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峰
摘 要:在我国不少地区由于树木多代连栽,导致地力出现衰退,若继续经营则可能造成难以成林的后果,从而形成低价值的次生林。加上某些人为因素,使得土地退化成次生裸地。因此为了探讨封山育林对林木生长的影响极其带来的生态效益,本文通过在四种不同封禁年限的林分中,进行调查和研究,得出了封山育林能够提高幼树成活率,改善林地土壤物理性状,使得森林生态效益达到最佳的结论。
关键词:封山育林;林木生长;生态效益;影响
中图分类号: S77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2-49-2
0 引言
封山育林是是为了合理科学地培育和管理森林,根据林木天然下种和自身根茎萌芽能力或者采取一定的人为促进手段,将一定范围的荒山、迹地、疏林、残林等适宜林木生长的区域划界封禁起来,同时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使得森林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实际上原始森林在经过不断的采伐、开垦甚至是火灾,以及其他自然灾害的影响后,借助自身的恢复能力会形成次生林;其中也有因为不适当的培育机制导致的地力衰退,或营造林效果一般的林地上自然形成次生林。尤其在我国南方地区,很多树木多代连栽之后,地力便会逐渐衰退,若是继续经营,也只会导致成林却不成才的结果,从而形成了价值更低的次生林。针对林木的这种现状,人们一般使用封山育林的方式来恢复森林植被。当前对于封育初始阶段形成的林分现象研究较多,但是关于长期封山育林的林木生长及生态效益的研究甚少。而本次研究是针对某省两个县,不用封山育林手段和不用封禁年限所形成对的次生林的生长状况以及带来的生态效益进行调查。
1 试验地
本次研究所选择的试验地是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某省的某县,地形地貌主要是以山地为主,该区域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当地海拔在120m到1579m之间,年平均气温为16.5℃,年平均降水量为1398mm,土壤超过75%是由板页岩发育而成的,主要是红壤、黄红壤等,地带性植被则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 试验设置与过程
我们选择了该县通过飞机播种造林的10年生马尾松林做试验,对实施封山育林与无实施封山育林的林分进行了内部的设置,并且进行其生长状况的调查和研究。在生存条件和环境一定的前提下,在封山育林时间长度不同的林分内设置小样地,对其空间序列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对各种时间序列的林分进行分析。在每一个小样地中,分别观察和分析林分的生长状况,物种的变化以及土壤物理性状的变化。
2.1 林分生长状况
设置了8块飞机播种的10年生马尾松小样地,并且4块小样地是封山育林样地,而另外4块则是非封山育林样地,样地面积都相同,从而来调查林分的生长状况。
2.2 林分组成与树种组成
在每一个林分类型中,设置2块小样地,其中样地面积是一定的,从而进行林木组成的调查,观察所调查的树种组成、胸径与冠幅等。
2.3 幼树观察
在8块小样地中,分别在样子的四角以及中间位置设置5个小样方,而样方的面积需要相同从而观察每个小样方中出现的幼树种类以及株数。
2.4 土壤物理性状测定
在8个样地中,分别观察1个土壤剖面,从而获取腐殖质层厚度、土层构造及其他物理性状等信息,并且取一定的混合土样来进行养分含量的分析,包括有机物质、钙镁含量等。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封山育林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分析
根据相关的调查,该县之前因为不合理的使用和人为因素导致全部退化成荒山,后来通过飞机播种造林才基本得到恢复。因此选择试验区条件基本相同的地段,在该县飞机播种造林的10年马尾松林中划分了8块样地。通过调查和分析可知,封山育林林分不管是株树还是蓄积量都是高于无采取封山育林措施的林分。封山育林后的林分保存株数和蓄积量都得到极大的提升,与没有封山育林的生长状况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这就表明在没有人为干扰和牲畜破坏的前提下,采取一定的促进方法,能够确保林木迅速恢复,而且在更好的生长条件下快速成长。
3.2 林分结构及乔木层树种构成的转变
要知道次生林是由原始森林经过采伐、开垦、自然灾害等影响后,自然恢复形成的次生群落,是一种森林单位,发生的过程主要有两个,也就是群落退化和复生。前者是由于外力作用下,例如自然灾害、人为干扰等,使得原始的群落从高级向低级层次退化,若外力作用很大,破坏程度很深,持续的时间较长,那么最终形成的次生林的结构就会趋于简单,类型也单一,严重的话直接退化为次生裸地。只有外部作用力消失后,次生林才会进行群落复生,并且经历多个演替阶段,从而向着最原始群落的方向发展。
前面提到,该县是位于亚热带地区,地带性的植被为常绿阔叶林,而目前存在的次生林主要是经过长期、反复的采伐使用,抑或是垦殖撩荒后天然恢复形成的。在封山育林措施下,森林能够向着群落复生的方向演替,并且伴随着封禁事件的加长,树木种类也向着地带性植被的方向发展,逐渐形成的林分更加稳定,并且有较好的生态功能。通过试验结果可知,封禁时间越长,林分中饿树木种类以及数量都随之增加,而地带性植被的种类也明显增加了,结构趋于复杂化,这也进一步说明了该地的生态环境和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能够为更多的植被物种提供生存条件。
3.3 幼树层的树种结构
我们从幼树层树种的结构便可以猜测到未来群落的演替方向以及群种。试验中是在不同的林分中设置30个小样方,按照科目来计算种树和株数。结果显示伴随着封山育林的时间越长,幼树层中阔叶林所占的比例就会越大,而这些幼树层生长成为了主林层之后,便成为了重要的建群树种。这就表明封山育林能够促使林分形成稳定的结构,进一步促进地带性植被的生长与恢复,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生态效益。
3.4 生物的多样化
我们知道物种多样化标志了群落结构的水平状况,对于群落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影响,这是因为物种丰富的群落具有更加多样的营养渠道,这为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条件。如果封山育林时间越长,那么物种多样性的指数也会越来越高,这就说明了在封山育林的作用下,林分内的环境区域多样化、复杂化,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物种的生存与发展,真正实现生物多样化。
3.5 土壤的物理性状
土壤的物理性状是在多种因素下发生变化的客体,并且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作用下,多种因素之间由于长期的作用而形成的。那些根系较为发达的林木,能够在土壤中起着挤压、穿插的胶结作用,从而促使土壤中形成各种团聚体以及良好的结构。封山育林能够使林分树种的结构发生多种变化,促使生物与土壤之间的养分进行合理地循环,同时也能引起土壤中有机物质数量和种类的变化,进一步影响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在这次试验当中,封山育林时间越长,土壤中的密度就会越小,孔隙增多,这就表明了土壤在封禁环境下变得疏松,通气性也越好,从而使土壤的物理性状得到改善。而且封山育林的时间越长,那么腐殖质层的厚度也会随之增加,林分中的水气热条件以及周边环境都能够得到很少的改善,土壤肥力也有所增加。
4 结论
通过封山育林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及生态效益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三个结论。首先,封山育林能够确保树苗成活,提高树苗的成活率,从而确保了林木早期形成的密度;与不采取封山育林的林分相比,封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人为、牲畜对林木生长的干扰与破坏,从而增加了林分的生长量。其次,封山育林的时间越长,那么乔木层和幼树层中,地带性树种的种类与数量也会随之增多,并且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林分中所占的比例会越高,物种多样性增加,并且促使林分的结构向着更加稳定、多样的方向发展,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森林的生态效益。最后,封山育林对于林地中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变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土壤当中的有机物质,从而大大增加了腐殖质层的厚度。可以说,封山育林的时间越长,林地的生态状况能够得到更好的改善,从而增强土壤的肥力,为物种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提高了林木经营的生态效益。
参 考 文 献
[1] 李铁华,项文化,徐国祯,喻勋林,罗中太,杨万里.封山育林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及其生态效益分析[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5(05):31-35.
[2] 徐姣.封山育林对几条小流域植物多样性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2.
[3] 刘芬.陕西黄土高原区封山(沙)育林效果分析与探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