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2016-05-14 13:26郭新生刘东霞
艺术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情感化设计数字媒体字典

郭新生 刘东霞

摘 要:传统纸质字典有其独特的魅力,纸质媒体去技术化以及自身所具有的内涵、温度和情感,都是以高新技术为首的数字媒体不可取代的,字典作为一种纸文化形态的魅力终将在纸媒文化的进程中永垂不朽。采用新的设计理念对未来字典发展进行探讨,将字典的形态美和神态美相结合,打造出生命力旺盛的书籍,为更多的字典使用者创造出更加方便的。以字典为首传统的媒介应不断地推陈出新,数字化读物及其传播有特殊的功能,传统纸质字典亦有其自身的特质,历史的传承、文明的推进,只会让纸媒愈发的蒸蒸日上,不管历史车轮如何发展都不会消失,他是人类文明得以保留完善的桥梁,最为亲近的自然之美。

关键词:字典;情感化设计;数字媒体

1 情感化的涵义

所谓情感亦称作“感情”,指的是人对客观事物所表现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情感是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情感在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并伴随着强烈的个人特点。自古以来人与人之间都具有一种坚不可摧的稳定情感,对于未知空间的畏惧、惆怅。即一种由抑遏而转化为天生的填补冲动。情感是人类行为的基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大部分行为动作都是受情感支配的。有时还会对我们的决策产生影响,并对我们的判断力产生干扰。[1]

字典作为一种工具书,往往较一般的书籍设计更加的简单,这是由于大众对于工具类书籍的认识所决定的,但是随着电子媒介的流行与普及,纸质类型的书籍亦需要通过各种设计手段增强竞争力,字典作为商品而存在,要提高其附加值,设计者应该考虑从激发读者感情上入手,让读者在心里产生共鸣,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增强吸引力,更好地提升其价值与功能。本文将从情感化设计角度对字典设计展开分析,探讨如何通过设计来实现作者和求知者之间的深度交流。[2]

从现代设计角度看字典虽然作为一种商品,其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价值,字典不仅要具备本身的资料功能,还需要带给使用者阅读的享受,应该在视觉设计与审美心理层面与读者形成互动交流。因此这就需要编纂者和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要考虑融入情感化的理念,使字典不仅仅只是物质需求,更上升为精神的需求。[3]

2 字典的情感化的涵义

字典是按照一定的编写方式将汉字布局起来,以便于使用者检索的工具书。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数千年来,各民族流传下来的历代文献典籍浩如烟海,有不少是稀世珍品,它们是祖国文化宝库中最为精粹的一部分,而字典正是这些珍贵宝库的载体,在中国字典发展史上,近现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在这短短的百年中,字典、词典内容、品种、数量、体例上的改变,同时人的审美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字典也同样面临快节奏、高效率生活状态下的新生使用者挑剔的眼光,这就要求字典的设计应当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以及达到情感的共鸣,并能将繁复泛溢的信息进行概括、视觉化已达到有趣的信息传达的新的语言,是时代所迫。[4]字典活动中的读者因素是我们认识字典的关键,字典的使用者是具有一定认知特点和人格特征的特定人群,他们是发挥主观能动性使用字典,详尽的字典活动是由具体的知识内容及具体的读者对象构成的。在字典活动中,即使同样的读者,但面对的知识对象的不同,就有不同的读者基础。同样,面对同样的知识对象时,如读者对象不同,字典也有不同的读者基础。总之,具体的字典活动不同,读者基础也就不同。字典作为工具书,它活动的根本矛盾包括知识对象和读者对象两方面,从而字典情感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以人内心情感需求为基础,针对使用者精神层面的设计,在字典的设计中将情感注入其中,通过将材质、编排、色彩等字典所代表的情感元素传递给读者。根据字典的情感化功能进行适宜设计, 使读者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都得到享受,愉悦身心的同时达到深度交流与融洽的效果。引起人类情感的共鸣。[5]

字典的物质性存在的意义:书籍是人类用来记录一切带有文字和图像的纸张的集合,也是人类交流感情、获得知识,传承经验的重要媒介,对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巨大;书籍是知识的阶梯,对于书,人们总是给予正面的肯定和赞扬。人们常说:墨香纸润,开卷有益。书籍被称为人类瑰丽的文明是沟通著者和读者的情感桥梁,读者通过翻阅、触摸、听声、闻香、仔细品味等方式可以体会到著者想要传达的细腻情感,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字典作为书籍的一种形式本身作为物质性对我们的意义及其重大,虽然信息时代的现在,读者们为了方便、节省时间、触手可及,选择了以电脑、手机为媒介的新型媒体来进行查阅。作为文字演变、传承、历史的一部分,纸质字典永远都不会消失。[6]

3 纸质字典与多媒体字典的对比

自古以来我国书籍形态经过多次演变,有着灿烂辉煌的历史。20世纪末期,西方优秀的印刷技术传入我国,[8]使我国书籍设计进入下一阶段。 然则近年来,中国书籍设计业形势不容乐观,被因循守旧的观念、体制所羁绊,设计水平明显落伍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若要我国书籍设计业要超越世界前列的脚步,理应有革旧图新的创造,即要从书籍形态的异化开始。[8]

近年来数字媒体等高科技的发展,字典的形态可分为纸质和电子两个类别,电子字典通常是以电脑、手机、Ipad等媒介为载体,及图像、声音于一体,只需要伸手点击,五花八门的信息便会扑面而来,如今是信息唾手可得的时代,能全面的满足读者的需求,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不仅被画面、声音所吸引,更为能够随心所欲地点开阅读相关的字义。然则电子字典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必须以电脑、手机等产品为载体,脱离阅读工具便不可使用,是一种无形的、飘渺的存在。另外,虽然电子字典通常为年轻一族受众所接受,还可以快速查阅其释义,适合快速浏览,有些字典APP还开发了卡通版,减少文字。通常与所查字、词的相近、形近、意同等相关链接会出现在周围,更有甚者一些低级、恶俗的广告也会一直闪烁不停,即使关掉隔几秒或是查阅下一个字义时还会再次出现,非常容易扰乱读者的心境,容易分神,不易于读者心平气和、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造成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作为纸媒的字典,即使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数字技术发挥着信息传播的功能,但字典仍未失去自身的魅力与特质,如何采用新的传播思路和设计语言,让使用者选择字典并乐意接受纸媒所传达的全新感受,正是时代对设计者提出的要求。[9]

纸质的字典是一种有形物质的存在形式,在翻阅时读者通过阅读、触摸、听声、闻香、品味等方式,给人的心理感受与电子字典是截然不同的。试想一册字典在手,首先体会到的是字典厚重或是结实的质感;通过肢体的抚触来感知材料的柔软、细腻、粗糙,从而唤起读者一种触觉的感受,字典自身材料所散发的味道作用于嗅觉,在通感的影响下引起其他感觉器官的共鸣与体味;打开字典,同时,纸的气息、墨的气味,书香是纸质书籍特有的气质,一方面是指在翻阅书的过程中闻到油墨和纸张的气味;另一方面是指字典作为文化传承与精神的载体所具有的别具一格的气息。翻动着的书页发出的墨香激发着读者的嗅觉;厚重的字典发出的唰拉唰拉的强烈响声,在同类型的纸张如宣纸在翻动时会发出如积雪一般的瑟瑟声,柔软的装订发出的好似积雪的微弱的声音,如同听到一首演奏美妙的乐曲,纸张的声音与触感是具有独特的心理感受的,特别具有文人雅士的情怀与境界,有各自独特的声音;随着手触、眼视、心读,犹如品尝一道美味佳肴,常常使使用者分泌唾液,一本好的字典能够触及读者的味蕾,即玩味书中的音韵;而在整个工具书使用过程中,视觉无可否认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感受。字典作为知识传播的媒介,要全方位的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尽善尽美的设计是字典情感与使用者达成共鸣的桥梁。

4 技术化影响下的纸媒情感设计

从20世纪初以来,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也随之发生巨大的改变,机械技术以及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成为这一阶段文化、艺术的主体。现如今的世界是个数字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新技术,显示出了顽强的生命力与更为宽广的发展远景。当日新月异数字媒体与计算机技术遍及大众之时,数字媒体便深深影响了人类对辽阔世界的认知,人们的视野变得越来越辽阔,而世界却越来越小了。由于个人电脑的普及让数字媒体成为人们阅读的主要形式。新时代下,全球已然进入从模拟时代到数字时代的转变,其更迭之快、影响之大已超乎人类的预想。不仅如此,互联网的发展前景一日千里,拥有不可阻挡的潮流。处于21世纪的人们不管在物质还是精神上都深受数字媒体技术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拥有能够支配人类行为的魔力。

尽管如此,纸质媒体仍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在情感化与人性化以及人们对品质与阅读方式等方面带来的感受是电脑及网络所不能比拟的,如同人们在拼命追求物质化与城市化中渴望去大自然中感受阳光与花香一样,是一种对自然与天性的内在需求,同时也应该看到,传统的媒介也应该不断地发展与创新,利用五感设计,电脑仍是一种工具,它和其他的绘画一样,不能代替人的大脑和思维,一个好的设计,首先是设计者对主题的挖掘与表达,然后才是对传达方式和手段的选择,因此,美术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绝不会是传统的装饰绘画表现技巧及工具材料显得逊色。

5 结语

数字化技术时代体现了先进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数字化读物及其传播有特殊的功能,传统纸质字典亦有其自身的特质,纸质媒体去技术化以及自身所具有的魅力、温度和情感,都是以计算机为首的数字媒体不可取代的,而作为一种纸文化形态的魅力,终将在纸媒文化的进程中永葆生命力,历史的传承、文明的推进,只会让它们愈发的欣欣向荣,不管历史车轮如何发展都不会消失,他是人类文明得以保存完整的桥梁,最为亲近的自然之美。

参考文献:

[1] 唐纳德·A·诺曼(美).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 哈德曼(英).词典学词典[M].张柏然,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库尔特·考夫卡(美).格式塔心理学原理[M].李维,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 吕敬人.敬人书籍设计[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4.

[5] 吕敬人.书艺问道[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6] 杉浦康平(日).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M].杨晶,李建华,译.北京:三联出版社,2006.

[7] 许慎(汉).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出局,1963.

[8] 田中一光(日).设计的觉醒[M].朱锷,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9] 何璐.书籍情感化设计的探索[D].西安美术学院,2014.

[10] 亚伯拉罕·马斯洛(美).人类激励理论[M]. 1943.

[11] 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

[12]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情感化设计数字媒体字典
开心字典
开心字典
基于用户体验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浅谈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化设计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的运用
数字媒体艺术的现状与前景
数字媒体的时代特征
我是小字典
正版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