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冷热,演春夏秋冬,历花开花谢。人情冷热,朝推杯换盏,暮灯火阑珊。百年人生,亦是冷热交织而成,只有知晓冷热,遇冷不沮丧、遇热不张狂的人,才能温和幸福过此生。
冷是无人问津、心灰失意的寂寞境地。这种冷像一根藤蔓,从贫乏的物质层面进而缠绕住我们的精神世界。它如一把锋利冷峻的镰刀,毫不留情地斩去热情与希望的麦苗。对于这种境地,诚如周国平所言,有三种境地:一是终日惶惶,百事无心,一心只想逃离;二是被动适应,建立起生活的条理;三是让其本身成为一块诗意的土壤,进而于此思考自我与存在。这第三种境地无疑是智慧与哲理的闪光了,将冷清寂寞歌颂为诗,何其从容!
其实“冷”的境遇确实可以提升一个人的修养气质,丰富其精神内涵。在无人关注的冷境里,我们可以认识到日常生活的重量,发现热闹嘈杂的人群中自己从未发现的内心的角落。伊塔洛·卡尔维诺在《树上的男爵》中曾说:“要把地面上的人看清楚,就要和地面保持距离。”其实认识自己亦是如此。太阳般炙热的尼采也曾长久缄默,盛夏高歌的蝉也曾七载蛰伏,是冷境给予了他们等待的智慧。
与此相对,热则是万人相拥的嘈杂场面。我们当今这个社会就是热的最佳写照。在千姿百态的浮世绘里,在光怪陆离的名利场中,热就如一剂兴奋剂,使人们在短暂获得感官刺激后陷入更加的空虚中,失去了理想,放逐了希望。
不得不说,热是人们所追求的人生境地,但在它光鲜亮丽的外表下却隐藏着汹涌的暗流。为了不被这股暗流吞没,莫言连夜回山东老家,梭罗隐居瓦尔登湖,歌德漂流欧洲,“麦田里的守望者”隐了姓名。他们不为名声所累,也不为财富所诱,在汹涌的热潮下,他们近乎固执地保持着思想的冷静。
在冷热交织的人生中,“心静神动”似乎是最佳选择。在热潮中,以冷静相对,心如镜湖,不起波澜;在冷境里,以热烈相对,心如明火,照亮前路。梁漱溟曾说:“情贵淡,气贵和。”老舍也推崇“不完而美的最佳境界”。由此可知,太过清冷的沉寂与太过炙热的绽放都有失偏颇,知晓冷热,从容处之才更符合儒家的中庸之道。
不论世事冷热,冷而神动,热而心静,我自守得温和之境。
得分: 58分
点评: 自然冷热,演春夏秋冬,历花开花谢,这是一种永恒的和谐;百年人生,冷热交织,亦应遇冷不沮丧,遇热不张狂,方能温和从容过一生。有了这种智慧,心灰失意的寂寞境地也可以成为一块诗意的土壤,提升自己的修养气质,丰富自己的精神内涵;而在汹涌的热潮下,我们也能保持思想的冷静。如此,我们可以在热潮中,以冷静相对,心如镜湖,不起波澜;在冷境里,以热烈相对,心如明火,照亮前路,一如梁漱溟所说的“情贵淡,气贵和”。这种守得温和之境本质上与儒家的中庸之道相合。
文章紧紧扣住“冷热”的辩证关系行文,纲举目张,纵论古今,视通中外,思维辩证,结构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