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鲁民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是交流的工具。人看人大体有三种视角:仰视、平视、俯视。
看伟人、名人、贵人、上司,一般会仰视。恭恭敬敬,俯首帖耳,越看越觉得自己渺小,不值一提,一无是处。仰视很累,看久了容易脖子酸痛,腿软腰弯。
看常人、朋友、同事,看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就会用平视。大家称兄道弟,嘻嘻哈哈,亲热无比,十分自然。因为彼此之间无拘无束,没有高下之分,自然不必仰头,也无须垂首,这是人看人最舒服最合理的视角。
看不如我们的人,不论是收入、级别、水平、身世,则往往会自然不自然地居高临下,用俯视的眼光来审视他们。这时候,一股傲气,会由丹田而升至嘴角,一阵轻蔑,流露在不经意的眼光里。
喜欢俯视的人,也一定擅长仰视。面对权贵上司时,他们是满脸桃花,笑逐颜开,面对平民百姓,就会一脸鄙夷,嘴咧到脖子后。俄罗斯作家契科夫的小说《变色龙》里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儒林外史》的“范进中举”一节中的胡屠户,马年春晚小品《我就是这么个人》里的给领导送礼的小官,都是这种典型人物。当然,现实生活里这种人更多,俯拾皆是。
有人惯于享受仰视,没有成群结队的崇拜者就活不下去,听不到马屁声就浑身不舒服,高踞“神坛”就是不想下来。譬如那些明星大腕,粉丝的仰视就是其最好的营养剂,但却时不时慢待追星族,耍大牌,俯视观众,牛皮哄哄,早晚会被粉丝们抛弃。还有一些高高在上,养尊处优,目无群众,对百姓疾苦漠不关心的官老爷,恐怕也是兔子尾巴长不了。
仰视常会自取其辱,俯视是对人的不尊重,唯有平视是我们应保持的正常视角。但对同等地位的人平视不难,难在对地位高的人和处境差的人也保持平视。这需要宠辱不惊的襟怀,平等待人的度量,简单自然的思路,无欲则刚的心胸,因而那些涉世未深的孩子往往很容易做到。萧伯纳到苏联访问,和一个小女孩玩耍。离别时,萧伯纳对小女孩说:“回去告诉妈妈,今天和你一起玩的是世界著名文学家萧伯纳。”不料,小女孩学着他的语气说:“你也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一起玩的是苏联著名小女孩卡嘉。”小女孩心地单纯,天真无邪,于是就很轻松自然地做到了平视。
倘若说能平视显贵名流是风骨、气节,能平视贫贱落魄者则是教养、情怀。人人生而平等,谁也不愿意接受被俯视的屈辱,谁都没有俯视他人的权利。美国总统林肯有一次外出,路边一个衣衫破旧的黑人乞丐对其行鞠躬礼,林肯一丝不苟地脱帽向其回礼。随员对总统的举止表示不解,林肯说:“即使是一个乞丐,我也不愿意他认为我是一个不懂礼貌的人。”反观一些名声地位远不及林肯者,却颐指气使,傲视弱势群体,只能显露其轻薄和肤浅,换来骂声阵阵。
仰视与俯视得到的都是哈哈镜变形后的效果,只有平视是一面没有弧形的不失真的镜子,它具有不带偏见的客观,远离功利的公正,没有杂念的单纯。生活在平视目光里的人们,是愉悦和自信的,温暖而和谐的。但是,我们无法要求人人都平视对人,只能是自己尽力对所有人都保持平视,对领导固然要恭敬尊重,对部属也不要冷若冰霜;对大款既无须敬畏,对穷汉也不必白眼。另一方面,对人家的俯视,也不要太在意,太敏感,太当一回事。倘若碰上有人刚对一个权势者满脸“桃花盛开”,而转身就对你一脸冰霜,你也无须生气,只消想想这不过是“见了所有穷人都狂吠,见了所有富人都摇尾巴”(鲁迅语)的那种东西所具有的属性罢了。
(作者单位: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责任编辑:张功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