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与影视相互汲取其优长

2016-05-14 08:15胡雨琦
艺海 2016年8期
关键词:观众电视剧舞剧

胡雨琦

〔摘 要〕 随着时代进步与大众欣赏水平提高,对影视作品的要求也愈发严苛,在层出不穷的视觉与感官冲击下能够留下成为经典的作品往往需要经过重重考验。本文试浅析近期和以往公认好评的影视作品,其可圈可点之处对同作为艺术门类之一的舞蹈来说必定也有所启发。因影视与舞蹈作品被定义为佳作的因素过于复杂,本文意不在追求透析过多针对性专业手法上的细节差异,而是摘取出两者能互为参照的几个要素并以此为介入点让舞蹈编导日后有意识地汲取各方优长,以期制作精良的舞蹈作品回馈予大众。

〔关键词〕 电影 电视剧 观众 舞剧 编导

影视是电影和电视的总称,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本文主要以电影和电视作品为切入点,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影视作品从选材、选角、选场等是如何尽心达到剧作精良的标准而让亿万观众深陷其中。同时,作为艺术之母的舞蹈又是如何利用自身特殊表现形式使得舞台表演达到一个至高的境界?舞蹈和影视之间有何联系又有哪些可取的方面能互为补充?影视与舞蹈无论是对文学、美术、音乐、戏剧等知识的综合应用还是对视觉效果的处理,都有各自的规矩与共通点。且不从头谈起,举一些近期作品的实例便能窥探些许。

一、对文学作品的改编

无论是影视还是舞蹈都热衷于对文学作品的改编。《何以笙箫默》、《琅琊榜》等众多影视作品引发学者的关注。文学给予影视以艺术滋养,影视也反过来极大地扩张了文学的传播范围,甚至促进文学在观念和文体上的自我更新。此做法带来极大益处,可大力促使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剧本并拍摄为成品,大众媒体传播的内容得以愈加丰富。而舞蹈作品创作改编文学作品也屡试不爽,诸如《大红灯笼高高挂》、《青衣》等。无论是何类作品,忠实性和创造性相结合是改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文学作品受众之广,易先入为主地在观众印象里刻画了若干画面。这些画面是读者根据个人生活经验想象而来,如此,使得改编影视作品成型后难免会和观众的期许产生冲突。而当下赞誉不断的《琅琊榜》则是请了文学原著作者亲自参与影视剧本的编写,并根据剧情发展和效果随时对剧本进行修改,编剧虽对故事的构架、人物的设定和剧情的走向没有大的更改,但会删减一些支线并对主线有所填充。例如靖王的狼在之后剧情推进中本应起到主要作用,但主创团队在综合考虑之后还是在后期剪辑中把这部分删除了,这种以大局为主的行事态度,利于整部剧作达到最佳状态。观之舞剧,多取材于名著但难以在舞台上再现原著内容,对文学作品的表现则有赖于舞蹈编导自我修养,应汲取自身对原著的理解尽可能找到新的突破点,既然很难像影视一般对原作早已精雕细琢的人物形象进行沟通式改良,那便更需加强编导根据原作在艺术学、美学、逻辑学方面进行推敲,深刻立意,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影视表现手法照搬故事情节。

恰逢春节期间八六年版本《西游记》中美猴王的饰演者六小龄童是否上春晚引起热烈讨论,并有人发文论述对“西游记”进行改编的孙悟空无论是哪个版本的表演都不符合原著对人物的描述,因此并无某角占领绝对领域一说,反而其他版本对某些人物诠释得更加活灵活现。笔者认为最可悲的是曾经最先给传统文化作出大量改编的却和现在四处叫嚣“尊重传统文化”的,往往是同一拨人。这便给我们提了个醒,再造的“传统”并不是有意给原著“抹黑”,占了时间先机的作品给观众留下的或许更多的是情怀,经典作品的效应便在于此,但改编已非传统。影视存在的问题舞蹈也是如此,无论是对原著的改编还是对现实的思考,没有绝对的正确与否,在艺术的舞台需要百家争鸣更需要百花齐放,若舞蹈编导过于局限思维或不敢对原著有新的理解,“天下大同”也就真的实现了?

由陈爱莲主演林黛玉的古典舞版《红楼梦》已上演,若是影视作品必定还原每一处文字描绘的美轮美奂场景并使人沉沦于此,在舞蹈中同样可以借助舞美布置出仙境般场地,但影视中镜头自如切换远近使得剧中表现的每一个细节都已规定清晰,而四方舞台的限制使得舞蹈演员本身无法控制观众的目光。但编导恰好可以以此设计丰富调度来达到控制全局的效果,就好似镜头语言的多样性,舞蹈只不过利用身体在舞台空间营造屏幕之感,且远比镜头的刻板来得鲜活许多。此版《红楼梦》虽极为遵循原作并给人仿佛置身于景的感觉,但少了些舞蹈该有的个性,影视若能以镜头和语言乃至更多可用因素为傲,那么对于舞蹈来说,同样可以利用舞蹈动作本身刻画戏剧冲突,即便是对同一段文字的转换也可达到不同表现效果。

关于如何适当对文学作品中内容进行选择性表现,《琅琊榜》做了较好示范。虽剧集长达五十四,但仍然删除很多作为铺垫的内容以及线索,还“忍痛割爱”了许多条可以惊心动魄的情感线,整部剧节奏明快脉络清晰,矛盾冲突直指朝堂之上而情感戏点到即止。舞蹈也应如此,一百分钟的舞剧若能把文学照搬到舞台几乎不可能,必须截取出适合搬上舞台的内容。舞蹈与其它艺术门类不同,负载着自身表达某种情怀的使命,古典舞写意、民间舞纪实、芭蕾舞表情、现代舞释心,任何舞种在对文学作品进行二次翻演的时候都得按需取材而不是盲目复制。近期有一部现代舞剧《红楼无梦》便是取了原著中那些不起眼的丫鬟和小厮为主角,仰视红楼这个纷繁复杂的圈儿,正如当今很多人只是活在别人光环下,卑微但坚韧,有梦想而不自知。这种以独特视角解读原著而编创的舞蹈作品如何能不吸引人?又如王玫的《雷和雨》以繁漪为主线,看透了一个时代悲剧的社会价值,让每一个人都能在舞蹈中找到隐射的另一个自我,又最直接地诉诸了女人对这个世界应有的不满。我们没法让作品还原文学,艺术品需有自己存在的特殊价值,欣赏此类舞蹈作品正如我们不断重温经典影视作品。编导应借助已经成熟的文学作品达到的高度,符合创作初衷并用纷繁的手段带领观众走进超越文字的艺术世界。

二、对美化工具的巧用

化妆、服装、道具、音乐等对舞蹈、影视作品的呈现起到的作用不容置疑。影视化妆是视听艺术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甚至是影视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影视人物的基础和载体。如《甄嬛传》中根据人物成长不同阶段而设计了不同妆容变化,展现了内心情感历程等。影视中的化妆对于舞蹈来说也有一定参考价值,虽舞蹈因舞蹈演员体力和表演即时性限制而不能在整部舞作中变换妆容,但舞蹈演员的表演状态和给观众呈现的视觉效果是不能忽略的。有可能因角色需要而剃眉剃头,也有可能同一舞台上出现同一人物的两种状态,舞蹈可以借助影视中对妆容的处理参考舞作剧情推进的妆容变化。以突出人物个性为主的舞台妆需与灯光、舞台布景等搭配,民间舞与中国舞的妆容也应有所区别,对舞蹈演员的妆容研究更是迫在眉睫。

影视服装必须由设计师根据剧本的特定内容和艺术定位进行设计,直观地体现该角色所处时代、身份、年龄、职业乃至习惯、个性、情趣等,选取面料与制作手段虽无定数,但那些“良心”影作成功背后却是对服装上每一颗珍珠每一片蕾丝都严苛要求。虽然以动作为主导的表演艺术不像影视表演主要用语言与表情说话(因此可以因时采用不同类型的华美服装做修饰),但无论何舞种,服装在舞台视觉上所占比例多过脸部,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服饰在空间的流动,其代表舞者剧中身份和状态的程度也不亚于影视。但有多少编导在辛苦编创舞蹈作品后由于忽视了对服装的选择而在舞台表演上功亏一篑?这也就应了现在多所高校为力求培养全方位人才开设多门关于灯光、化妆、服装、摄影等方面的选修课,也体现完成一部精美的作品“合作”二字有多重要。

场景与道具是影视作品的基石,是影片形成独特风格与造型的基础,影视中所用刀枪箭器虽没法真正搬上舞台凸显真实特效,但舞蹈作品中至少应追求所使道具的相关性而不是画蛇添足。大众热议的《太子妃升职记》因剧中所用单一道具的缩减和纰漏被笑称最穷剧组,或许这部影视剧可以向舞蹈作品学习对道具尽简择优?若说布景,舞剧《青衣》中用多媒体技术与舞蹈的结合和背景屏幕遥相呼应则把影像与舞蹈合二为一产生新颖效果,这也为一种方式,既然不必采用复杂的实景演出,那么利用高科技手段制造视觉效果能够达意便是突破,正如现在许多影视作品布景也是虚实难分。

影视音乐已伴随影视艺术的发展而逐渐成熟发展起来变为一种艺术形式,其区别于一般音乐的特点使其在电影刻画人物、渲染情节和反映主题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作曲家根据情节波动与场景要求精心制作的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犹如点睛之笔,视听结合往往使人快速入戏,一些优秀的电影原声带还被用作许多节目配乐以产生出奇效果,甚至被很多舞蹈作品采用,优秀影视音乐严密的结构、勾人心绪的节奏感易让编导青睐。音乐曾在彼季帕与柴可夫斯基合作的时代甚至被称为舞蹈的灵魂,如今又有多少舞蹈像经典的芭蕾舞作品由编导亲自写音乐结构并有专门作曲家为之进行音乐创作,反倒是编导根据作品风格搜寻与之相符的音乐,以其调整作品结构或者动作,但目前许多舞蹈作品中摘取现有的音乐多数以多段并列结构来呈现的,经常会打破音乐作品原有的结构逻辑。编创一部舞剧可能需要一年时间,拍摄一部电影或电视剧也需要同样长的时间,若是舞蹈作品和影视作品对音乐的重视程度一样能够提高配乐的质量,我想舞蹈能够留下来的被称为经典模范之作反复拿出来咀嚼的就不仅仅是《红色娘子军》了。

三、对作品细节的处理

影视就是一门细节的艺术,所谓细节是构成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情境、自然景观的最小的组成单位。影视作品中不乏有很多暗示意味的特写,也总有一个点能触动人心使其成为足以回味无穷的经典。例如《老炮儿》中的“宣武区早就没了,已经被划入西城了”,暗含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一句话足以勾起那些大众记忆。电影中六爷的仗义和原则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人物性格和处事风格交代得很清楚。我们不仅能从一个场面中的各个孤立的“镜头”里看到生活的最小组成单位和其中所隐藏的奥秘,并且还能不漏掉一丝一毫。例如某片中影视艺术的全新表现方法所描绘的重点不再是海上的飓风或火山的爆发,而是从人的眼角慢慢流出的一滴寂寞的眼泪。影视擅长通过镜头捕捉任何需要观众注意的细节以串联成更丝丝入扣的画面感和完整叙事,点睛又印象深刻。

影视作品中有很多对细节的处理让观众直呼过瘾,而舞蹈中对细节的处理又独具特色,表现在舞蹈表演时的形象塑造、节奏处理、调度处理等,舞台上对人物的表现或许短短几秒足矣,一颦一笑,一个眼神或一个指尖的延伸和触碰都能让人感受到人物实在,动静结合、群独舞快慢节奏对比以及忽快忽慢或者急停都能挑拨起观众的兴趣和对整体舞台效果的审美。调度而形成的构图是影视作品大场面远景拍摄需要学习的地方,舞蹈典型细节是对生活中的细节进行提炼之后所创造的能够揭示事物本质意义和思想内涵的典型化了的细节,能在作品中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舞蹈构图是典型细节的一种表现方式,是编导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排兵布阵。舞蹈作品中一个队形的变化或者对动作微妙的设计都应该像影视中对细节的处理一般放大或转换到让人回味无穷,例如舞剧《袍修罗兰》中几乎全身赤裸的男子无法触碰水缸中被浸泡的女子,只能在她被抬走之后回头给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让人猜不透又试图逐渐理清整部舞剧的基调。还有一些反其道而行之的动作编排,细节之处也体现其用心良苦。如何把细节放大到足够撑满整个空间需要琢磨,而不是杂乱无章让观众神无定所,这需要的不仅是编导对艺术的感知,更需要不断汲取养分以充实艺术内涵。

影视作品中还有很多方面值得舞蹈作品借鉴,若要把舞蹈作品像影视一样永远保存,拍摄手法方面则极其需要下功夫,例如芳婷和努里耶夫的舞剧影碟《天鹅湖》被称为最值得珍藏的版本,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以制作电影版本为目的,在拍摄现场严格规定了众多机位的设置摆放和之后剪辑的镜头切换与选择,在一个高标准录制情况下诞生的精品视频,很好地保存下《天鹅湖》每个动作、造型、调度、队形、表情中最精华的地方。若是舞蹈视频的拍摄未来都是像拍摄电影一般那么精心构思,对于舞蹈作品的传播和后世保存与学习都是极其有利的。

结语

影视与舞蹈这两种艺术性表达方式即使是针对同一“剧本”也可以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观感,本是同根生,同样汲取于生活原料的艺术形式难免可以相互碰撞发展自身或提醒那些被忽视的影响因素。影视可带来的视觉效果同样可以在舞台上通过编创来进行视觉补偿,舞蹈中对人物与动作更加细腻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处理路径也是影视作品可以借鉴汲取的。以上方面希望能引发一些思考与顿悟,就像舞评必须希望是写给别人看的,影视作品也是为了在受众范围内取得一定预期效果而努力搬上荧幕,舞蹈作品既然搬上舞台更不能只是孤芳自赏,并不只是站在观众欣赏的角度。若要生产值得品头论足的好作品,其成立之初便应事无巨细地考虑周全。期待日后能够在荧幕或舞台上看见更多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张金玉.场景与道具在影视作品中的信息传达[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3:2.

[2]李秋萍.舞蹈典型细节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37

[3]张华新.影视细节的叙事性研究[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07:9

[4]李延森.历史影视作品与历史教学[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19—21

[5]高怡.从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看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新趋势[D].四川:四川大学,2007:13—15

[6]管虎,赵斌.一部电影的诞生—管虎《老炮儿》创作访谈[J].创作札记,2015.(6):34—40

[7]巴兹拉·贝拉,电影美学[M].何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

[8]万信琼,喻润梅.近十年文学作品影视改编与传播研究述评[J].电影评介,2011(08):6.

[9]唐怡、方憬.结构设计在影视服装造型中的作用[J].装饰,2009(06):133.

[10]李莘.论舞蹈编创过程中的音乐结构分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年(03).106.

[11]王一如.浅谈影视中的细节[J].电影文学,2007(08):16

[12]李秋萍.细节之处摄人心魄—论构图在舞蹈典型细节中的妙用[J].大众文艺,2012:38.

猜你喜欢
观众电视剧舞剧
百科全书舞剧
舞剧《瑞鹤图》剧照
探析环境舞蹈的艺术表征
浅议观众的认知在主题乐园互动设计中的主体地位
民生新闻播音中的人文取向
电视节目编排要做到更加合理和科学
传统电视媒体的节目编排与发展出路
农村题材电视剧改编设想
IP热潮下网络文学影视化的理性发展
影像圆融:小议多元叙事视角的选择性后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