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

2016-05-14 12:08卞丽玉
新课程·中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兴趣方法

卞丽玉

摘 要:所谓自学,就是学生独立自主地、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教师应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自学的动机;其次要指导学生如何自学;最后要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留给学生自学的内容,创造自学的机会,逐步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关键词:兴趣;方法;自学形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指出:“未来的文盲并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自学能力是每个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所谓自学,就是学生独立自主地、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更是激增,这些知识、技术仅靠课堂或仅靠老师的传授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而自学是一种最佳的途径。就如教育家叶圣陶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应该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下面结合数学学科教学实践,谈谈我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

一、学生的兴趣是自学的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学生对某事物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创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自制力较差,喜欢就学,不喜欢就不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每节课的开始,教师都要精心设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知欲。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当学生对某件事物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用心学习,自己去潜心钻研,从而会学得比别人好。

二、自学方法的指导是关键

在数学自学过程中,如果只布置给学生自学的内容,没有相应的指导,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有的学生在自学时,只是走马观花,随便翻翻书完成任务就罢了。我认为在初始阶段教师应该利用上课时间和学生一起自学,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1.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数学课本

教科书既是教师的教本,也是学生的学本。不读不知,粗读浅知,细读深知。教给学生自学数学课本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的良好习惯,是落实“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全面提高学科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在低年级教学中,我采用扶着走的方法,使学生知道看哪些内容,怎样看。低年级教材中的插图丰富多彩,形象直观,是用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计算法则的。在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把课本当学本来使用,指导学生把形象的插图和抽象的数学概念、法则联系起来看书。例如,在教学《认识乘法》时,在接触了几个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后,告诉小朋友这样的加法算式还能用一种新的运算“乘法”表示。怎么表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读法,这些问题就可以留给学生自己学习课本来获取知识,然后再全班交流,老师总结。这些学生容易掌握的内容老师完全可以大胆地给学生自学的空间和时间。

2.以旧识新,学会迁移

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从已知到未知,用已知获取未知的过程。学生已有的知识掌握情况直接影响到新知的学习。一般来说,数学知识系统性较强,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引申、发展与综合。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设法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和分化点,激活可用的知识信息,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例如,在学习完十几减9后,指导学生总结出“做减想加”的方法,接下来学生学习“十几减8、7”等就可以顺利掌握计算方法,大大缩短了教学时间,强化学生自学能力的训练。

3.巧设疑问,展开自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探索的基础。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教学中让学生产生疑问,是希望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与热情,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做好质疑的导向工作,引导学生自己解疑。学生能否质疑、解疑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例如,在教学《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时,两个小朋友穿彩珠,小军穿了8个,芳芳穿了12个,提出怎样让两人变得同样多这个开放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索,学生通过自己摆一摆再合作交流,获得了不同的解决办法,这些知识的自学都是源于一个问题展开的。

三、自学形式可以多样化

1.自学可以放在课前

课前自学是学生学好新课的前提,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举措之一,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新课的内容,了解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而且在自学过程中,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先尝试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作为问题提出来,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发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提高学习效率。可以说课前指导预习是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第一步。那么低年级可以有哪些形式的预习作业呢?(1)找一找,有时候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准备工作可以放在课前。比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之前可以让学生在身边找出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品,在找的过程中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特征。(2)复习与新授知识有联系的旧知。(3)提出与新授知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

2.自学也可以放在课堂中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是思考力的培育者,不是知识的注入者。”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创设有利于学生充分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要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去自学、去探索、去实践,达到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教师要及时、适度引导,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认识线段》这一课时,学生在认识了线段后要学会画一条线段。在这时,我让学生先自己动脑试着画线段,然后用电脑演示怎么画线段,可以先画左边一个端点,再画横线和右边的端点或者先画横线,再画两个端点。接着老师来示范,最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画一画,这样教师由放到扶再到放,给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

3.自学还可以放到课后

学习数学是为了应用于生活,如果学生能用自己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技能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就能意识到自己的成功,就会在愉悦的情绪中产生一种渴求学习的愿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该由学生自己去探索的知识,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该由学生自己获取的知识,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去获取。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思维受阻时,教师只作适当的提示和暗示,让学生体会到所学会的知识是自己“发现”的。尝试成功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学生在学完《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后,组织了一次实践活动课“小小商店”,让学生准备好自己带来的小商品,准备好书上剪下的人民币图片,有的学生开店,有的学生做顾客,在买卖过程中学生更深刻地掌握了人民币的兑换和找钱等知识。我还鼓励学生跟着父母去超市逛一逛,去看看商品的价格,去自己试着购物,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获得成功的快乐。

总之,自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自觉参与到学习中。我们只有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掌握更全面的知识,从而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宋红.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9(6).

[2]齐有群.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2002(3).

猜你喜欢
兴趣方法
学习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