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奥运开幕式上的七张面孔

2016-05-14 13:02徐文齐
农家书屋 2016年8期
关键词:桑巴巴西人里约热内卢

徐文齐

北京时间2016年8月6日早晨七点,里约热内卢奥运会正式拉开序幕。

开幕式中,巴西搬出了自己国家最优秀的人物,有些活着,有些已经去世。这些人构成了巴西文化最吸引人的一面。无论是音乐,还是电影,或者是时尚,又或者科技,还有文学与体育,这些最优秀的巴西人构成了这届开幕式的当之无愧的灵魂角色。无论在场,抑或缺席,他们都成为认识这个国家的符号。

尽管超模吉赛尔·邦辰的优雅长腿令全场惊艳,但我们还是来全面认识一下作为巴西符号的七张面孔。

路易兹·梅洛蒂亚

开幕式一开始,梅洛蒂亚就在现场演唱了吉尔伯特·吉尔创作的《那个拥抱》一曲,柔和的嗓音,清新的曲风缓缓铺陈开来,与航拍的里约市景相得益彰,使人如沐春风,深深沉醉于优美的里约市景。

梅洛蒂亚是巴西家喻户晓的著名演员、音乐唱作人。他生于被誉为“桑巴的摇篮”之地的巴西里约热内卢。在2015年,他得到巴西流行音乐大奖MPB领域的最佳歌手奖。他涉足的音乐领域包括MPB、摇滚、布鲁斯、灵魂音乐和桑巴。这些音乐形式,既融合了欧美流行音乐元素,又结合了黑人音乐,同时具有古巴当地印第安土著特色。这种融合性,充分体现了巴西流行音乐的特点,使得梅洛蒂亚,乃至于整个巴西音乐具有一种天然的国际特色和个性特征。

达维奥拉

升国旗奏国歌是每届奥运会开幕式开场的必要环节。在马拉卡纳体育场,巴西音乐家达维奥拉抱着吉他,演奏起了巴西国歌《听,伊匹兰加的呼声》,非常抒情。这是历届奥运会开幕式首次出现吉他弹奏国歌的景象。

达维拉奥出生于里约热内卢的一个音乐家庭,在众多桑巴精英的熏陶下,维奥拉在青年时便具备了优秀的音乐素养。在他的众多头衔中首先是“桑巴艺术家”,其次才是唱作人。他的吉他演奏技术也堪称一绝,作为音乐人的达维奥拉,以复杂的协奏曲和柔和舒缓的嗓音著称。在1965年,他的桑巴写作达到了巅峰,他的歌曲《军长的回忆》被一所桑巴学校选中,并在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大游行表演中被精彩演绎,此后,在每次的狂欢节中几乎都能听到他的音乐。

达维奥拉现在已经73岁了,2008年他还获得了拉丁格莱美最佳桑巴专辑奖,至今仍一直在巴西巡回演出,他的音乐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一直深受人们的热爱,他的音乐是桑巴世界的标杆。

汤姆·乔比目

汤姆·乔比目出生于1927年,逝世于1994年。在奥运会开幕式上,由他的孙子演唱了他最广为人知的曲目《来自伊帕内玛的女孩》,表达了人们对这位音乐大师的致敬与缅怀,同时也是以旧曲传达巴西的新生命力。在开幕式的现场,他的巨幅画像树立在舞台中央,作为巴西历史上最重要的音乐人和流行文化符号,他受到了最大的尊重。

乔比目生于里约热内卢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后来他随母亲迁居到依帕内玛海边区,在那里他受到很好的音乐启蒙与教育。他的音乐被认为是爵士标准音乐,而他本人则被认为是20世纪世界上最重要的音乐人。在2012年,他去世8年后,第54届格莱美音乐大奖给他颁发终身成就奖,可见他的地位和在西方流行音乐领域的接受度。

此次里约奥运会的吉祥物之一,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作为一个歌唱家、作曲家、制作人、演奏家,他的作品被巴西和世界各地的人们广泛传唱。

吉赛尔·邦辰

在演唱《来自依帕内玛的女孩》的时候,音乐声里缓缓走出一位气质优雅身材修长的女人,万众瞩目的她走在长长的马拉卡纳体育场,贯穿音乐的始终,性感、妖娆、惊艳、光彩夺目,不发一言,魅力自现。她就是蜚声国际的巴西超模吉赛尔·邦辰。这是她作为时尚界宠儿的最后一次走秀,献给了里约,献给了巴西,献给了奥运会。镜头下,她迷人的身影为巴西奥运会点缀了一抹独具风韵的色彩。

邦辰生于1980年,她出生于巴西南部,是巴西的德国人后裔。1994年,14岁的时候就到圣保罗开始自己的模特生涯,18岁时她就登上了《时尚》杂志的封面。她是90年代后期,巴西超模群体中率先在国际秀场中脱颖而出的。在2000年到2007年上半年,她一直是维多利亚秘密的“天使”之一。2004年,她成了世界上费用最高的模特,到2012年,她是福布斯排行榜上挣得最多的女模特。在吉赛尔·邦辰身上,“美丽是无价的”这句话得到最完美的体现。这位巴西历史上最成功的女人,向世人展示了巴西的美丽,成为巴西一个不可忽视的美丽名片。

桑托斯·杜蒙

在开幕式现场,一架飞机划过天空,机上站着一位引航员,他眼睛空灵,注视远方。飞机飞过里约热内卢的夜空,面包山、基督山、科帕卡巴纳海滩……

机上那个人就是桑托斯·杜蒙。他是巴西人永远的骄傲,在巴西人看来,发明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人并不是莱特兄弟,而是巴西人桑托斯·杜蒙。他出生在巴西南部的一个小镇,为纪念他,人们将小镇的名字改为了他的名字。1901年,他驾驶飞艇绕埃菲尔铁塔飞行一周,至此在法国名声大噪,成为世界第一人!

1906年,杜蒙制造出欧洲第一架动力飞机,完全依靠自身引擎起飞,不需要借助任何其他工具。他的表演有数千名巴黎人亲眼目睹,并拍成电影记录下来,还得到国际航空联盟的官方认可,甚至还实现了安全降落。对于巴西人来说,他就是国家英雄,航空之父、飞行之父。

德鲁蒙德·德·安德拉德

开幕式表演接近尾声时,一个少年出现了,他在城市钢筋水泥里一脸迷蒙。绿色在城市的夹缝中艰难生存,人类占领了自然的领土,建造起来丑陋的高楼。少年在灰白色的地面上发现了一抹绿色,这时候,耳边响起了巴西诗人德鲁蒙德·德·安德拉德的《小花与丑陋》。一朵小花,它也许不美,但它确确实实是一朵小花,它冲破世俗、谎言和仇恨与丑恶,破土而出。这是巴西国家的象征,象征着新生,象征着对于过往的告别,而“一个新的世界”正是巴西人这届奥运会的承诺。

诗人德鲁蒙德是公认的历史上最好的葡语诗人,对巴西而言,他某种程度上也成为国家文化符号。他的诗作以一种现代主义的风格呈现,用韵永远是自由而不拘泥的。德鲁蒙德的诗是客观而具象的,深受美国人喜欢,很多重要诗作都被美国人翻译成英语。

利马

奥运会开幕式最后的流程是点燃圣火。谁将是那个点燃圣火的人,无疑是一届奥运会最备受瞩目的,当然也是最大悬念所在。本次点燃奥运会火炬的是巴西马拉松运动员利马。绝没想到!然而由他最后点燃圣火,却也是理所当然。首先,现代奥运会之父顾拜旦在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上,设立了马拉松这一项目,此后,它一直是奥运会的常规项目,也是最重要的长跑项目之一。其次,利马身上所体现的奥运精神,在他2004年得到顾拜旦奖章的时候,已为世人所知。

2004年,本有可能冲冠的利马,在赛跑的过程中被不明身份的人推到了人群之中,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再次进入跑道,继续奔跑,并最终摘得一枚铜牌。他是那一年最让人感动的运动员之一,而他身上所体现的运动精神,也成为巴西人的骄傲。

巴西人似乎有意用这个出人意料的安排,使得我们再次将目光凝固在奥运会的本质上,奥运本质并不是金牌、银牌、铜牌的数量,而是一种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这种精神更多是对自身的一种超越。

猜你喜欢
桑巴巴西人里约热内卢
巴西人不说“巴西语”?
8万巴西人移民葡萄牙避乱
听懂了桑巴就读懂了巴西
里约备战奥运会
两两相会
人生有什么好算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