在一起,从而保持理性地思考和判断。
无论是花域总统大选时,姜文和葛优那极尽夸张,像相声一般的舞台对话;还是武大帅全家老小聚餐时,怪诞的仪式感;又或者片尾马走日将武六击昏,在风车外面的独白,都体现了这样的语言风格。
角色的台词在传递文本涵义之外,更为重要的功能是在交流中传递能量,显示人物关系。在文本涵义之外,舞台剧的台词本身就能通过音韵与气息传递出美感。《一步之遥》中的大量台词,都在以戏剧的方式去说,呈现出了戏剧化的舞台美感。因此,整部片子的戏剧风格在此可见一斑。
二、视觉冲击的戏剧化
众所周知,电影和戏剧是两种存在着一定艺术差异的表现形式。戏剧表现更依赖于编剧对人物的塑造和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是以演员为主体的,舞台设计只是起到衬托作用;而在电影中,导演则更重视画面造型与视听语言,主要以画面、色彩、造型等吸引观众眼球。《一步之遥》坚持回归了戏剧的这种传统表现技巧,因而影片无论是在开阔的外景和狭小的室内都可称为是一个舞台情境,演员在其中自由发挥。
在影片中,这种舞台语言成分随处可见。在影片开头,武七向马走日求助,在向马走日叙述事情的经过时,他连用几个动作,例如用手比枪,双手呈现“抱王婆脸”的亲吻状态,为后来马走日举办“花域总统”大选拯救上海“面子”做了铺垫。这些戏剧性的表演动作在狭小的室内可谓夸张,但还是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
再来看《一步之遥》中姜文对《教父》的戏仿。马走日身穿黑色燕尾服,白色衬衫,胸前也放了朵红色玫瑰花,用光、角度、表演甚至都与《教父》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在戏仿时马走日的怀中抱了一只兔子和他脸上的戏虐表情。而戏仿不是模仿,是带有互文性的再创造和超越:戏仿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后现代化的一种展现,从而通过这种手段观众从中可以体会导演所要表达的内容。
之后的大段夸张舞台化的表演中,更将观众带入了一种舞台表演的情境,绚丽的色彩搭配也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女演员们高挑的身材、大量的舞蹈设计。还有马走日与项飞田“串词”。夸张的串词,诙谐的语言,更增加了影片荒诞的喜剧色彩。
影片大量展现20世纪中上海的场景,但也并非照搬原样的还原,而是更夸张地将场景、色彩等都带有现代强烈视觉冲击的即视感。巨大的月亮、浮华的舞台、颜色明朗的建筑、风车以及漫山遍野的新人,怪诞而对比强烈的场景充斥着整部电影,也共同构成了一个超现实主义的宏大梦境。这种建立在舞台化表现的视觉冲击,也带给观众一种视觉享受。
三、叙事的戏剧化
马走日的独白给影片开头,也给影片结尾,这其中的寓意也很明显:银幕上的两个多小时,都是马走日的临终回忆。这也许是导演在告诉大家:这不是真的,只是一场梦罢了,或者更是一场游戏。
其实,《一步之遥》的叙事并非那般破碎:马走日帮武七洗钱,举办花域评选;完颜英逼婚马走日,马走日带着完颜英赏月;之后完颜英死,而嫌疑人马走日寻求开脱;武六逐步接触马走日,产生爱慕;武大帅为保声誉,决定处决马走日;武六助马走日逃亡,最终马走日独自面对现实。每一个叙事段落都衔接有致,有理有据。
一般来说,普遍认为戏剧写意而电影写实,电影在条件上应该呈现给观众更为真实的画面,而《一步之遥》在情节展示上则带有些戏剧化的表达。项飞田马上要被武大帅“马办”,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马走日凭借其三寸不烂之舌鼓动武大帅一家做了一个简单的小游戏便使得武大帅不再计较,这无疑是不符合正常逻辑的。但影片在这种荒诞的语境下,这种荒诞的表达方式使得“救人”这一重大问题以一种戏剧化的方式得以解决。
《一步之遥》并非要讲述一个20世纪初上海的真实故事,而是创造了一个梦境的、怪诞的、疯狂的空间。然而,它又在故事和人物中透露着冷静、严肃甚至残酷。
《一步之遥》中用镜头体现出如此丰富的戏剧性,不得不使得我们叹服于这样美妙的跨界组合,甚至大呼过瘾。可以说,这部作者电影是一部“独立艺术”。然而艺术的功能并非用于消费,而是予人启迪。这部带有戏剧美感的独立艺术并非要向观众说明什么,而是将重点放在了通过向观众展示的过程中使观众得到某些启发,引发自己的思考。每个人思考的立场和价值不同,也就导致了对被欣赏事物的评价不同。而《一步之遥》这部消解了价值判断的电影,自然会导致两极化的评论,人与真相有时的确只是“一步之遥”,但同时不可否认的也是它所蕴含的艺术价值。这也许就是作为普通观众的我看了五遍都不会觉得反感的原因吧。
(路静 山西太原 山西大学文学院 0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