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莉君
问题化教学是指以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类型丰富、质量优良的有效教学问题来贯穿教学过程,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与高级思维技能,实现其对课程内容持久深入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问题化教学虽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有广泛应用,但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精心设计问题,提供核心主线
既然是问题化教学,那么首先要进行问题设计。问题化教学就是围绕问题展开教学。问题设计的好坏决定了问题化教学的成功与否。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开展问题教学,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 进行推理和分析,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教师首先要组织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确定他们感兴趣的主题,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课堂内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也可以是对校外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探究;可以是已经证明了的结论,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识领域。在问题化教学中,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多种知识,这些知识的选择、积累和运用完全以问题为中心,呈现横向相互交叉的状态。
例如,在教学“网页的制作”这一单元时,若教师不给学生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那么他们虽然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却不知从何下手,往往几节课下来,作业反复修改,却几乎没有完整的作品产生。所以笔者采用问题化教学,先让学生自己研究操作目标,再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设计制作一个主题网页,并在纸上画出来,这样在上网页制作课时,学生就不会“打无准备之战”,而且为了完成这项任务,他们必然要利用各种途径去查找资料,如上网搜索等。另外,学生还要考虑栏目的设置和板块问题,网站的整体风格和创意设计,网站的链接结构等,他们在准备的过程中,搜索信息、组织信息、美工设计等方面的能力就得到了锻炼。
强化自主学习,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问题化教学改变了以往的教学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主体,教师则是起主导作用。教师适当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支持他们勇于探索,甚至同他们一起以合作的形式来解决问题。学生积极地尝试分析、解决问题,并形成属于自己独有的经验和解决策略。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将变得更加独立,更具有可塑性。
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不仅是学习书本知识,更是强调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过程。在信息技术问题化教学中,教师应多布置一些适合学生自主设计、制作的学习内容。学生在学习操作过程中,肯定也会遇到新的、超出课本知识以外的难题,所以教师除了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外,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搜集资料、利用信息。信息技术问题化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感受,更加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在掌握科学规律的前提下,充分享受可以灵活使用各种方法、工具的自由,做到活学活用,真正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授“信息集成”的内容时,在问题化教学中就可以提出这样的系列问题:①教材为什么推荐我们学习FrontPage?②网页形式为什么适合信息集成?③FrontPage能否取代其他信息集成软件?④网页是不是信息集成的最佳方式?⑤你最喜欢哪个信息集成软件或哪种信息集成方式?在这五个问题中,问题①、②是讨论FrontPage(网页)作为信息集成软件(形式)的优点,问题③、④是讨论FrontPage(网页)的局限性,问题⑤则完全放开,没有固定答案。学生依次研究这五个问题:要完成①、②两个问题,学生必须对FrontPage的使用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究,但不一定非要做出网页;要完成第③、④两个问题,学生至少要对Word、PowerPoint等软件的信息集成有所了解,才能与FrontPage进行比较;而第⑤个问题,则完全释放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其站在新的高度重新审视信息集成。
利用交流协作,合作问题解决
在信息技术问题化教学中,学生面临的是一系列的综合性问题,如信息的搜集、功能的实现、颜色的搭配等,这都需要依靠学生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这时,协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协作学习和研究,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取得高质量的成果,与此同时,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还学会如何交流和协作。
在FrontPage、PowerPoint的教学中,笔者通常是安排2~3人为一组来合作完成任务。机房上课的座位,也由原来按班级座位顺序,改为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但为了防止课堂秩序混乱的现象发生,教师应在课前做好计划安排:打印好座位表,由课代表在上课前做好座位安排记录,并且通知到每一位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座位号,再把座位表交给教师保存,这样在机房上课时就不会出现乱找座位的现象了。学生和与自己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学坐在一起,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增加了协作的主动性,制作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贯穿全过程评价,激发学习热情
评价是问题化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积极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评价应始终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要体现促进每位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课堂反馈总结越及时,得到的教育效果越好,反馈的时间间隔越长,得到的效果就会越差。评价要做到两点:第一要正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了,就值得鼓励,努力探索了,就值得表扬。第二要肯定成绩。学生经过探究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掌握了新知识、新方法,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并及时鼓励,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例如,在《板报设计》问题化教学中,没有统一的命题,只有范围和评分标准,放开了学生的手脚。为了达到完成作品的目的,学生就必须将信息技术知识、语文知识、美术知识、数理化知识这些上课所学的分散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一些学生为完成作品还自学了其他的工具软件,既增长了信息技术知识又培养了自学能力,有效地锻炼了自身的动手能力。这样,学生不但完成了任务,而且创造能力和创造潜能也被充分激发出来。
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问题解决
每位学生在个性及特长爱好方面的发展都是不同的,在课堂上教师会发现总有小部分学生对一些学习内容兴趣不大,如果再让他们解决高要求的问题,也只能是徒劳。教师应给这部分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降低目标标准,使他们能够相对轻松地解决问题,让他们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网页制作教学中,对网页制作兴趣大、电脑操作基本功好、美术基础好的学生,笔者要求他们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制作主题网页,学生们设计制作出了如“花卉王国”“军事天地”“足球之页”等主题网站。而对该部分教学内容学习兴趣不大的小部分学生,笔者只要求他们完成书本上要求的制作。由于难度不大,又有范例模仿,降低了制作网页的难度,所以他们也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这为他们继续努力学习后面的课程提供了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