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会有哪些常见的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是很常见的,不论性别、年龄,几乎每个人都有过睡眠障碍的经历。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睡眠障碍的发生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它对人的心理、情绪、健康影响都是极大的。特别是对中老年人来说,上了年岁,身体离不开优质的睡眠保障。但是,很多老人都有睡眠障碍,经常不能安眠、入睡难、易惊醒、多梦,醒后难再入睡。时间久了,白天无精打采,头晕脑涨,觉得衰老很快。
睡眠障碍多数是由心情焦虑引起的,而睡眠不好又会使人无精打采、心情烦躁,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甚至会影响整个人的性格脾气。通常来说,中老年人常见的六大类睡眠障碍是:
1.入睡难,很多老人晚上虽然早早就躺在床上准备休息,可是翻来覆去,就是难以入睡,即使用上一些助眠的方法,例如床头放苹果、放熏衣草,或者播放催眠音乐,或者数羊数星星,都不管用,就是睡不着。
2.入睡晚,但第二天却醒得早。就是说,前一天晚上好不容易让自己入睡了,可是没睡多久,天一亮,立刻就醒,而且醒来之后,就难以再次入眠,于是,很多老人虽然晚上休息了,但白天仍然没有精神,总是需要补觉。
3.睡眠过程中多梦,尤其是噩梦。这也是困扰中老年人的一大睡眠难题。很多人常半夜三更被自己的噩梦惊醒,甚至会惊恐得叫出声来,连家人的睡眠也受到打扰。
4.心情抑郁或焦虑,在休息的时候,尽管闭上了眼睛,努力想要入睡,但是很多老人心理上平静不下来,总有各种情绪作怪,心里像翻江倒海一般,根本难以睡得好。
5.总是觉得睡不醒。有的老人从表面上看,睡眠状况很好,倒头就睡,一睡就睡十来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但是不论怎么睡,总觉得睡不醒,精神总是萎靡的。
6.睡醒过后腰酸背痛。这在中老年人身上是很常见的。晚上明明睡眠还不错,但是醒来之后,浑身酸痛,休息了,却比没休息更让人难受。
专家指出,很多老人有一些不良的睡眠方式,这些习惯会进一步影响到睡眠质量,老人们需要引起注意:
1.睡“回笼觉”,很多老人喜欢早上早起,然后给家人们做好早餐,或者出去晨练一番,再回家来继续睡觉。这样的习惯不仅会影响晨练效果,还不利于心肺功能恢复。而且,晨练时肌肉产生的代谢物——乳酸不易清除,反而使人感到精神恍惚,四肢松弛无力。
2.睡眠过多,睡眠时间超过10个小时。其实,嗜睡与老人血管硬化有关,睡眠时间过长的老人比睡眠少的同龄老人心脏病发生率高出1倍,脑卒中高出4倍。另外,入睡状态心率较慢,血液流动速度减缓,容易出现血栓。
3.午睡不当,老人午睡应以30~60分钟为宜。避免睡在风口上,腹部要盖点东西,以免受风寒。饭前午睡效果更好,即使只睡半小时也比饭后睡两小时消除疲劳的效果好。
4.饭后坐着打盹、在沙发上打盹,这样醒来后往往会感觉头晕、耳鸣、腿软、视物模糊及面色苍白等,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渐恢复正常。这是因为饭后较多血液流经胃肠,如果坐着打盹,很容易出现“脑贫血”。
5.预支睡眠,有的老人喜欢跟友人打牌打麻将,甚至通宵达旦地玩。然后第二天他们再补觉,但这种预支睡眠的做法一点都不科学,会让人白天困倦、精力难以集中,晚上失眠,无法入睡。
为什么中老年人易发生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一般不会致命,但是长期的睡眠障碍会使人脾气暴躁,攻击性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疲劳,还容易导致器质性疾病,使人免疫力下降,身体消耗大。
中老年人是一个睡眠障碍高发的群体,老人们出现睡眠障碍的比例竟高达50%。研究还发现,大多数70~80岁的老年人,其每晚深睡眠时间只占全部睡眠时间的5%~7%,而30岁左右的青年人却占20%~25%。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中老年人更容易成为睡眠障碍的“受害者”呢?
1.心理因素
生活、情感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所造成的焦虑、抑郁、紧张、激动、愤怒或思虑过多是引起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生活上的不顺心、家庭关系的紧张、经济上的重负、情感受挫、人际矛盾、退休后生活单调、精神空虚等等,当老人们躺在床上试图入睡的时候,都会席卷而来,让人根本难以成眠。
2.生理因素
疲劳过度、精神紧张、饥饿、性兴奋以及一些疾病,如哮喘、心律失常、关节炎、胃溃疡、心绞痛、偏头痛等都可引起失眠。
3.怕失眠心理
许多失眠患者都有“失眠期特性焦虑”,晚上一上床就担心睡不着,或是尽力去让自己快入睡,结果适得其反。人的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有兴奋与抑制两个过程。白天时脑细胞处于兴奋状态。一天下来,就需要休整,进入抑制状态而睡眠,待休整一夜后,又自然转为清醒。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相互协调,交替形成周而复始的睡眠节律。“怕失眠,想入睡”,本意是想睡,但“怕失眠,想入睡”的思想本身是脑细胞的兴奋过程,因此,越怕失眠,越想入睡,脑细胞就越兴奋,故而就会失眠。
4.害怕做梦
很多老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他们接受不了频频的噩梦,因此,他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安眠,但又害怕会在睡眠过程中做噩梦,这种“警戒”心理,往往影响睡眠质量。
其实,科学已证明,每个人都会做梦,做梦不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而且是大脑的一种工作方式,在梦中重现白天的经历,有助于记忆,并把无用的信息清理掉。梦本身对人体并无害处,就算是噩梦,也是源于自己的心理与经历,只要自己能够正视它,就不会那么畏惧它。
5.不良的环境和生活习惯
不良的环境或坏的生活习惯都有可能影响到睡眠,如噪声污染、光线的强弱、气温的冷热等都是影响人睡眠的因素。
6.药物因素
饮酒、药物滥用、药物依赖及戒断症状均可引起失眠。像镇静剂、甲状腺素、避孕药、兴奋剂、抗心律失常药等药物的滥用都可能导致睡眠障碍。
当遭遇睡眠障碍的时候,保持平和的精神状态比什么都重要。不要把睡眠障碍看得太重,试想,世界上那么多人失眠,他们不还是照样正常地生活吗?如果老人们实在睡不着,而且越来越烦躁,与其躺着发愁,倒不如起来做点什么,等有了睡意再上床。如果强迫自己入睡,往往事与愿违。
在对付睡眠障碍上,药物及其他疗法只是一种症状治疗,一种辅助措施,唯有心理治疗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长期失眠的人,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1.保持乐观、知足常乐的良好心态,避免因挫折而致心理失衡。
2.有规律地生活,保持人的正常睡眠节律。
3.创造有利于入睡的条件反射机制,如睡前半小时洗热水澡、泡脚、喝杯牛奶等。
4.白天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晚上的入睡。
5.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如保持卧室清洁、安静、远离噪声、避开光线刺激等,避免睡觉前喝茶、饮酒。
6.限制白天睡眠时间,老人白天可适当午睡或打盹,但不能睡太长时间,不然会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
有了好睡眠,才能养出好身体好精神
睡眠是一种生理需要,是生命所必需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保持充沛精力、增强免疫力的重要保证。中国老话说:“会吃不如会睡,吃人参不如睡五更。”这说明充足、良好的睡眠有益于健康。
科学研究证明,良好的睡眠能消除身体疲劳,使脑神经、内分泌、体内物质代谢、心血管活动、消化功能、呼吸功能等得到修整,促使身体完成自我修补,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所以说“一觉闲眠百病消”。
在所有的休息方式中,睡眠是最理想、最完整的休息方式。经过一夜酣睡,多数人醒来时感到精神饱满,体力充沛。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当睡眠不足时,第二天就显得疲惫不堪,无精打采,做事效率低;若经过一次良好的睡眠,这些情况就会随之消失。
人们很早就发现,睡眠是人体恢复精气、体力的主要方式。人体进入睡眠状态,就是与外界联系为主的系统暂时停止(吸氧除外),以内部调理为主的系统开始启动。这一系统运行的功能包含解除疲劳、祛除病气、修复损坏的肌体、分泌人体所需的腺体激素等。
可见,充足、安稳的睡眠对保持身体的健康是必要的,只有睡眠充足才能保证第二天精力充沛。有人甚至形象地将睡眠比喻为汽车的保养或手机的充电。尤其是对精力正在衰退的中老年人来说,更需要睡眠来恢复精神和体力。
对症下药,让睡眠从此香甜
中老年人的睡眠障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如果能够自我调节心理活动,对于提高睡眠质量是很有帮助的。有些长年有睡眠障碍的老人,每到晚上就会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于是神经越紧张也就越无法入睡。对于这类失眠者来说,精神放松至关重要。
心理医生给出了一些在睡眠问题上的心理调适方法。
第一,主观上不要把睡眠看得过分重要。睡眠是让大脑和身体休息的最好方式,但体力劳动和锻炼也是让身心放松的另一种好方式,如果前一晚上没睡好,可以在早晨洗个热水澡,外出锻炼一下身体,同样能找回一些精力。而常失眠的老人往往认为睡眠是人生第一重要的事,整天想的就是怎样才能睡好觉,结果想得越多,顾虑越多,反而越是难以安眠。另外,人每天只需要深度睡眠2~4个小时。如果人持续不睡,3天就精神崩溃,5天就可以导致死亡。但事实上,很多人虽然睡眠状况不好,但每晚总会有那么几个小时是入了眠的,所以说,很多人的睡眠障碍问题并没有想象得那么严重。
第二,睡眠也是人身体的自然反应,困了就想睡觉,不要人为地去控制它,在睡眠问题上,一个简单的想法很容易引发长时间的胡思乱想,停都停不下来,最后想睡都睡不着。而当你不控制情绪和思维时,很可能不到半小时自然而然地就会入睡了。还有的人特别害怕睡不着觉,或者怕半夜醒来后难以入睡,结果越怕就越清醒,越睡不下,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对睡眠,不要想太多,想得越多,越难以入睡。
第三,许多失眠者总觉得自己晚上觉没有睡够,一有时间就要补觉,白天睡得越多,晚上就越睡不着,而且也没有心思去参加业余爱好活动。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适度参加户外的体育活动,劳其筋骨才能放松心情,在睡觉前几个小时不要让大脑处于兴奋思考状态,可以做一些散步、洗衣服、拖地等简单枯燥乏味的体力活动,感到累了、困了再上床睡觉,然后以顺其自然的放松状态,进入睡眠。
除了打通这些心理上的睡眠障碍之外,老人们还可以尝试下面的这些做法,帮助自己找回安稳的睡眠。
1.晚餐尽量吃得早一点,不要在睡前的两三个小时内吃东西。如果晚餐吃得太晚,肚子吃得饱饱的,立刻就睡觉的话,那是很难睡着的。
2.晚餐吃清淡一点。如果盐吃得太多,便容易口渴,而想吃水分多的东西,从而夜尿多影响睡眠。但是,不能够为了减少夜间上厕所的频次就极端地减少水分的摄取量。一天所需的水分,包括食物中的水分,要在1.5~2公升之间,要是摄入水分过少,特别是老人,很容易呈脱水状态。
3.烦躁不安睡不着时,喝上一杯适口糖开水,渐渐地就能使你平静下来进入梦乡。因为糖开水入口后,体内将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最后产生大量的血清素,使大脑皮层受抑制而进入安眠状态。
4.睡前喝上一杯牛奶也能使人产生睡意。因为牛奶中含有一种使人产生睡意的生化物质。牛奶的营养能使人产生温饱感,更能增强催眠效果,使人睡得安稳深沉香甜。但要注意牛奶不能喝得太多,太多了引起消化不良,反而影响睡眠。
5.睡前喝一小碗小米粥,有助于入睡。因为小米中含有色氨酸和淀粉,食后可促使胰岛素的分泌,从而提高能进入脑内色氨酸的量,起到催眠作用。睡前小餐,有助睡眠。因为轻微饥饿时,自己尚未意识到是饿,但难以入睡。这时少量进食,有助于入睡。尤其老年人神经感觉不敏感,当晚餐食用太少、或晚上睡太晚时,不要忘记这一可能性。
6.慎用安眠药物,安眠药只可偶尔一用,不可作为睡眠依靠,长期服用。一旦视安眠药为靠山,就如同吸毒成瘾一样,很难终止。安眠药久用,剂量必会越来越大,否则无效。长期服用大量安眠药的人,对身体危害不小,应当警惕。
自我催眠,找回好睡眠
很多人或许都觉得“催眠”听起来很高深,很难学,但实际上,催眠并不难,中老年人如果能学一学催眠的技巧,在自己遇到睡眠障碍的时候,用上自我催眠的方法,是很容易取得成效的。
我们先来介绍一种最常用的帮助入眠的自我催眠技巧,即下阶梯催眠法。
首先,让自己放松下来,平躺在床上,闭上眼睛,什么都不要想,然后在内心暗示自己:“我现在要睡觉了,我会睡得很好,睡得很熟,明天起床时,整个人精神抖擞,充满活力。”“现在,我会从楼梯上走下去,每走一级阶梯,我就更接近睡眠状态,当我走到第二十级阶梯时我就会睡着了。”
接着就在内心想象自己慢慢走下楼梯,每走下一级,就感觉自己更放松,意识更模糊、松柔,这样一番暗示之后,很快就能引来睡意。
对于睡眠障碍不严重的老人来说,完全可以自己使用自我催眠的方法。但是那些睡眠障碍非常严重的老人,则最好请他人帮助催眠。不一定要找专业的催眠师,请家人帮忙就可以搞定了。下面,我们也来简单介绍一下他人催眠技巧。
催眠者要帮助被催眠者全身心处于松弛状态,这样比直接诱导被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的暗示效果好。催眠者只需将被催眠者导入浅度催眠状态,无须导入深度催眠状态,这两点是催眠者在治疗失眠症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暗示诱导的程序如下:
1.请将注意力集中于你的脚尖,渐渐地,你会感到双脚的力气消失了,你感到非常舒服,继续体验,继续体验双脚放松的舒适感。
2.然后,请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小腿,渐渐地,你会感到小腿、膝盖、大腿非常松弛,两条腿不想动,感到非常舒服,继续放松继续体验小腿、膝盖、大腿力气消失后的舒服感觉。
3.现在,请将你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于腹部,渐渐地,你的腹部非常松弛,紧张的力量消失了,你感到非常舒服,请你继续体验腹部气力消失后的舒服感觉。
4.现在,请将你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于胸部,胸部的力气渐渐消失了,放松,一直放松,持续体会胸部力气消失后的舒服感觉。
5.现在,请将你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于肩部。放松肩部的肌肉,肩头的力气渐渐消失了,感到非常舒服……放松,请你继续体验肩部力气消失后的舒服感觉。
6.现在,请将你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于颈部,渐渐地,你的颈部开始放松,力气消失了,非常舒服,你继续体验颈部力气消失后的舒服感觉。
7.现在,放松你的双手,双手的力气慢慢消失,力气消失非常舒服,你觉得双手很沉,但是非常舒服,继续体验双手力气消失后的舒服感觉。
8.现在,你的全部身心都已经完全松弛下来了,你感到非常轻松和舒服,你的眼皮很重,你的全身非常放松,非常沉,深深下陷,你想睡了,你真的很困了,好好入睡吧!
如果老人们觉得自我催眠和请家人帮助催眠的效果都不是很好,而且又不愿意请专业的催眠师来帮忙的话,那么,还有一种方式,可以试一试,老人们可以购买一些专业的催眠光盘,这样的话,在入睡前,只需要将光盘播放出来,自己按照催眠指示去做就可以了,这种催眠方式成本不大,但效果是比较好的。
好睡眠是规律养出来的
孙思邈是我国著名的医药学家,终年102岁,他长寿的秘诀之一就是作息规律。他将自己的作息规律概括为“虽云早起,莫在鸡鸣前;虽言晚起,莫在日出后。”好的睡眠是规律养出来的。
很多老人每天都为睡眠障碍而头疼,但细究下去,就会发现,很多人的睡眠并不规律,他们的睡与起更多的是随性而为,有了睡意倒头就睡,睡醒了就爬起来,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表。而且,有的老人肩负着照顾孙子孙女的责任,婴儿孩童都比较闹腾,这也让老人们的睡眠无法规律起来。长期下来,这种不规律就会影响到睡眠的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说的按规律睡眠,不仅仅只按时休息按时起床而已,按规律睡眠,还要跟春夏秋冬四季结合起来,每一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睡眠规律。
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这是自然规律。生活在自然中的人,只有顺应自然才能健康地生存。人们的睡眠也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在《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论述过一年四季应如何遵循就寝与起床时间,“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就是说懂得养生之道的人,在春天和夏天保养阳气,秋天和冬天保养阴气,以顺从这个根本。假若违反了这个根本,生命根本就要受到戕伐,就要发生疾病;如果能顺从它,疾病也就不会产生,这就叫做四季睡眠养生法则。具体而言是:
春季:春季是万物推陈出新的季节。人们应该入夜即睡觉,早一些起床,到庭院中散散步,舒展形体,让自己能吸收大自然的那种生气与精华。
夏季:夏季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人们应该晚些睡觉,早些起床,应该精神愉快,不要发怒,使体内阳气能够向外宣发,这就是适应夏天的调养。
秋季:秋季要早睡早起,像雄鸡一样,天黑睡,天亮起,使意志安逸宁静,来缓和秋天肃杀气候对人体的影响,使肺气保持清静,不让意志外驰。如果违反了,就容易损伤肺气,到冬天容易生病。
冬季:冬季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人们不要扰动阳气,应该早些睡觉,晚些起床;最好等到日出再起,使意志好像埋伏般地安静,避严寒,保温暖,不要使皮肤开泄出汗。否则就容易损伤肾气,到来年夏天,就可能发生痿厥之病。
看似简单的睡眠,其实有着很大的学问,人生长在自然之中,如果能让睡眠跟上自然的节律,那么,不仅能睡得更香甜,而且更有利于老人们的养生与长寿。
安稳睡眠的八忌与六要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一年365天,哪天都不能少了睡眠。
还有更通俗的说法,“骑马坐轿赶不上睡觉”,良好的睡眠带来的美妙感觉是任何事情都无法取代的。充分的睡眠,对于人的身体健康十分重要。但要想获得一个良好的睡眠,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必须避开以下八个禁忌:
一忌临睡前进食。人进入睡眠状态后,机体中有些部分的活动节奏便开始放慢,进入休息状态。如果临睡前吃东西,则胃肠、肝、脾等器官就又要忙碌起来,这不仅加重了它们的负担,也使其他器官得不到充分休息。大脑皮层主管消化系统的功能区也会被迫兴奋起来,在入睡后常产生噩梦。如果赶上晚饭吃得太早,睡觉前已经感到饥饿的话,可少量进食一些点心或水果,但吃完之后,至少要休息半小时才能睡觉。
二忌睡前用脑。如果有在晚上工作和学习的习惯,要先做比较费脑筋的事,后做比较轻松的事,以便放松脑子,便于入睡。否则,脑子处于兴奋状态,即使躺在床上,也难以入睡,如此下去,还容易导致失眠症。
三忌睡前激动。人的喜怒哀乐,都容易引起神经中枢的兴奋或紊乱,使人难以入睡甚至造成失眠,因此睡前要尽量避免大喜大怒或忧思恼怒,要使情绪平稳为好。如果你由于精神紧张或情绪兴奋难以入睡,请取仰卧姿势,双手放在脐下,舌舔下颌,全身放松,口中生津时,不断将津液咽下,几分钟后便能进入梦乡。
四忌睡前说话。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因为人在说话时容易使脑子产生兴奋,思想活跃,从而影响睡眠。因此,在睡前不宜过多讲话。
五忌蒙头而睡。老人怕冷,尤其是冬季到来之后,总喜欢蒙头而睡。这样,会大量吸入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缺乏必要的氧气,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六忌当风而睡。睡眠时千万不要让从门窗进来的风吹到头上、身上。因为人睡熟后,身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有所降低,如果当风而睡,那么时间一长,冷空气就会从人皮肤上的毛细血管侵入,轻者引起感冒,重者口眼歪斜。
七忌对灯而睡。人睡着时,眼睛虽然闭着,但仍能感到光亮,如果对灯而睡,灯光会扰乱人体内的自然平衡,致使人的体温、心跳、血压变得不协调,从而使人感到心神不安,难以入睡,即使睡着,也容易惊醒。
八忌对炉而睡。这样做,人体过热,容易引起疮疖等疾症。夜间起来大小便时,还容易着凉和引起感冒。值得一提的是,如使用蜂窝煤炉取暖,应注意通风,以免煤气中毒。
在避开这八个睡眠禁忌之外,老人们要想安睡到天明,还可以试试下面的这六种有利于安眠的方法:
一要学会按摩助眠。自我按摩的方法,可起到调整全身器官的作用,能缓解、消除失眠症状,达到助眠目的。其方法有:
1.用拇指按揉前额两眉头中间印堂穴,轻揉1~2分钟。
2.用拇指点、按、揉两侧太阳穴1~2分钟。
3.用两手拇指按压后脑颈部两侧凹陷处风池穴,以轻微酸胀感为宜。
4.用两手五指、掌面交替反复拍打前额及脸部,轻微敏捷拍打1~2分钟。
5.两手掌搓热,立即用掌心摩擦前额及面部36次以上。
二要尽量保持睡眠环境的安静舒适。安静的环境是睡眠的基本条件之一,嘈杂的环境,使人心情无法平静而难以入眠,故卧室窗口应避免朝向街道闹市或加上隔音设施。噪声不仅损伤听觉,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其他系统也有不良影响。研究发现,较强的噪声长时间作用后,除可导致听力下降外,还可引起头晕、头痛、耳鸣、失眠、乏力、记忆力减退、血压波动及心律失常等症状。因此,防止噪声污染,保护环境安静,对提高睡眠质量,保护身体的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要适当午睡。不管老人们在前一天晚上睡得多好,但经过了一个上午的能量消耗后,很多老人在精力上都会出现一个“短缺”,而午饭后小睡一会儿能够有效补偿人体脑力、体力方面的消耗,对于健康是大有裨益的。但午睡时老人们要注意,不要饭后立即睡觉,最好过半小时再午休,午休时尽量在床上休息,不要坐着或趴着午睡。如果午间没有睡意的话,可以在床上平躺着,放松一下,也是一种很好的休息方式。
四睡前最好要泡泡脚。古代医学典籍中有这样的记载:“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这说明我们的祖先早已认识到脚的重要性。刘纯在其书《短命条辨》中说:“临睡烫脚,温经络以升清气,清气升而不死。”中医强调睡前烫脚,能刺激足部的穴位,有效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下肢的沉重感和全身疲劳。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脚底是各经络起止的会聚处,脚掌上有神经末梢与大脑相连,是人体的保健“特区”,充分开发这个“特区”的保健潜能,对预防某些疾病有一定益处。热水洗脚时,不断用手按压脚心的涌泉穴,脚上经脉一通,能促进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加快下肢血液循环,消除下肢沉重感和全身的疲劳,既能促进睡眠,又可以祛病强身。
五要给身体彻底松绑。有的老人怕睡觉时着凉,喜欢穿着厚重的衣服睡,这样是不科学的,最好穿一套舒适、宽大的睡衣,让自己的身体可以完全地放松。另外,睡觉时,要摘下假牙,戴着假牙睡觉是非常危险的,极有可能在睡梦中将假牙吞入食道,使假牙的铁钩刺破食道旁的主动脉,引起大出血。因此,睡前取下假牙清洗干净,这样做既安全又有利于口腔卫生。如果老人们常戴手表的话,睡眠时也最好摘下来,因为入睡后血流速度减慢,戴表睡觉使腕部的血液循环不畅。如果戴的是夜光表,还有辐射的作用,辐射量虽微,但长时间的积累也可导致不良后果。
六要选择最佳的睡眠姿势。中医强调睡眠应“卧如弓”,建议采取这样的标准姿势:身体向右侧卧,屈右腿,左腿伸直;屈右肘,手掌托在头下;左上肢伸直,放在左侧大腿上,这样的睡姿就像一轮弯月亮。中医认为以这种姿势入睡不损心气,像猫一样蜷卧后大脑很快就能静下来,由兴奋转为抑制状态,不久就能进入梦乡。侧卧使人体内脏器官受压较小,胸廓活动自如,有利于呼吸,心脏也不会受到手臂、被子的压迫,两腿屈伸方便,身体翻转自如。侧卧以右侧卧为最好,以左侧卧及适当的仰卧配合。这是因为胃、肝偏于右侧,右侧卧时,心脏受压小,有助于血液自由循环。向左侧睡时压迫胃,使胃内的食物不易进入小肠,不利于食物消化和吸收,还会压迫心脏,对患有心脏病的人尤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