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彩霞 颜明健
医疗旅游是将旅游和健康服务结合起来的一种旅游形式,发展势头迅猛,据麦肯锡公司预测,国际医疗旅游产值将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作为全国热点旅游城市的厦门,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温和的气候条件,丰富的旅游资源,较为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发展医疗旅游对于拓展厦门旅游市场、拉动经济增长、提升厦门城市形象有着重要意义。
一、厦门市医疗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政府对医疗旅游尚处于认识和规划阶段,缺乏统筹支持。政府重视不够,尚未形成厦门医疗旅游的品牌。随着医疗旅游风的盛行,国家以及地方为医疗旅游创造了诸多政策条件:海南依托优质气候资源和国际会展资源,设立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吸引国际高端医疗、研发机构进入,发展旅游性医疗和康复性医疗。广东省整合港澳台医疗资源,设立“港澳台医疗中心”,突出医疗美容旅游服务特色;四川依托独有的中医药文化资源,建设“成都国际医学城”,打造国内首个以中医和民族医学为主题的中医健康养生产业园;上海则站位国际大都市,建立医疗合作交流大平台。各地医疗旅游发展如火如荼,而厦门市尚处在研究、规划阶段,仅有一些民间门诊部在做尝试。
2.医疗旅游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约束,医院认证标准与医生资质难以得到保障,且医患关系复杂,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由于医疗行为发生地和医疗旅游者常住地不同,解决起来更为困难。加之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社会及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医保收支以及支付方式也存在明显差异,更不用说国外医保体系的差异,在结算和报销方面难以通行。在医疗旅游中,医疗旅游者和医疗供应方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双方之间往往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容易导致决策上存在风险,难以保障医疗旅游者的知情权。因此,医疗旅游行业的发展迫切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予以规范和扶持。
3.医疗专业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优质的医疗和服务水平是发展医疗旅游业的基础。近年来厦门的医疗设施设备得到很大的改善,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1437个,其中医院45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338所,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0所(含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科疾病防治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卫生监督所、急救中心等),其他卫生机构4所。岛内外发展极度不均,集中在岛内。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和外地就医者大量涌入,目前厦门市医疗卫生资源总体短缺,看病贵、看病难成为厦门发展医疗旅游业的重大障碍。
4.医疗与旅游缺乏有机结合。医疗旅游业是医疗业和旅游业二者有效融合下的新兴产物,不能重医疗轻旅游,也不能光旅游无效果。就目前考察的多数国内医疗旅游项目来看,多以“疗养、保健、健康”为主题,且健康医疗和旅游的关联性弱,分布零散,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反观泰国、印度等医疗旅游发达国家,一方面,开展医疗旅游服务的医疗机构与旅游机构保持良好互动,能够提供多种旅游服务项目;另一方面,旅游机构熟知各大医院的医疗强项,能够做好医疗服务推介。厦门目前极度缺乏专业的医疗旅游开发和研究团队,专业的医疗旅游中介机构也尚未进驻厦门市场,医疗旅游产业链亟待开发与建立。
5.医疗旅游专业人才缺乏。现代社会最关键的资源是人力资源,在医疗旅游市场的竞争中,最关键和最根本的是人才的竞争。医疗旅游作为集医疗、旅游、保险、进出口贸易等行业于一体的新兴产业,涉及范围广,既需要具备相应的医学知识,又需要熟悉旅游业,还需要涉猎保险业、国际贸易等领域知识,更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撑。厦门市现有的医护人员中缺少接受过西方培训的医生,医护人员的外语沟通能力和旅游服务方面的知识欠缺,医疗旅游管理人才方面更是空白。因此,在逐步完善硬件设施设备的同时,还需大力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二、厦门市医疗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1.利用自贸区政策及对台优势,提升厦门医疗吸引力。在政策支持方面,厦门自贸区内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医疗机构,建立国际标准医院。这意味着未来在自贸区内能享受到外资医疗服务,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门诊服务。同时,厦门与台湾文化共通,拥有特殊地缘等先天优势,加上政府给厦门“对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定位,以及海西经济区的政策等支持,使“对台”成为厦门自贸区的最大“王牌”。早在 2006年厦门卫生事业运行体制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鼓励社会资金、外资、台资多方投入兴办卫生产业, 建立多种经济成分办医模式。这样的政策优化了医疗旅游的发展环境, 也利于厦门市医疗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台湾长庚医院落户厦门就是最好的例子。
2.制定相关产业扶持政策,改善医疗投资环境。首先,厦门市应利用经济特区先试先行的政策,加快医疗旅游行业立法过程。如行业准入机制、运营机制、监管机制等,规范医疗旅游行业供需双方的行为,保障医疗旅游行业的有序发展;其次,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拓展社会医疗发展空间。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时优先考虑社会资本,鼓励社会资本在医疗基础设施及高端医疗服务领域等方面的投资,完善社会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的相关政策,提供低利率贷款,并适当给予相应的补贴;再其次,优化审批程序,对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经卫生部门审查其符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后,按照有关规定,由相关部门实行并联审批,同时完善境外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审批程序;最后,在境外医师执业、国际组织交流及融资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通过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吸引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学术研究机构、医学名家等进入厦门,促进医疗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3.推进医疗机构和服务的国际化认证,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具备国际认证的医疗机构是旅游者选择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医疗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 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CI) 认证是世界公认的医疗服务标准,也是国际上商业保险机构支付医疗保险费的基本条件。目前,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经通过JCI认证,这标志着厦门医疗质量标准开始与国际正式接轨,国外患者在厦就诊也可享受海外医疗保险。
4.建立完善的医疗旅游管理体系,促进医疗和旅游有机结合。医疗旅游作为综合性产业项目,涉及到多个相关利益主体,包括医疗旅游者、医疗旅游服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旅游中介机构、医疗保险公司、医疗技术研究机构、旅行社等,管理主体覆盖面广,其发展需要政府从各个方面实施强有力的政策扶持,设立相关组织机构进行统筹安排,协作配合。如印度成立了国际医疗旅游委员会和医疗旅游协会,新加坡在旅游局之下设立国际医疗组,马来西亚政府成立了由卫生总干事负责的健康旅游全国促进委员会,包括了卫生部、旅游部、国际贸易和工业部、外交发展公司、私立医院协会、旅游协会等众多政府部门和相关组织机构。因此,可以借鉴上述国家的做法,由厦门市政府下设独立的医疗旅游中心专门管理机构,吸纳相关部委成员,这种全社会的协作体制的建立有利于实现医疗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实现相关资源的有效整合。
5.制定医疗旅游营销策略,加强宣传推广。国际上特别重视医疗旅游的宣传推介工作。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营销方式有:网络营销、中介机构宣传、举办或参加国际医疗、旅游博览会、派出海外医疗旅游宣传团、派驻海外医疗旅游机构办事处直接派出专家营销等。厦门可在借鉴上述营销方式的基础上,构建全域营销通道,从政府、产业、企业三方面进行针对性营销。政府层面可通过政府官网链接、新闻报道等正式渠道,宣传医疗旅游的战略部署,公布医疗旅游机构的相关资讯;产业层面则通过参加行业峰会,吸引行业投资者的关注,扩大知名度;企业层面重在产品营销,针对不同的客源市场进行宣传。
6.建立医疗旅游人才培训机构,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医疗旅游行业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力资源因素。因此,政府层面可在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同时为人才交流提供平台;行业层面需根据医疗旅游市场的需求,建立医疗旅游复合型人才培训机构,加强专业技能、增强医疗知识、提高外语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医疗旅游从业者也应积极寻求外出考察、交流的机会,学习先进的医疗知识和护理理念,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以及和患者的交流、沟通能力。通过“走出去+引进来+自培养”的形式,政府、行业、企业形成良性互动,不断提高行业的整体人才素养,推动厦门市医疗旅游产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嘉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