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金
内容摘要: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本文从时间维度和家国变化时代背景,解析了李清照词风变化的心路历程。从李清照的词、诗、文,为大家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李清照,一个性格多面性的李清照。
关键词:李清照 词 诗 文 性格特点
李清照,号易安,1084年3月13日生于章丘明水(今山东济南),逝世于1155年5月12日。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一位女才子,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音律,而尤精诗词。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等。
李清照生活在南北宋之交时期,命运坎坷,历经了北宋末年的繁华、政治变故、金兵入侵、北宋的灭亡、南宋的建立、丈夫的早逝、晚年的漂泊。复杂的人生经历,造就了李清照不同时期风格迥异的创作特点[1-10]。从李清照的词、诗、文,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李清照,一个性格多面性的李清照:既有巾帼之贤淑,又有须眉之刚毅,是一个兼有温婉绵柔情怀、英雄主义情怀、浪漫主义情怀、个性耿直率真的李清照。
一.婉约的词人——温婉绵柔情怀的李清照
李清照在词的方面成就最大,对后世词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李清照的词大概有58首(含存疑之作)[1-10]。在词的艺术方面,李清照形成了系统的词学理论。在25岁时写成《词论》,虽局部有失偏颇,但是宋代词坛上的第一篇词论,也是她词创作的理论依据。提出“别是一家”的观点,并对以前各家词人进行点评,为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李清照的词具有鲜明的“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被称为“易安体”,被誉为婉约派的“宗主”,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令人仰止,“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很多学者将李清照的词风以南宋高宗建炎元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1-10]。笔者认为,时代的变迁、坎坷的经历对她的心理、词风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应将李清照词风细划分为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李清照在各个阶段的代表性词作品如表1所示(图表附文末)。
1.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少年期
李清照的少年期,正是金兵入侵前的北宋末年,是比较繁华的时期。父亲李格非,当时著名学者,名列“苏门后四学士”之首。母亲王氏,也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宋史》)。由于和平、繁华的社会环境、良好的家庭文化熏陶,生活优裕,对李清照的成长、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这个时期,李清照的生活应该是很幸福的。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言为心声,少年期作品的题材主要是自然风光、赏花惜花等,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体现了活泼、率情、悠闲、多愁善感、情窦初开的少女情怀。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昨夜雨疏风骤),后者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两首词虽然描述的是不一样的生活状态,但都笔调活泼清新,语境秀美,是少年期的代表作。《点绛唇》(蹴罢秋千)一个天真烂漫、羞涩好奇的微妙少女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2.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青年期
婚后,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胜”。两人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两年后,由于“元佑党人”事件,李清照被迫离开汴京回到章丘,与丈夫分居两地。李清照这个时期的词题材主要是闺情、离别相思,词风温婉细腻,韵调优美。
李清照在章丘期间所作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相思之情,欲语还休;缠绵悱恻,跃然纸上。《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三句压倒南宋词坛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令人绝倒,刻骨的相思之情,力透纸背。这两篇相思怨别词,情深意切,堪为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应是李清照新婚后的作品,语言活泼、清新,化俗为雅、“寻常语度入音律”的真实写照。
3年后,毁“元佑党人碑”,除党人一切之禁,李清照才得以返回汴京,与丈夫团聚。1107年,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被罢免、去世,三日后,遭蔡京诬陷,家属亲戚在京者被捕入狱,后查无实据,无罪释放,但赵明诚也被罢官,举家回到青州故里,开始屏居生活。李清照命其室曰“归来堂”(取义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自号“易安居士”。
屏居青州,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妻一段难得的和美岁月,和赵明诚过着学者式的书斋生活。期间,李清照作《词论》,标志着“易安体”词的特色和创作理论已形成。他们相互支持,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开始编写《金石录》。1117年,大体上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赵明诚所撰《金石录》,李清照“亦笔削其间”。由于李清照的鼎力相助,使赵明诚最终成为与欧阳修齐名的金石学家。
3.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中年期
1118至1120年,赵明诚或起复,曾离开过青州。夫妻或生情变,感情或有嫌隙,李清照独居青州之“秦楼”。为赵明诚送行时作《凤凰台上忆吹萧》(香冷金猊),又相继作了《念奴娇》(萧条庭院)、《点绛唇》(寂寞深闺)等,是这个时期的代表性著作,词风委婉忧郁,表达了被疏、寂寞之苦。
《凤凰台上忆吹萧》(香冷金猊),真实地抒写了离愁别恨、委婉忧郁。《念奴娇》(萧条庭院)通过对春景的描写,真切地展示诗人独居深闺的万千心事。《点绛唇》(寂寞深闺),深闺浓愁,催人断肠。
直到1121年,赵明诚任莱州太守,李清照才赴莱州。到莱州后,夫妻关系仍有隔阂,作《感怀》诗并序,反映了其寂寞、冷落的心境。1127年4月,金兵俘徽宗、钦宗等数千人,掠夺大量财物北去,北宋亡。5月,高宗即位于建康应天府之正厅,改元建炎,史称南宋。12月,李清照南渡。作《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蝶恋花·上巳召亲族》(永夜恹恹欢意少)等词,表现这个时期的复杂思想感情。
4.怎一个愁字了得—老年期
1129年8月,赵明诚病逝于建康。封建社会,妇女地位较低,丈夫是她的天,她的精神和生活依靠,丈夫的骤然离世,对李清照是一场几乎致命的打击,这远远大于国家破亡对她的打击。处理完赵明诚后事,李清照大病一场,仅存喘息,几欲丧命。从此之后,李清照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况悲惨,身心憔悴。李清照的词风意境上逐渐向凄婉沉郁、寂寞悲愁方向转变。因此,笔者认为,应将赵明诚的病逝,作为划分李清照的词风变化的转折点。老年期的作品,代表性作品有:《声声慢》(寻寻觅觅)、《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永遇乐》(落日熔金)等。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字字血泪,一派凄楚哀愁,堪称千古绝唱。《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是李清照避乱金华时所作,语境悲戚、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载不动、许多愁”的悲愁,深沉哀婉。《永遇乐》(落日熔金)通过南渡前后过元宵节两种情景的对比,表达了作者愁苦、寂寞的情怀。
二.慷慨激昂的诗人——爱国情怀的李清照
李清照的诗,现存十余首和一些断片,主要有:《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咏史》、《乌江》(又名《夏日绝句》)、《题八咏楼》、《钓台》、《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等。她的诗情辞慷慨、豪气纵横,与其词风截然不同。从李清照的诗,我们看到了一个豪放洒脱、忧国忧民、丈夫气概的李清照。
1.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1100年,当时只有17岁的李清照读了张耒(字文潜)的《读中兴颂碑》诗后,当即写出了《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两首。此诗深刻分析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兴败盛衰的原因和历史教训,用借古喻今的方式,告诫宋朝统治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一个初涉世事的少女,却对国家社稷能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关注和忧虑,对民族国家命运的关切,令人感慨。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129年3月,李清照夫妇舟过乌江楚霸王自刎处,作《乌江》(又名《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此诗表达了对项羽英雄气节的崇拜,一来讥讽赵明诚缒城而逃,二来表达了对南宋小朝廷投降苟安的不满。英雄气慨,跃然纸上,凛然正气,慷慨之音,响彻云霄,抒发了李清照激烈的爱国情怀,丈夫之气,不让须眉。
3.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
1133年5月,朝廷派同签书枢密院事韩肖胄和工部尚书胡松年出使金国。李清照满怀激情地作《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为二公送行,诗中的“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等句,表现了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意望,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激情。
“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等断句,都是涉及南渡后国家大事的慷慨悲愤之作,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充满了阳刚之气。
三.豪放的文人——英雄主义情怀的李清照
李清照的文不多,主要有:《词论》、《祭赵湖州文》、《投内翰綦公(崇礼)启》、《金石录后序》等。1134年10月,李清照写成《打马赋》(即《打马图经序》)。
《打马图经》虽是谈论博弈之道,但却不乏“用兵”之道,引用大量有关战马的典故和历史上抗恶杀敌的威武雄壮之举,热情赞扬了古代的忠臣良将的智勇,暗讽南宋统治者不识良才、不思抗金的庸碌无能,寄寓对收复失地的愿望,借“打马”唤起人们的报国之心和复国之志,抒发无法“策马疆场”、“以身许国”的感慨。借“打马之戏”,把棋局当成了战场,想象自己在沙场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以求实现杀敌立功、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度淮水”之句,表达了对木兰从军杀敌的仰慕,但自己年岁已大,无法杀敌报国的遗憾。从《打马赋》,我们看到了具有一个英雄主义情怀的李清照。
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夏承焘先生在《瞿髯论词绝句·李清照》中写道:“易安心事岳王知”,把李清照和抗金英雄岳飞相提并论,就是对李清照的英雄主义、爱国主义情怀的最好评价。
四.个性鲜明的李清照
1.大智大勇的李清照
1127年,李清照在青州整理遴选收藏金石书画,准备南下。12月,青州兵变,归来堂十余屋的文物被焚。李清照只携小部分文物共15车向江宁方向逃难。行至镇江时,正遇张遇陷镇江府,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而逃。兵荒马乱,李清照一介弱女子,却能成功将这批稀世之宝,辗转一千多里,完好无损地运抵江宁府,表现出怎样的智慧和勇气!
2.浪漫主义情怀的李清照
李清照夫妇屏居青州期间,切磋学问,“夜尽一烛为率”。有时候二人以猜某事写在何书、几卷、几页、几行为乐,猜中者先饮茶水,赌书泼茶为乐。1128年,李清照至江宁后,雪日每登城远览以寻诗。“倾见易安族人言,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清波杂志》卷八)”踏雪觅诗,一叶知秋,我们看到,李清照的骨子里渗透着浪漫主义情怀。
3.个性刚直的李清照
1132年颠沛流离、孤独无依的李清照,再嫁张汝舟。岂知张汝舟的目的却在于觊觎她的珍贵收藏。当婚后发现李清照家中并无多少财物时,便大失所望,进而谩骂、殴打。张汝舟的野蛮行径,使李清照难以容忍。后发现张汝舟有营私舞弊、骗官的罪行。李清照便告发了张汝舟,并要求离婚。经查属实,李清照虽被获准离婚,但按照当时的法律,妻告夫要判处2年徒刑,因此,也被入狱。后经翰林学士綦崇礼的大力营救,羁押9日后获释。宋朝是理学盛行的时代,受封建礼教观念束缚,与张汝舟结婚、离异、入狱,体现了李清照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直、倔强独立的个性。
4.大胆率真的李清照
李清照在情感描述上,大胆率真,“肆意笔落,无所羞畏”(《碧鸡漫志》卷二)。例如,《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又如,《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大胆率真、光明磊落、襟怀坦荡的李清照。
五.结语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旷世才女,她的不凡才情和杰出的艺术成就,让她傲立于中国文坛。时代的变迁、坎坷的经历对她的心理、词风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李清照的词、诗、文,为大家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李清照,一个性格多面性的李清照:既有巾帼之贤淑,又有须眉之刚毅,是一个兼有温婉绵柔情怀、英雄主义情怀、浪漫主义情怀、个性耿直率真、刚柔并济的李清照。
参考文献
[1]丰家喜.由活泼清丽到低沉悲凉—论李清照词意象的嬗变与其身世环境的相关性[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24(2):93-95
[2]马任英.李清照的人生创作与艺术成就[J].青春岁月,2012,(10):29
[3]刘媛媛.李清照的传奇一生—从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分析其作品词风的变化 [J].教育,2015,(2):152-153
[4]李莹.亮丽人格之绘扬—品李清照其人其词[J].青年文学家,2015,(4Z):70
[5]周玲玲.才媛李清照的一生及其词风转变[J].沧桑,2008,02:223-224
[6]张丽.从李清照词作中感受她的情感世界[J].教育,2015,(14):85
[7]罗婧箬.从李清照人生经历看其词作风格的变化过程[J].凯里学院学报,2015,33(2):110-112
[8]王玉.从文学作品看李清照的爱国主义精神[J].语文建设,2013,08:54-55
[9]何雨凡,汪太伟.李煜、李清照词风之异同及其变化原因探析[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31(4):46-50
[10]庄宗荣.浅论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6):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