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服装的褶皱结构应用到坐具设计中的实验性研究

2016-05-14 00:37王巧
艺术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

摘 要:在艺术和设计领域中,大部分门类都是相同的,当艺术设计的综合能力(其中包含审美、创作、艺术修养等综合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的时候,其的创作能力一定是不局限于某个学科领域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设计师就是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他在建筑设计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的成就可以说是跨时代的革命性的创新,同时在家具设计中,勒·柯布西耶以豪华舒适的钢管构架躺椅著称于世,几乎成为20年代优雅生活的象征。如果没有对宏观建筑结构的深入研究可能也不会铸就结构巧妙取材创新的柯布西耶躺椅。

关键词:服装;褶皱结构;坐具;设计

家具设计师中不乏建筑设计的结构,榫卯结构应该是最有力的证据,小到一个木盒子大到恢宏的古建筑都可以看到它在其中不断被变化运用。但是,几乎没有人会想到将服装中的结构应用到家居设计中。假设将材料和工艺和形态巧妙结合是可以具备承重的可能性的,此时我们可以把这样一件坐具看作是一个软雕塑,这和当代服装设计师殷亦晴的作品表达的概念不约而同。

“我把服装当作雕塑,通过褶皱、立体剪裁、刺绣等手工艺来诠释高级定制,这与我的生活背景及审美一致。可以说我的设计很感性,但又出于本能。”

——殷亦晴

从服装到坐具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通过什么表现方式和材料可以承重同时可以将形态具备软雕塑的概念。从基础服装结构立体裁剪入手,用大头针等工具,通过收省、打褶、起皱、剪切、转移等手段直接表现服装造型的一种结构设计方法。

从殷亦晴的设计中我们可以得到表现形式和手法上得到启发——褶皱。除了殷亦晴之外还有众多服装设计大师通过不同形式的褶皱概念表达软雕塑的概念。

褶皱是塑造面料的软雕塑的表现形式,其中有折叠、抽褶、缠绕、编织、绣缀、堆积的造型手法。(表1)

当我们与面料和针线产生交互作用之时,通过线穿插路径和方式的变换偶发趣味性激发了出来,这就像体验把控“软雕塑”的设计过程。

褶皱的结构为坐具带来了弹性,增强舒适性。

对于褶皱结构的下一步实验就是将不同褶皱结构和形态进行对比选择较为适合的应用于家具结构的褶皱形态并进一步探索其褶皱应用的可掌控性和可变性。(表2)

将四种不同抽褶方式和三种不同的抽褶面料进行对比。将抗压性的分析放在面料应用的可变性和多样性上。根据褶皱不同的连续堆叠的特征可将褶皱作为单元序列排列运用于家具结构中使其具备一定的承重能力和艺术性。受力方向根据褶皱形态和结构进行变化。

家具材质一般选择耐磨、耐老化、硬度适中、无毒环保、制作工艺要求低、成本适中、易打理清洁的材料为宜。

作者简介:王巧(1995—),女,辽宁大连人,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家居产品设计,室内空间与家具的关系。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
让人心碎的服装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道具服装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设计之味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