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有效范例,构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

2016-05-14 16:51周宗美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滤镜动画知识点

周宗美

范例教学法,主张教师选择具有代表性、基础性、本质性的示范性材料展开教学,让学生从个别实例与材料中掌握同类事物或同类现象中一般性的规律与内在必然性联系,目的是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与深刻思维能力。教师选择基础的、本质的、带“示范性”的内容作为范例,学生通过对范例的学习,掌握学科知识及本质,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范例的选择最为关键。范例不仅要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服务于教学,而且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结构、年龄特点等因素,从多方面进行设计。

设计典型性范例,引领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

典型性范例指的是开展教学所用的实例要有典型性、代表性、开导性,能够体现信息技术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学生通过范例的学习,以点带面,由此及彼,实现知识的迁移。

案例1:七年级上册第十课《变幻的滤镜》。

《变幻的滤镜》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Photoshop模块教学的1节课。教材上的两个例子分别是对图层添加“镜头光晕”滤镜和对某个选区添加“纤维”滤镜,都是对1个对象添加1种滤镜,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何种滤镜(即应用策略)和对同一对象使用多种滤镜效果体现得不充分。笔者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再加上第十课的知识点——滤镜的使用,对范例进行重新整合设计——制作特效文字,如制作迷彩字特效时,对图层使用杂色、晶格化滤镜制作迷彩纹理效果等(如表1)。

笔者通过迷彩字的演示,让学生自学冰雪字、火焰字、晶体字等特效制作。最后师生小结滤镜的使用对象和滤镜实现的效果。

设计发展性范例,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

发展性范例指的是范例具备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特征。在范例向纵深发展的演变过程中,会产生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需要新的知识来支持。这些新知识不是教师要求学习的,而是为了解决问题不得不触及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体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案例2:八年级下册第七课《简单的动作补间动画》。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制作动画角色位置和大小发生变化的动画,初步掌握创建补间动画的基本方法。笔者设计了以下示例:行人过斑马线,车停下等候,行人走过去后,车再开走(如下页图1)。第一步,先制作行人走斑马线的补间动画。学生添加起始关键帧和结束关键帧,创建补间动画。第二步,制作车行驶的补间动画。

学生按照前面的操作完成后,笔者让学生思考:对比实际行人过马路,动画的哪些地方不合理,还可以怎样改进。学生积极地讨论,提出有效的建议,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①车子由远到近行驶,车子大小有变化(如图2);②如果路口有信号灯,车子和人如何按照信号灯走(如图3);③如果道路是弯曲的,车子怎样按照道路行驶(如图4);④人走路时能否让脚动起来,而不是只进行平移……

设计纠错型范例,给学生提供反思的空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误,特别是那些带有普遍性的错误,我们更应该加以利用,变废为宝。纠错型范例是一种预设的错误资源,是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发生错误的环节及原因做了预设,故意让他们出错,从而提供一个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在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将知识点内化。

案例3:九年级第六课《分支结构》、第七课《多分支结构》。

学生在第五课《顺序结构》中已经学习了变量、表达式、赋值语句的使用,熟悉了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的方法。学生制作了能显示每种饮料剩余数量的模拟饮料机程序,让程序运行并根据运行结果观察可改进之处,发现当不断购买饮料时,饮料的剩余数量为零或者变成负数时还可以购买,这不符合实际情况。那么,要纠正这个错误,必须使用分支结构,对给定的条件(购买数量和剩余数量的关系)进行判断(如表2),然后执行不同的分支语句,可以继续购买或者给出提示“已经售完”,如果出现三种及以上的情况,则需要使用多分支结构。

设计生活化范例,实现知识的实际运用

生活化范例指的是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教学资源。恰当的生活化范例,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范例的学习,能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也有了技能的应用体验。

案例4: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排序与筛选》。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掌握排序与筛选的基本操作,理解排序与筛选的作用,并根据需要有选择地使用,进一步提高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因此,笔者选择了“校园超市消费统计表”,让学生对本班消费情况进行数据分析,不仅使他们在Excel中学习了函数、排序、筛选等操作,学会计算班级消费总额、个人消费总额、人均消费金额、个人消费排名等数据,同时也让他们意识到合理开支、理性消费的重要性。

设计系统性范例,完成模块内知识点的整合

系统性范例指的是范例是由一批存在内在关联的知识点组成。学生通过系统性范例的学习,利用所学知识来构建某个模块体系的整体概念,形成对既有知识的完整学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充知识体系。

案例5:九年级第二单元《VB程序设计》。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能从简单的生活问题出发,借助VB可视化编程环境,理解对象、属性、事件等基本概念,掌握程序的顺序、分支和循环三种基本结构,初步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教材每节课安排一个范例。虽然每节课都是典型的范例,但是每个范例各自独立,相互之间没有联系,知识点的关联性不足。

笔者通过对各节课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分析,设计了一个系统性范例“模拟饮料机”,帮助学生通过有限的知识来构建一门学科的整体观念,形成对既有知识的完整学习。在“模拟饮料机”程序中,先出现饮料的文字(标签),然后由文字引出图片的使用(图片框),再输入购买数量,引出变量和赋值语句、顺序结构等知识。后来,学生运行程序发现剩余饮料数量变成负数也能购买的情况,引出分支结构的教学……这样,程序设计中有关变量、赋值语句、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等最基本的知识点通过一个完整的范例,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程序设计的体系(如图5~图10)。

设计自主探究型范例,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因为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家庭环境等多方面不同的因素,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课堂教学除了要面向全体学生外,还要考虑到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探究型范例指的是教师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同时,适当提高要求,引导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自主拓展。

案例6:九年级第二单元《VB程序设计》。

学生通过制作自动饮料机程序,完成投币、购买、找零和购买方案的查询等功能,达到了第二单元的学习要求。在此基础上,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还可以引导他们完善饮料机的功能,如增加“添加饮料”“饮料移出”等功能,还可以让学生对程序中的图片进行美化,整合Photoshop的操作知识。

学生通过饮料机的制作,掌握了编写一个小程序的过程和方法,感兴趣的学生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根据已有的经验尝试设计自动售票机、打地鼠等小程序。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入好的范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可以引领他们进行知识的迁移,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可以给他们提供应用的体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滤镜动画知识点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高坚Nuances系列Extreme Full中灰密度镜套装
功能强大的滤镜库
揭秘油画动画 逐帧堆砌的精致艺术
Rollei滤镜德国试用评测
知识点自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著名滤镜插件NIK提供免费下载
动画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