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晋 樊迪 李晓晨
摘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其自身颠倒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顺序改变教学结构的特点与创新的结构理念受到师生的肯定和欢迎。它在师生角色变革、学生能力培养和网络学习环境建设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其优势易被现实困境所限,不能完全发挥所长。而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给翻转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本文从大力推进优质网络资源的共享、学生个人学习空间的建设和信息化培训等方面分析了翻转课堂如何突破困境,发挥真正的效果,体现信息化教育和个性化学习的理念。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08-0079-03
基础教育信息化早在2012年就被明确提出,被称为“提高国民信息素养的基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中之重”。[1]基础教育信息化能让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传递共享;让家长在手机或者计算机上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动态或学习情况,并与教师互动交流;让教师在网络空间与其他教师或者家长探讨课程内容,分享经验感悟。教育信息化在教学方面最大的影响就是变革教学模式,所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信息化浪潮中应运而生,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广意义。
翻转课堂
1.翻转课堂的发展脉络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按照涉及的教学阶段划分应属于“课外教学整合模式”,除了在学校课堂时间内的讨论、探究等以外,更注重“课前”阶段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早始于教学研究实践。早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美国哈佛大学埃里克·马祖尔教授已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2012年Alan November和Brian Mull在《翻转课堂:对五种批评的响应》一文中,通过描述马祖尔教授关于翻转课堂的实验和成果,对外界的批评质疑作出回应。[3]2012年以来,翻转课堂也在我国的教育教学领域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
翻转课堂是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成果,实施翻转课堂的过程是教学创新发展的过程,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不断整合的过程。在我国,翻转课堂的理论和本土化研究从初步探索到逐步完善,使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了解了翻转课堂,并尝试使用这种教学模式,以期改造现有的课堂教学,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学生的个性化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内涵:“优势”也是“困境”
翻转课堂,翻转的是传统课程教学的课前和课中两个阶段。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材、教参,分析教学目标,进行书面备课,制作并发布PPT和教学视频,还要收集学生观看视频后的问题,组织整理问题并准备材料和方案。学生不再是简单地翻翻教材,预习教材,而是在认真观看视频或者阅读材料后,反思自己疑惑混乱的地方,在跟其他同学交流后,将问题提交给教师。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情况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有独立探索的空间,培养其独立主动完成任务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展示和分享的能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知识内化。但翻转课堂的这些优势同时也是挑战,尤其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翻转课堂常常因优势无法发挥而陷入困境。
(1)实现主导与主体相结合:师生角色变革
翻转课堂的实施能够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现状,影响教师和学生的原有角色。教师除了是课程内容设计者外,更是指导者和组织者,起到协调、过渡及控制课堂节奏的引导作用。教师的角色虽然改变了,但功能和作用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更加重要。学生在探究合作的过程中随时随地都可能需要教师的帮助,所以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节奏,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带动教学进程。学生开始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成主动的学习者和探究者,能充分发挥自主性,通过分组讨论和交流协作完成知识建构。翻转课堂充分体现了和谐的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师生角色。
但完成这种角色革新存在现实的挑战:一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习惯不容易改变。越是经验丰富的教师,要他把课堂交给学生就越难。尤其是中小学高年级的教师,由于教学压力,习惯以教学效率为先,再加上已经长时间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新兴的教学模式难免抵触,不习惯自己旁观课堂,失去对课堂的“掌控性”。二是除了教学理念外,实施翻转课堂还要求教师在制作或者准备课前学习资源时不仅要会讲课,更要会分析教学目标设计课程,但由于受到专业限制,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接触过相关技术的培训,能力上达不到标准。
(2)体现素质教育理念:个性化和能力培养
翻转的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其学习能力并使其形成正确知识观的过程。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观看情况提问和交流,教师也能根据收集的结果准备课程设计,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课前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独立性;小组讨论能够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探究过程能够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翻转课堂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能提出综合性和多元性的教育评价,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各种能力。
但翻转课堂在实施上同样存在困难。对于完成课前阶段的任务,学生要有自主性、一定的学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中小学生大多缺乏较强的自制力和控制力,家长的参与度也不高,导致教师观测不到学生,师生之间缺乏联系,保障不了教学效果。在课中阶段,学生由于习惯了“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不能快速适应需要充分发挥自主性的学习方式,课堂气氛容易过于冷清或过于热闹,无法保证有效的学习。
(3)创设信息化学习环境:技术与教学融合
翻转课堂的实施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它能构建具体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能力,获得网络学习方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普及能推动信息化环境的建设,让学生通过使用网络技术进行在线学习,享受优质资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但完成这种融合也存在困境:一是由于微视频是翻转课堂的主体,所以需要有优质的视频资源库。但现在的视频资源还不够完善,资源平台中的视频大多没有经过细致的处理,常出现杂音过多、图像不够清晰、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够规范、教学方法较陈旧等问题。二是正如教师需要稳定的教学管理空间一样,学生也需要一个稳定的网络学习空间,就像自己专属的作业本,能逐渐积累自己的学习轨迹,让教师有迹可循,家长有证可考,但现在还缺少能满足学生要求的优质平台。
基础教育信息化对突破困境的启示
随着宽带网络的扩大覆盖以及信息技术与教育的不断整合,基础教育信息化从最开始的硬件环境投入大、应用效果低的粗放型阶段发展为C20慕课联盟应运而生的开放合作,从关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创新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化环境建设。
1.教师观念和能力的突破
随着培训力度的加大,教师的信息化观念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将稳步提升,并由点及面产生带动作用。截止到2015年第四季度末,有关数据显示,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师生实名空间的开通数量达到5822万个,超过36.5%的学校开通了学校空间,有483.6万名教师应用空间开展了网络教研,有352.2万名教师应用空间开展了课堂教学。
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视频资源的选择和制作,对教学平台的管理和维护也有积极作用。教师观念普遍革新了,教师在面对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创新上就更具有挑战精神,自然更有信心、有理由选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2.学生自主性和学力的保障
“人人通”的建设和推广将是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一大飞跃,也是真正实现翻转课堂的关键。学生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网络学习空间(SPLS),其中涵盖学生、资源、活动、关系、情境等要素。[4]在翻转课堂的课前观看视频阶段,不仅教师能够有效地监督和管理学生,而且家长也可以通过教师空间与其联系,三方协作,共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保证他们学习习惯的养成。生成性的空间资源还可以让学生获得掌控感和成就感,使其不断学习,不断收获,在充实空间内容的同时,保持自主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学力水平。
3.优质视频资源共享
2015年,“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资源中心建设”项目完成招标,意味着教育资源将得到全面补充,从而使资源质量受到监督和管理,平台建设得到提升和完善,教师和学生拥有更稳定、充分的资源获得渠道。只要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基本的资源保障能得到满足,教师授课就能更得心应手。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使信息化体系得到有力支撑,这样距离“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发展目标也更近。在翻转课堂本土化的过程中,“微视频资源缺乏”的现实挑战将得到有效解决。[5]
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将“教育信息化”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不断得到改善,教师教学的小环境就能获得更多的便利,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一些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对信息技术依赖较强的教学模式就有条件得到普及和推广。翻转课堂,作为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一种教学模式,为现阶段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虽然目前在实施上还存有困难,但是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入,信息化环境的不断完善,翻转课堂定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优越性,使教师和学生获益更多。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EB/OL].[2012-09-05].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133322.html.
[2]何克抗,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之一——教学模式的内涵和分类[J].现代教育技术,2008(7):6-7.
[3]Alan November,Brian Mull.Flipped learning:A response to five common criticisms[EB/OL].http://www.eschoolnews.com/2012/03/26/flipped-learning-a-response-to-five-common-criticisms.
[4]祝智庭,郁晓华,等.面向“人人通”的学生个人学习空间及其信息模型[J].中国电化教育,2015(8):1-3.
[5]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8-9.
作者简介:刘晋,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樊迪,硕士研究生,现代教育技术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