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艺术展览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6-05-14 00:37田华
艺术科技 2016年8期

田华

摘 要:当今商场中的艺术展览,商业氛围浓重、策展人责任感缺失、缺乏专业的工作人员。面对这些现象,促进商业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加强策展人的责任感、加大对专业工作人员的培训,是提高当今国内艺术展览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艺术展览;商业与艺术;策展人

国内商场中形成艺术展览的主要原因:从商场角度,可以带给消费者不同的购物体验,在购物时还可以让消费者亲近艺术,可以带来差异化服务的优势。从观众角度,博物馆总是比商场令人敬畏,在逛商场的同时还可以带家人看有趣的展览这对消费者无疑极具吸引力。这也说明艺术从神殿上逐渐走向民众,而民众也乐于接受这种改变。这种形式对普及艺术和科技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艺术展览也可以为商场吸引大量的人流量,所以许多艺术展览都选择在商场举办。

艺术展览是当今参观者获取艺术作品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在传播艺术文化知识,丰富大众精神需求和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对文化艺术教育的大力普及,提升了大众的艺术水准和审美水平。大众的艺术水平逐渐升高,对艺术展览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对于参观者而言,他们希望艺术展览可以为其带来精神享受、视觉魅力和浓厚的艺术氛围。然而,纵观当今的艺术展览,不难发现从展览的外部环境到展览的内部本身都存在许多问题,各种水平参差不齐的展览已经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当今的艺术展览已经被商业化的牟利、策展人员的不负责任以及艺术门槛逐渐下滑的状态侵蚀得摇摇欲坠。这种水平参差不齐的艺术展览再这样大规模地发展下去,只会造成对艺术本身的践踏,造成艺术水平的下降,并且影响到参观者的积极性。

1 艺术展览存在的问题

1.1 艺术展览中商业化氛围浓重

在艺术展览中,许多展览都存在浓厚的商业化氛围,在策划的时候不是偏重于艺术展览本身,而是偏重于怎样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虽然在商场中举办艺术展览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但并不表示这样的展览应该以商业为重。许多艺术展览都是以艺术衍生品销售作为赚钱的途径,同时也出现门票价格定位偏高,实际观展体验与定位价格不对等的情况。

例如,国内近期在上海K11展览中心举办的“达利展”中,艺术衍生品的销售区占了总展览面积的1/3。而且在艺术衍生品的售价中,为了实现商业牟利,一支铅笔就可以卖到80元。艺术衍生品占地面积过大和衍生品的售价过高对于参观者来说是一次糟糕的体验。

大多数的艺术展览为了商业化的牟利,节约展览制作成本、加大销售展区位置、提高门票价格、哄抬艺术衍生品价格,打击了参观者参与艺术展览的积极性,践踏了艺术本身,同时参观者对艺术展览的负面评价增多会造成更多利益上的流失。

在商业化的氛围下,参观者更多地感受到的是商业气息,没有为广大的参观者带来一个学习的模式,也没有机会和大师接触,更没有讲座可以去了解更多的专业艺术知识。

1.2 艺术展览中策展人责任感缺失

一方面,因为策展人都来自各种行业,在谈话中得知很多的策展人策划的都是与自身不相干的专业;另一方面,一些策展人对艺术没有了解。

尤其是很多小型的艺术展览,策展人为了节省一定的经费,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展区的装修变得简单,里面的展品也是随意拼凑的,造成了一种不伦不类的效果。拉低了整个展览的质量,一个没有质量的展览也无法吸引更多的参观者来此消费。

例如,在上海芮欧百货举办的触焦摄影展,策展人不是摄影行业的,展览的内容也是用多媒体投影仪做幻灯片播放,完成了一场简单的展览。这样不负责任的策展人的展览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内的艺术展览中,拉低了国内艺术展览的水平。

当今国内艺术展览的水平逐渐下降,并不是因为国内没有好的策划和展览,而是因为大多数的展览不用心去做而导致了当今展览的没落。

1.3 艺术展览中缺乏专业的工作人员

在艺术展览中,许多的参展人员都是兼职的。一方面,是因为专业的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去维持;另一方面,是举办展览的时间长短不一导致人员的流动性大。这一现实状况也导致国内艺术展览中大部分的参展人员都不是专业的。

因为参展人员没有受过正式的专业培训,导致其不能正确地理解和重视艺术展览中的作品。参观者来到展会上参观需要专业的人员去讲解和引导,才能有更好的交流体验,但国内的艺术展览还没有达到这样的专业程度。

2 提高国内艺术展览水平的对策

2.1 商业与艺术相结合

艺术展览不仅可以为举办方盈利,也可以提高艺术的影响力。

参展方需要做的就是做好每一次展览的策划,不要偷工减料随意拼凑展品,把艺术品展区做得足够的精致和优良。有了好的口碑,便有更多的参观者愿意来参观,从而形成良好的经济循环。

如果一个展览令人流连忘返,津津乐道,那么大家在欣赏完艺术作品之后,就会因为好的体验感而去购买更多的艺术衍生品,在参展商和参观者之间形成一个双赢的局面,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当今的艺术展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同时,也要了解参观者的心理诉求,如其看展览的目的是为了接触更多的艺术作品,增加艺术修养,所以我们要加强艺术家和观众的互动,让更多的参观者了解艺术家的思想和心路历程。

大多艺术家举办展览是为了让大众了解他,传播自己的思想,让更多的人谈论、欣赏和批评自己的作品。因此在展览期间,可以适当地多举办一些讲座,让艺术家讲解自己对于作品的创作思路以及想法。同时,也要举办一系列的活动来加强观众和艺术家的互动,调动参观者的参与积极性。

举办艺术家互动交流活动,艺术家之间可以交流作品的好坏,提出更多的建议,以提升艺术家的水平,为下一次的展览能举办得更成功打下基础。另外,还要举办艺术家和参观者进行互动交流的活动。艺术家和参观者之间的交流是很重要的,参观者只有在看过作品、听过艺术家的讲解之后才能更加透彻地理解一件作品。艺术家和参观者加强交流的方式主要有,一系列的讲座和签售活动以及定期举办座谈会等。一方面,通过这些活动艺术家可以听取参观者的意见和建议,以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另一方面,可以让参观者更加理解自己的作品,提高大众的审美水平。这样的活动会使整个展览非常有意义,可以让人们学到很多与艺术相关的知识,让参观者不枉此行。

2.2 加强策展人的责任感

策划的每一场展览都存在商业盈利的目的。一个展览的评价很高,就不必在意收入的问题。当今的策展人要用心做好每一个展览,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多元化的前提下做好专业化。

策展人的责任感提高了,艺术门槛也会随之提升,当今国内艺术展览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才能越做越好。

2.3 做好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展览开始之前,公司需要安排专业的艺术家给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小到每一个设计细节的用意,大到每个作品的含义。在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对于兼职人员要在上岗前做一下系统深入的培训,加大对兼职人员的筛选力度,面试前每个兼职人员应该做有详细的功课。

3 结语

艺术展览在当今的艺术教育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影响力,是联系艺术和大众的桥梁,成功地策划和推出艺术展意义非凡。只有加大对当今艺术展览的监督,提高对艺术展览的要求才能使艺术展览越做越好。当今大环境下,艺术展览的没落是大势所趋,商业气息浓厚和策展人素质参差不齐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当今的艺术展览需要注入更多的精力去整顿和调整,才能给参观者带去一场更好的视觉盛宴。

参考文献:

[1] 浦捷.当代艺术问答[M].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

[2] 弗莱(英).弗莱艺术批评文选[M].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