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
《〈春联〉教学设计及反思》全称《破茧化蝶,绽放精彩——〈春联〉教学设计及反思》,是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语文教师谢峰实验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之后所写的反思。从文章中我们发现:技术支撑教学不是用技术去指挥教学,而是根据教学的内在需求提供恰如其分、似有似无、最是需要处的支持。
其中一个显著特征是,谢峰不是做个“微课”去指挥课程学习,而是认真分析教材,精准提炼达成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学习任务,统筹课前课堂学习规划,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从课程的内在要求出发,用技术支持课程学习,很有点“润物细无声”的味道。
先看学习材料处理。说实话,《春联》实在算不上一篇好课文,但春联属于我国的传统文化,精华在于春联本身,文章再陋,也遮不住文化的光辉。
参悟式阅读发现,文章首先介绍一大摞春联种类,然后提炼出对仗和音律美两个显著特点,可惜开始“珍惜”笔墨,最后突然间收尾,没了。结构很差劲,但线索是清晰的。于是,这成了实践新课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有利契机。
参透文章意图之后,且看谢峰老师如何处理学习任务与技术支撑的互相浸润。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显示,连续7个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走进春联文化:
春联有哪几种类型?
春联有哪几个特点?分别是什么?
什么叫对仗?对仗的特点是什么?
什么是“声律美”?什么是“抑扬顿挫”?
这7个问题覆盖课文精华。但谢峰录制的配套教学视频轻轻掠过春联的类型,因为那不是重点,学生通过问题引导不难把握。
视频的重点放在“对仗”和“声律美”这两个特点上。在“对仗”中,谢峰深挖“字数相等”和“词类相当”的意义,讲练结合,逐步深化对春联的认识。在“音律美”中,深挖“抑扬顿挫”和“和谐动听”的意义,并且辅之以范读和标读音符号的方法,让知识与方法交融一体,引导学生向“高低起伏”和“轻重缓急”的朗诵努力。
随后,视频又把对春联的认识与习作写春联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新知去从事创作,在创作中真正完成“内化”。这样,以思引领听、说、读、写,开始实现对语文教学听、说、读、写传统的超越,可谓工于心计,于“细无声”中“滋润”课程学习,把技术与课程学习有机地融为一体,把小品文教学“教”活了!
由于有了自主学习任务单引领与微视频强有力支持的双向“浸润”,所以在课堂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到谢峰引导学生从知道春联到掌握春联特点再到创作运用,把创编春联变为可能,把传统的单纯学习知识变成了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创作实现深度内化的过程,从而在学生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春联文化的种子。
让孩子在创作的思考中统领听、说、读、写,实现对传统语文学习的超越,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扎实、高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