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粮抗洪补救和防灾减灾技术意见

2016-05-14 15:23
农家顾问 2016年8期
关键词:秋粮抗洪田块

针对今年气象条件和秋粮长势,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了秋粮抗洪补救和防灾减灾技术意见。

1.抗洪排涝 抢排水、快散墒,早补救、促恢复,强化受涝田块管理。

一是抢排积水,除涝散墒。对低洼受涝地块,抢修损毁农田,快速疏通沟渠,抢排田间积水,并铲趟散墒,追施速效氮肥,促进根系和植株恢复生长,防止因积水造成早衰。

二是洗苗扶苗,恢复生长。对积水田块,要做到边排水、边洗苗,早扶苗、早恢复。结合排水或泼水洗苗,清除烂叶、黄叶。退水后,及时扶正植株,促进恢复生长。

三是加强田管,促苗转化。对受涝田块,追肥要快,养分要全,数量要足,起到养根护叶的作用。及时中耕划锄,破除板结,改善土壤通透性,保护根系,兼顾除草。

四是适时改种,减轻损失。对南方因灾绝收的稻田,要及时改种晚稻或用早稻进行翻秋。对季节紧张地区,可改种生育期短的豆类、马铃薯等作物,努力实现大季损失小季补。

2.防旱保苗 既抓旱区抗旱保苗,又防涝区涝旱急转,应对伏旱和秋旱。

一是补水造墒,缓解旱情。突出重点,优先保证杂交制种田和良种繁殖田生产用水。推广管道输水、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技术,增加保浇灌溉面积。灌溉后及时浅中耕,切断土壤表层毛细管,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二是趁墒追肥,促进生长。对北方受旱迟发的玉米,充分利用降雨和灌水,及时追施速效氮肥,开沟深施并施后覆土,防止高温产生肥害,促进子粒灌浆。

三是加强田管,降耗减损。对受旱玉米,采取放秋垄、拔大草、割空株、打底叶等措施,促进通风透光,减轻病害侵染,减少水分养分消耗。对重旱玉米,及早收获玉米秸秆进行青贮黄贮,用作畜牧饲料。

3.防高温热害 长江中下游地区加强稻田管理,切实防好高温热害。

一是深水灌溉,以水调温。对孕穗抽穗期的水稻,如遇持续35℃以上高温,会影响扬花授粉和结实率。可采取深水(10厘米以上)灌溉,以水调温,降低穗层温度。

二是叶面喷肥,化学调控。适时喷施磷钾肥等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强植株抗逆性,促进子粒灌浆,提高千粒重,减轻高温热害影响。

4.防低温冷害 北方防好早霜,南方防好寒露风,应对低温冷害。

一是科学田管,促进早熟。适时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水溶肥,迅速补充养分,增强植株抗寒性。水稻浅水灌溉,提高水温,防止贪青晚熟,增加产量,提高品质。

二是灌水造墒,以水调温。迟熟水稻可灌水防霜冻,晚间灌,白天排,保持田间湿润。此外,在早霜和寒露风来临前,低洼地块可在上风口位置,放置秸秆人工熏烟防霜冻。

三是适当晚收。一旦发生早霜,不要急于收脱,适时延迟收获,适当延长后熟生长时间,充分发挥根茎储存养分向子粒传送的作用,提高产量和品质。

5.防病虫草害 加强监测预报,推进统防统治,减轻病虫危害。

一是南方稻区防治“两虫两病”。重点做好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和纹枯病等重大病虫的防治,力争做到关口前移、早期预防,分类指导。

二是华北东北防治“一虫一病”。重点抓好玉米螟的防控,确保不发生大的危害。密切关注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情况,做好预报和防治工作。

三是西北西南重点控制检疫性虫害。对稻水象甲、苹果蠹蛾、马铃薯甲虫等疫情,实施阻截防控和联防联控,防止疫情扩散蔓延,造成严重损失。

猜你喜欢
秋粮抗洪田块
“施肥宝” 微信小程序端设计与实现
奋战在河南抗洪一线的夫妻档
排涝抢收多措并举 确保秋粮稳产增产
抓好“双减双抢”确保秋粮归仓
本期主题:郑州抗洪
2020年秋粮收购总体进度快于上年
田块尺度上的农田土壤Cd污染分布不均匀性*
土地整治项目中土地平整设计技术研究
尽心尽责抓好秋粮收购
抗洪中的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