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快发展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是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重要保障。本文对我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现状做出简要概述,并针对当前问题提出了几项对策建议。
关键词:知识产权服务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23-0173-03
作者简介:丁可(1986-),女,吉林人,硕士,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咨询中心。
一、引言
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下,知识产权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的工作体系中,知识产权服务贯穿其中。知识产权服务业成为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在维持知识产权制度有效运转上具有重大作用。目前,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主要包括商业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专利代理机构、商标代理机构等)及政府主导的行业性的社会组织(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中国专利保护协会等)。2014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委联合发布了《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确立了到2020年知识产权创造水平显著提高、知识产权运用效果显著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显著改善、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显著增强、知识产权基础能力全面提升的目标与规划,为下一阶段大力发展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指明了方向。近日印发的《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作出推进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了改善知识产权服务业及社会组织管理的意见。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形势下,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向高端发展,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社会组织的作用,对增强国家的整体科技实力、促进经济机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大意义。我国经济的发展给知识产权服务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十二五”期间,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迅猛,大批行业性的社会组织也不断发展壮大,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愈发明显,如政策体系有待完善,服务数量质量和种类上需更高要求,服务人才缺失或作用未充分发挥等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中,笔者对目前在知识产权服务业中起主要作用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存在的问题做出简要梳理,并对如何提升知识产权服务业效能进行相关探讨。
二、现状及问题
(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数量和规模尚且不足,不同区域发展水平也不均衡
以专利代理为例,截至2015年底,全国专利代理机构的数量约为1256家,执业专利代理人的数量达1.2626万。尽管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数量和规模较以往增幅较大,但总体上看仍存在不足。从数量上讲,截至2014年底的数据统计,由专利代理机构代理申请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为153.3万件,占专利申请受理总量的64.9%。随着我国专利申请量的连年激增,代理工作日益繁重和服务人员数量不足之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从企业规模上讲,我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仍以小微企业为主。据统计,企业注册资金在100万以内的企业数量约为84%,而注册资金在500万以上的企业数量仅占总数的6%左右[1]。数量和规模上的不足,直接导致了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较其他领域服务业的整体利润率偏低,企业亏损现象严重(处于亏损状态的法人单位有938家,占法人总数的26.8%)等问题[2]。从区域分布来看,我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存在分布散,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区域经济水平较好,信息科技产业聚集程度高的华东、华北及华南地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规模大,水平高;而区域经济水平较为落后的西北、西南地区的知识产权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及浙江等地区的数量和从业人员已超过全国总量的一半。与此同时,由于监管制度上的不足,近年来一些不具备从业资质的“黑代理”悄然而生,“黑代理”的服务质量低下,一方面危害了委托人的利益,一方面对依法取得资质的专利代理机构及执业人员形成不正当竞争,严重损害了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声誉,扰乱了行业秩序。
(二)知识产权服务业人才不足,从事高端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稀缺
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是通过知识产权服务人员对外提供服务,而目前我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人员建制并不完善。十二五期间,尽管从业人员的规模在迅速发展,但在人员数量、服务能力和水平上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知识产权服务人员的综合水平直接影响服务的质量。成为一名优秀的知识产权服务人才,既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领域知识,还需要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此同时,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大潮下新业态的出现,对知识产权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原有的服务人员需要与时俱进,加强创新意识,不断更新知识库,才能准确分析、研究技术方案,指导侵权诉讼,维权等知识产权问题。从发展趋势上来看,目前我国急需培育一批具有新兴产业高新技术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从事知识产权评估、知识产权预警分析,知识产权诉讼咨询等高端业务。除此以外,对于国内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中出现的恶性竞争,互相压价,技术方案泄密等问题,也迫切需要从提升人员素质和恪守职业道德等方面,加大对服务人员的培养力度,提升服务质量。
(三)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较为传统,国际视野有待开拓
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较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由于政策法规的不完善,政府扶持力度不足,服务人员长期缺失等原因,使我国大多数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领域有限,服务内容多为传统的,低附加值的知识产权问题。
知识产权服务内容包括以下方面:①知识产权代理服务,指各类知识产权的申请、注册、登记、复审、无效、涉外代理等;②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指为企业提供资格审查、法律援助、涉外维权等;③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指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分析、数据加工管理等;④知识产权商业化服务,指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交易转化、质押融资、运营托管、保险证券化等;⑤知识产权咨询服务,指知识产权战略政策咨询、运营咨询、实务咨询等;⑥知识产权培训服务等[3]。从知识产权服务业的产业链视角来看,我国知识产权服务多集中在产业链的低端环节,如知识产权代理、法律服务等,对处于产业链高端环节的知识产权商用化服务、咨询服务等仍开展较少,能提供高端服务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数量少,能力不足且竞争力不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的国际化视野也有待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但与此相伴,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的同时常常遭遇到海外纠纷、知识产权诉讼等问题,因此海外维权愈发成为企业海外贸易中的一项重要的问题。企业依靠自身力量往往很难解决相关问题,而目前国内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业务能力尚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需求。因此,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应把提升涉外能力作为重点纳入到业务发展的战略中去,助推我国高新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保护及推广。
三、加快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加快知识产权服务标准体系出台
在我国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努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背景下,我国的知识产权服务业正面临良好的机遇,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良好的治理必不可少。从国务院法制办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订草案(送审稿)》中可以看出,完善专利代理法律制度已成为专利法第四次修改的重点之一。专利代理是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基础力量,进一步修改补充专利代理法律法规,制定代理机构、执业人员的职业规范,加强代理机构服务监督管理,不仅有利于专利代理行业又快又好的发展,同时也激励着更多有志青年加入到专利代理的事业中去,为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提供有力的保障。尽管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已经建立且处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但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尚未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现存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中存在交叉、抵触的现象,缺少知识产权立法的衔接和配套,执法效果不强。因此,在借鉴发达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立法经验的同时,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梳理、整合现有法律法规,形成适应中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只有确定了规范,才能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制度,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提供合法经营、诚实守信、有序竞争的法治环境。与此同时,知识产权服务标准体系的缺失,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目前,在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交易转化、质押融资、运营托管、战略咨询、预警分析等业务上缺少相应的服务标准,导致服务机构运作不规范,服务效率低,对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将非常不利,因此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知识产权服务标准体系,做好若干领域的重点突破,才能实现整体服务效能提升。
(二)加大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组建高水平人才队伍
知识产权人才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提供智力支持,采用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组建专业的人才队伍,才能保障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不断发展。一方面,针对现有的知识产权服务人才,启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人才库建设,分类和分层次地开展知识产权人才管理和培养工作;一方面,加快知识产权培养基地建设,利用培养基地的优势资源培育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促成专利代理人、知识产权律师等专业群体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注重高层次知识产权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从业人员应具备高水平的综合素质,既需要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行业技术知识,又需要具有敏捷的经济管理思维、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对国际市场环境、交易规则等有深刻的认识。加强培养知识产权服务业稀缺的复合型人才,可以输送一部分从业人员参与海外调研培训,借鉴高水平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也可以提供优厚的政策待遇,吸收引进海内外的高端人才。与此同时还需要不断加强知识产权服务岗位职业道德培训,增强知识产权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整体素养。
(三)加强政府扶持及宣传力度,以及知识产权服务社会组织做好监管评议工作
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协调。各级政府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应加强各类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及整合,搭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并扩大信息共享力度,使各类知识产权服务主体以较低成本获得基础信息资源。针对知识产权服务发展相对薄弱的地区,提供资金扶持,税收减免等政策激发企业对知识产权的服务需求,鼓励区域间知识产权服务资源的融合,将发展快速的区域服务资源分配到较为薄弱的地区,逐步实现区域平衡发展。同时,做好专利技术运用转化平台建设,完善专利技术交易的市场服务体系,对具有示范效应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予以宣传、推广,尤其对中小型处于成长期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予以肯定鼓励,突出业务专长,与其他机构形成优势互补,促进服务主体的多元化。同时,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也不可或缺。知识产权服务社会组织应增强其监管自律功能,针对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现状,加快制定优质服务评价标准体系,并把评价活动放在首位,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完善执业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公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信用评价等信息。引导更多优秀的服务机构和人员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推动行业的健康规范发展,同时也为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上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四)融合现有的知识产权服务资源,创立知名服务机构品牌
整合现有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是知识产权服务业长远发展的重要路径。近日,在广州越秀区知识产权局的指导下,广州越秀知识产权服务联盟正式成立,16家从事知识产权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参与其中,自愿组成了一个联合开发、利益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非营利性行业合作组织。在这种新的融合模式下,实现不同资源相互整合,不同管理模式相互借鉴,多元优秀文化的交流,不仅能消除各服务机构之间的恶性竞争,还可以从总体上提高知识产权服务的质量,增加服务机构的效益。从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自身来讲,应在完善知识产权代理、检索等传统基础业务上,大力拓展知识产权评估、交易、融资、转化等增值服务。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充分沟通,提供有针对性、专业化、特色化的服务,真正成为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同时还需要与国际接轨,增强涉外事务处理能力,努力打造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服务品牌。
四、结语
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需要加强规范和政策的引导作用,坚持以人为本,扩大知识产权服务人员的规模,优化人员结构,建立高水平、专业、特色、好口碑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能经受住市场考验的高端服务品牌。最终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提供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张国伟,韩萌.创新驱动环境下商业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发展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23):13-14.
[2]许东俊.论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完善路径-以产业自主创新为分析视角[J].青年与社会,2014(6):73-75.
[3]杨红朝.知识产权服务业培育视角下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发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08):17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