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

2016-05-14 14:47康尼雅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英文版学园小豆豆

康尼雅

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通过《窗边的小豆豆》,读到我在小、林先生创办的“巴学园”中的生活。要是有机会能来中国,见见各位,将会是一件多快乐的事啊。

——黑柳彻子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

作者因淘气从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

这本书不仅带给世界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美国《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热情推荐,使之成为日、美、英等国中小学生与教师必读书。

本书连续8年位居全国畅销书排行榜,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被翻译成33种文字全球发行,入选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本。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文汇报》以及中央电视台等数百家媒体曾进行深度报道。

作者评论:

黑柳彻子,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代表作《窗边的小豆豆》1981年出版后,不仅在日本,而且在全球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截至2001年,日文版累计销量达938万册,成为日本历史上销量最大的一本书。该书已经被译成33种文字,介绍到世界各地。英文版在美国出版时,《纽约时报》发表了两个整版的书评文章,这一“殊荣”,不仅在她之前没有人获得过,在此之后也再无第二人。该书的英文版仅在日本地区销量就达70多万册,至今无人超越。

1984年,联合国的官员在读完英文版的《窗边的小豆豆》后,认为“再也没有比她更了解孩子的了”,因而任命她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亚洲历史上第一位亲善大使。中文简体版《窗边的小豆豆》出版至今,雄踞畅销书排行榜长达8年之久,被广大媒体和读者评为“世纪最有价值图书”。

媒体评论:

小林先生在他的教学园地实现了对童年秘密的尊重,非常了不起。

——梅子涵(儿童文学家)

此书令人惊讶地证明了童年是永恒的,是有独特价值的。实际上,黑柳彻子对童年的发现与证明,不亚于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

——孙云晓(教育科学研究专家)

《窗边的小豆豆》里的故事就是原来的故事,这里没有编撰,甚至没有虚构、构思,按照生活原来的样子写。

——曹文轩(作家、北大教授)

小林校长很了不起,能蹲下来与孩子平等对话。孩子的世界很空灵、很纯净,我们要保护孩子的世界,我作为一名校长,希望从自己的学校做起,在老师中倡导蹲下来与孩子对话,我会推荐全体老师去阅读这本书。

——马晶(上海市建平世纪中学校长)读者评论:

小时候读过的第一部长篇,巴学园、小林校长,还有豆豆的狗狗……感觉能感动一辈子。这本书的初版现在还留着,已超过20年,是最珍贵的收藏。

——话梅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生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品质,并让它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不要把孩子们束缚在老师的计划之中,要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的梦想,要比老师的计划大得多。

——桃花妹妹

真实、脆弱、动人、强大的一本书,美丽又迷惑,充满童心和颠覆性,告诉你有什么值得羞涩的呢。感谢小豆豆吧,我们找回了天真。

——徐克思

精彩书摘:

第一次来车站

在“自由之丘”车站,从大井町线的电车上下来后,妈妈拉着小豆豆的手,正要走出检票口。在这以前,小豆豆几乎没坐过电车,所以她一直小心翼翼地握着车票,一看到要把票交出去,非常舍不得。于是,她对检票的大叔说:

“这张票,我留下来行吗?”

大叔说了声“不行啊”,就从小豆豆手里把票拿走了。小豆豆指着检票口的盒子里满满的车票问道:

“这些,全部都是叔叔的吗?”

大叔一边把其他出站乘客的车票抓过来,一边答道:

“不是叔叔的,是车站的。”

“哎!”小豆豆恋恋不舍地看着盒子,说:

“我长大了呢,要做一个卖车票的人!”

大叔这才飞快地瞟了小豆豆一眼,说:

“我家儿子也说想在车站工作,你们一起工作也不错。”

小豆豆站远一点儿,仔细看看大叔。大叔长得挺胖,戴着眼镜,仔细看一看的话,倒也显得挺和气的。

“嗯。”小豆豆叉着腰,一边端详着,说:

“和叔叔家的男孩一起工作,也是不错的主意,我想一想吧。不过我现在挺忙的,我要去新学校啦。”

说完,小豆豆跑向等在一边的妈妈,说:“我打算做一个售票员!”

妈妈却一点儿也没有吃惊的样子,说:“不过,你不是说要做间谍吗?这可怎么办呢?”

……

猜你喜欢
英文版学园小豆豆
建筑学园(7)
牙齿超人
小豆豆去散步
建筑学园(1)
宠物学园
宠物学园
红太狼妈妈的班车
一年级的小豆豆
环球时报 双语新闻   Bilingual stories
环球时报 双语新闻   Bilingual 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