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估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6-05-14 11:08李小虎
新课程·中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误区解题情境

李小虎

估算是估计的一种。在我们的生活经验当中,估计是非常普遍的。有学者将估计的形式分为了三种:数量估计(大约有多少,有人称之为估数)、测量估计(即我们所说的估测)、计算估计(即我们所说的估算)。

一、存在的误区

目前,由于估算教学理论研究的缺乏、课程设计及实践的经验不足,在估算教学和评价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和误区。

误区一:先算精确值,再取近似值

案例1:师:先估计以下各题的积大约是多少,填在括号里,再计算出结果。

25×0.41=( );3.02×8.8=( );5.1×3.9=( )

部分学生答案如下:25×0.41=10.25(10),3.02×8.8=26.576(26.6);5.1×3.9=19.89(20)。我猜想学生是这样思考的:在25×0.41中,0.41接近0.4,则估算方法是25×0.4=10,准确值计算也是正确的。可第2题我不知道怎么估出结果,只好向学生请教,这些学生的思路竟是出奇的一致,先求出3.02×8.8的精确值,再取近似值26.576≈26.6。

误区二:为“估算”而估算

其主要表现是,学生看见了“大约”“大概”“估计”等字眼,就用估算;而碰到没有这些“关键字”但需要估算时,根本意识不到用估算。

案例2:在二年级时,有一道习题:妈妈带了500元钱去商场买一把电风扇和一辆自行车,可以怎样买?电风扇有278元的、190元的、215元的;自行车有226元的、310元的、252元的三种。面对这样一道有多个答案的题目,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计算,花费了很多的时间,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计算错误,基本上都是278+226、278+252等答案。问及学生错误原因,回答大多是:题目里并没有要求用估算。

误区三:估算的评价标准单一

案例3:某次毕业考试有一题:“同学们做早操,每行22人,排成28行,这些同学大约有( )人。”评分标准规定只有560人、600人、660人其中的一个才能得分,其他答案都不得分。考试阅卷结束后,某位教师调查了该县此次的700多份试卷,并对估算答案进行了分类。第一类,答案为560人或600人或660人;第二类,答案为616人;第三类,答案在560人到660人之内(不包括560和660),如565人、570人、580人、610人、659人等;第四类,大于660人或小于560人,如559人、661人等。究竟怎样评分也是各持己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直争论不休。

二、采取的对策

针对以上小学数学估算教与学中存在的种种误区,通过分析成因,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应对:

对策一:感受估算价值

估算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估算的信息。基于此,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切实体会到估算就在身边,感受到估算的实用性,从而对估算产生亲切感。

对策二:培养估算意识

首先,我们教师自身应当正确认识估算的目的,正确理解估算的本质,建立估算的意识。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渗透估算思想,用估算法对数学规律进行猜想,探寻解题思路,检验解题思路,检验解题结果等,将估算思想贯穿教学始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估算的意识。如学习《千克的认识》后,可让学生尝试估算日常生活中有关物品质量;学习米和厘米的认识以后,可让学生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等;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运用估算解决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的问题,如估计1公斤鸡蛋约多少个,一页书约有多少个字,100万张纸叠起来有多厚等,使学生感觉到估算就是身边的事,从而养成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估算的习惯。

对策三:强化估算能力

首先,教师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做好估算方法的示范,如教学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引入符号化的应用、规范的书写格式等。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教给学生利用估算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教师要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为学生提供估算情境,使学生通过实践掌握一定的估算方法。

最后,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今天的教材内容有估算,就专门去学怎么估,怎么算,明天的教材没有了,就放在一旁置之不理了,都是不正确的做法,估算能力的培养关键是要持之以恒。

对策四:优化估算评价

一方面我们教师要正确评价估算结果。在课堂上“比一比谁估得最准”“某某同学最能干,结果最接近准确值”等类似的评价都是不合理的,这样的评价只关注了估算结果的精确度。对于纯算式的估算,不能简单地把估算结果是否与精确值最接近作为唯一的标准,而是只要能够落在区间内,就应视为是合理的。这个区间,也就是它的取值范围。

另一方面要正确评价不同的估算策略和估算方法。不同的情境会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有时把两个或几个数同时估大比较合理,如估计到饭店吃饭或购物需要多少钱;有时把两个数同时估小比较合理。

最后,教师在对学生评价时,要注意语言的使用,可以说估算的“准”与“不准”“好”与“不好”,尽量避免说“对”与“不对”。

参考文献:

刘秋霞.小学估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0(14):60.

猜你喜欢
误区解题情境
用“同样多”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