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为何爱办自媒体

2016-05-14 13:11李玲
新城乡 2016年8期
关键词:王栋检察官公务员

李玲

公务员开办微信公众号大都源于写作的兴趣,但由于身份较为“敏感”,大多数公务员开办个人微信公众号很低调。

“以前政府招商通常是开大会,邀请企业家参与座谈,然后介绍投资项目。但用微信公众号招商,不仅成本低,传播快,而且策划得好就能吸引更多感兴趣的人。”说起开办微信公众号的好处,浙江省天台县某乡干部郑日立刻变得滔滔不绝。

自从两年前郑日开办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很多政府想要做的事儿,靠他的自媒体就解决了。根据2016年《微信数据化报告》显示,自2012年7月微信公众号上线以来,汇聚的公众号数量超过1000万个。在微信公众号运营主体中,有接近三分之一是个人,其中也有不少来自公务员群体。

公务员为什么想办自媒体,他们喜欢写什么内容,公务员身份对微信公众号运营又会产生何种影响?

兴趣是初心和动力

与郑日相比,王栋的自媒体办得声势更大。在创办了微信公众号“CU检说法”后,这位来自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的检察官成为了法律圈的一位“网红”,收获了诸如“2015年全国十佳检察自媒体”“全国检察机关最好的吐槽王和段子手”等称号。王栋公众号上的文章也将要结集成一本新书出版,书名暂定为《CU检的文字仓库》。

王栋开办微信公众号的理由很简单,“积累得多了,就总想写些什么”。从检8年,王栋做过批捕、反贪,在全国四级检察院都待过,工作地点从中部欠发达地区一直延伸到东部发达城市。阅历日渐丰富,工作中也有很多感触,让王栋有了写文章的冲动,在他看来,“CU检说法”正是他表达80后检察官所思所想的舞台。

“CU检说法”把受众定位在法官、检察官和学生群体,主要推送法律圈发生的热门事件评论,有时候也有小说和情感鸡汤。此外,身为检察官的王栋还写了很多“隔壁公司”法官们的故事,其中他写北京法官马彩云遭枪击的评论最受关注。

2016年2月26日晚,北京市昌平区法官马彩云在住所楼下,遭到她审理过的案件原告枪击,经抢救无效死亡。2月28日,王栋推送了一篇文章,名为《一年办400个案件,却抵挡不住那一颗罪恶的子弹和满屏的幸灾乐祸》,火爆朋友圈,4个小时获得了近50万次的阅读量,5109个点赞数,以及7583.86元的打赏。当天,王栋就将获得的7000多元打赏捐给了马彩云的家属。

公务员开办微信公众号大都源于兴趣,他们普遍喜欢文字,愿意记录生活。在浙江省某厅干部童伟宏看来,微信公众号相当于“朋友圈的扩大版”,个人才华和思想可以充分展示,同时也考验作者对于编辑、版式的审美能力,以及对于读者阅读体验的把握能力。

不想开发商业价值

随着关注的人越来越多,一些微信公众号的商业价值开始体现。王栋的“CU检说法”已经在法律圈小有名气。曾经有南方的投资机构找他洽谈,说想收购,将其做成前央视制片人罗振宇创办的“罗辑思维”那样的公众号,出售会员资格。王栋拒绝了,“因为身份摆在那里呢,检察官毕竟是公务员,不是商人,不能对微信公众号抱有盈利的目的”。

王栋办微信公众号纯粹基于个人兴趣爱好,他觉得一旦以商业化为目的,那就不得不受到资本的驱使,去考虑怎么增粉,迎合大众口味,这个自媒体也就会失去最初的东西,沦为一个商业号。

不过,王栋偶尔也会接点广告,但绝大多数是免费的。有些广告甚至是他主动帮别人写的,比如他个人很喜欢创业者罗永浩,所以就自发帮锤子手机做广告。

浙江乡镇干部郑日偶尔也会推送广告,比如,一个葡萄酒和鞋店开张的广告几次出现在他公众号里,他解释说,“那是帮朋友打广告,免费的”。

比起对个人微信公众号进行营销,王栋觉得保持文章的纯粹更重要。一方面基于公务员的身份,另一方面与一份责任感有关。他希望人们能通过了解他,进而了解法检群体。

广东佛山的微伟因为法官的身份,也常被误会成是手握重权的“官”。春节回家,父亲还会劝诫她,钱财乃身外之物,不能追求过多。每当听到这话,微伟不得不说:“爸,我就是一小法官,不是官。”

王栋办公众号的另一个目的是加深法律人内部的理解。在关注“CU检说法”的用户中,基本上以地方法官和检察官为主,随着知名度的提升,一些来自最高检和最高法的人也会关注。

“如此一来,一些基层的呼声,他们可能也会注意到。”王栋发现,“不仅普通人对法律人不了解,其实在司法机关内部之间也彼此不了解。借助新媒体扁平化、快速化的特性,能够从中搭建桥梁,弥补这种遗憾。”

很少求人转文章

由于体制内的身份较为“敏感”,大多数公务员开办个人微信公众号很低调,往往不愿公开自己的身份。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介绍里,公务员赵言填的是“跟着魔法师走天下”。

童伟宏也从不表明自己公务员的身份。不过,由于他写的文章经常针砭时弊,言辞犀利,童伟宏的家人对他开微信公众号并不支持,担心他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一位公务员说,对于写微信号文章,公务员会非常小心。微伟的原则是从不吐槽,她对一些公共事件的评论也尽量保持“我是有正当职业的。我是法官,不应该站队指责”的心态。

对公务员而言,开办微信公众号必须要考虑单位领导和同事的看法。山东聊城一位80后公务员周航说,自己是背着同事开的微信公号,省得被说“不务正业,给自己找麻烦”。

童伟宏也想保持低调,他每次更新完微信公众号后,很少求人转发文章,更不会转到单位群里,“怕人反感”。

王栋办的公众号由于知名度已经很高,他的许多同事都知道并关注了。平日里,他在公众号里写小说比较多,偶尔会有人对号入座。王栋发现,“虽然没有人当面说过我,但风言风语还是有的”。

王栋考虑到单位的想法,采取了一种“夹缝里生存”的策略。许多他经历的事情哪怕发生在检察院,王栋都会把它改成法院。在他看来,毕竟法检两家不分,大家读起来都很有共鸣,“我是一个检察官,天天吐槽检察院,领导肯定不高兴。但我如果写的是法官,检察院不会管,法院想管管不着。”

由于公务员的身份特殊,公务员在自媒体上写文章通常有顾及形象的觉悟。王栋说,“心里常有一根弦,既然以公职身份写文章,说话就不能肆无忌惮,尺度也不能太大,更不能占用上班时间,不然有人会说你不务正业,爱出风头”。

猜你喜欢
王栋检察官公务员
Quantum correlation and entropic uncertainty in a quantum-dot system
中正平和——王栋山水画中的古意
“检察官让我重获自由”
篮球公务员
王栋的安身与尽道
挽救『小男子汉』的检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