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雅婷
摘 要:读图和用图的能力是信息时代中学生的必备能力。因此,对我国初中阶段学生的视觉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视觉素养;视觉能力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传媒的发展,许多视觉教学媒介占据了我们的课堂,因此,中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视觉信息处理能力才能适应现代化学习的需要。
一、初中生培养视觉素养的重要性
视觉素养是指一个人通过观察产生其他感觉,并将观察与其他感觉经验整合起来的一类视觉能力。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分析,他们正处于成长发展时期,喜欢接触新事物,诸如他们喜欢模仿文字、图片以及影视节目里的语言和行为。目前,中学生的学习资源丰富,中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视觉信息处理能力。
二、我国初中阶段视觉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视觉素养教育起步晚,而且许多地方和学校不重视。我国初中阶段视觉素养的培养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理论观念肤浅
我国的视觉素养教育主要表现为渗透式教育,在实践开展中没有特色的视觉素养培养理论体系。由于受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特别是中考升学的压力,导致视觉素养教育没有足够的自主权,所以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去实践。
2.教学资源配置较低
视觉素养的教育需要专业技术设备的支持,而我国目前的教学设备仅限于支持固定课程的开设,学生很少或几乎接触不到这些设备。
3.教师的引导不到位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学生的多媒体操作技术较差,大多停留在技术的应用上,缺乏对作品视觉效果的认识和重视,这些归根于教师在教育中引导不到位,还没有让学生认识到视觉素养对于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的重要性。
三、视觉素养培养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有助于转变我们“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观(学生观),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发展观。选择信息技术课与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相结合是由该学科的性质和空间智能的内涵来决定的。该学科可通过网络给学生提供其他学科给不了的各种视觉信息,创造视觉信息环境,进而提高学生的视觉素养,如果再辅以老师的精心策划和帮助,那么在信息技术课上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提高学生的空间智能将取得很好的效果。
2.符号理论
在符号学的理论前提下,视觉素养的发展已经成为必然。可以说一个视觉素养低下的人,是不会在符号学领域有所建树的。
四、结合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初中生的视觉素养策略
视觉素养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面对图片或视觉符号时拥有观看的意识,学会如何观看,并能对其所见的事物产生相应的联想,同时还能将联想之物描绘出来,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1.注重视觉素养与教学设计的融合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备课时,教师要多准备些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视觉元素,让学生自由挑选素材,并采用合适的方式将它们整合起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视觉欣赏(表达能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丰富了课本知识。
在上课时,多采用概念图方式;在作业布置时,要求学生的作品精美,并且能够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在作品评价过程中,要学会引领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来评论学生的作品。
2.注重课堂气氛的把握
教师在讲解时适当地给学生播放一些好的作品,引导学生合理地安排素材,注重色彩搭配及合理的结构设计等,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3.注重学习资源的收集与整理
将学生平时所制作的作品,如海报、电子表格设计、PPT、PS、Flash小动画、小视频、网页与网站等作品收集起来存储到教学资源库中,为以后学习提供方便与借鉴。
4.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在新课标中有一个选修的内容,即设计和制作机器人。信息技术课程中设计机器人,每个学生心中都会呈现出一个机器人形象,这个时候就要求学生大胆设计并制作出自己心中的机器人形象。从惠特海默《创造性思维》一书中得到的启示是:科学创造更注重归纳、逻辑推理,是一步步按照步骤进行的,由部分到整体。艺术创造在很多时候是先有艺术作品的整体构思和艺术样式才开始逐步实现和完形的。因此,初中信息技术课应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积极创造,这样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视觉素养能力。
总之,当代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更好地将信息技术课程与视觉素养结合起来,从而提升初中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帆,张舒予.读图时代的大众素养:媒介素养或视觉素养[J].中国电化教育,2008(2).
[2]林琳,王朋娇.基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初中生视觉素养策略初探[J].中小学电教,2012(3):50-52.
[3]盖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视觉素养培养的调查与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2011(5).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