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资源建设的研究述评

2016-05-14 02:07高鹤
亚太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文献综述

高鹤

摘 要: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重中之重就是网络课程。随着近几年开放教育资源的兴起,对网络课程的研究逐渐转移到一种新兴形式--MOOC资源的建设。知己知彼,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想要建设好MOOC,对其研究的梳理把握就很重要。文章从论文总量、论文内容、期刊分布及研究者等方面,对当前MOOC的发展和建设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从中发现问题,以便后续研究者参考。

关键词:高校网络教育资源;网络开放教育资源;MOOC;文献综述

高校网络教育资源是指高校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而制作和组织的数字化教学材料,它包括网络上所有可能对高校教学活动有帮助的信息资源。教育资源建设有四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素材类教育资源建设;二是网络课程建设;三是资源建设的评价;四是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其中,网络课程和素材类教育资源建设是基础,是需要规范的重点和核心;第三个层次是对资源的评价与筛选,对评价的标准规范化;第四个层次是工具层次的建设。”[1]

既然,网络课程的建设既是基础,又是需要规范的重点和核心,我们就对网络课程进行一番深入研究。正值MOOC盛行,所以有必要对近年来有关MOOC这种适合高校的网络开放教育资源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以便对我国高校今后网络开放教育资源的研究方向有一个更好的把握。

一、研究方法及资源来源

该文采用文献研究与内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MOOC教育资源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于中国知网,鉴于期刊论文具有独创性,能反映研究的趋势,且期刊论文研究具有多视角性、发表短周期性,能反映当前研究的广度和研究者近期的研究成果[2]。笔者决定选用中国期刊数据库的期刊论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二、研究现状分析

1.论文总量分析。截至2015年1月,笔者在中国知网上以“MOOC”为主题,精确匹配,查找由2010年至2015年近五年的期刊论文,并从中选择从CSSCI来源的论文。在结果中显示:截止到笔者查阅之时,从2010年到2015年,一共有158篇论文。其中,2014年有134篇论文,2013年有22篇论文,2012年有2篇论文,2011年有0篇论文,2010年有0篇论文。

由此可以看出,MOOC从2008年源其,到了2012年才真正受国人重视,并开始潜心研究,经过2013年的发展,在2014年迅速崛起。目前,MOOC在中国的发展时间较短,目前的论文数量状况呈指数上升趋势,预计仍将掀起一阵热潮。

2.研究内容分析。为了了解MOOC的研究现状、热点、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我们对158篇文章进行了分析。除去8篇和征稿有关的文章和2篇无关的文章以外,共148篇符合主题。通过对每篇文章都进行了仔细阅读,将其内容归纳为理论研究、实践应用和其他三个模块。其中,理论研究主要包括MOOC的特点、起源、发展、定义、意义及中外比较对我国的启示等;实践应用主要包括MOOC在我国的实践情况和国外先进经验和项目的介绍;其他主要包括特稿(专题报道)、消息或外文译文等。每一个模块下面和可以细分,理论研究可以分为综合论述、基础理论、教师教育;实践应用可以分为项目介绍和技术资源开发。

学术论文的研究内容集中在理论研究方面,文章达99篇,占总比例的66.9%;其次是实践与应用,文章篇数为32篇,占总比例的21.6%;两者总共占总比例的88.5%。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对MOOC基础理论的研究等,这类文章共有52篇,占总比例的35.1%。MOOC一种在线开放资源,主要以网络的形式进行,因此开发易于学习和共享的资源应是实践应用的重点。但由图可知,目前我国的实践应用研究相较于理论研究仍旧比较匮乏,因此对外国案例的研究经验分析和国内个案的分析目前是我国实践应用的重点,这类文章共有22篇。

通过对如上内容的分析,大概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目前我国对MOOC的研究仍旧处于理论研究阶段,主要集中在对MOOC基础理论的研究和MOOC对教育教学影响的研究,而对实践应用的研究较之甚少,而且实践应用类文章主要还是停留在对国外MOOC经验的简单介绍以及个案项目的简单实施过程,缺乏对项目平台具体设计、实施方式的介绍和我国自己MOOC的平台实际建设,导致对MOOC只是一个理论层面的构想,对其具体内容缺乏深入研究,理论浮于实践。

这些论文中,最新发表的论文发表于《中国电化教育》,是马金钟[3]的《依托MOOC平台的高校课程联盟运行机制及实施策略》,这一项目是由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资助的、吉林省“十二五”规划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该文从专业课程教学的视角着力探讨了跨地域跨学校的高校课程联盟的产生与发展、建立课程联盟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对高校联盟体系进行了结构性设计,提出了高校课程联盟的运行机制及发展策略,即树立开门办学理念,创建课程共建共享合作空间;引进市场机制,不断开拓和完善课程市场;建立课程契约框架,实现义务与权利对接”;其次是张剑平等人发表在《高等教育工程研究》的《后MOOC时期高等学校教学新模式探索》,与其相似的还有,祝智庭等人发表在《开放教育研究》的《“后MOOC”时期的在线学习新样式》。大致内容是,首先阐述梳理了国内外在线教育的演变过程以及什么是“后MOOC”时期,然后归纳分析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在线学习新样式和模式,对其特点进行阐述。最后从问题解决或案例出发,提出了新的模式方法和对未来的展望”[4][5]。

3.期刊分析。同时,我们还对文章来源进行了统计,来了解哪些期刊关注MOOC的发展建设状况,之后将这些期刊分为:教育技术类期刊、其他教育类期刊、学报类期刊和其他四类。教育技术类期刊是目前高校MOOC发展建设的主要关注方,占60.9%。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在MOOC的发展过程中,教育技术学的作用和地位。通过分析发现,除了教育类期刊,还有一些图书馆类期刊也对MOOC比较关注。可见,在这场教育变革中,不仅仅是对教育本身有影响,对传统教育推陈出新,还对传统教育的附属品,如纸质书籍等方面,也带来影响。

三、结论与思考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笔者对目前我国MOOC资源的建设研究现状得出如下结论与思考:

1.对国际研究把握不够及时,不能紧跟国际动态。从总量上分析,2012年以前,对MOOC的研究寥寥无几,2012年CSSCI来源的文章也只有两篇,文章集中在2014年。但其实,MOOC早在2005年就在国外兴起,在加拿大的连通主义学习理念下发展,“在2008年首创了MOOC这一术语。进入20世纪之后,MOOC又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下繁荣发展”[6]。可是这段期间,国内对MOOC的研究却寥寥无几。这充分表明,国内研究者对国际视野下的研究成果把握不及时,不能紧跟国际动态,身为研究者对国际发展还不够敏感。

2.理论研究重于实践研究,应加强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这些文献一直都是理论研究多于实践的研究。当然,在所有研究中需要理论来支持实践,但只有理论层面的研究是不够的。否则研究会严重失调,陷入理论怪圈。所以,应该多多进行实践应用研究,让实践反过来指导理论再形成更高级的理论。

3.师范类院校和研究所应加深研究层次,提高科研人员素质。研究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研究成败的关键因素。师范类院校和研究所应加深对MOOC的研究层次,提高科研人员的研究素质。教师应该从根本上从理念上来改变传统的方式方法。同时,准教师的培养、师范院校的教育理念灌输,也是必不可少的[7]。既要加深研究深入一线,又要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培养新型创新人才。教育技术学应发挥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密切关注MOOC发展的最新动态,注重MOOC本地化应用的模式和效果研究。

4.应加强区域发展均衡,增加交流沟通。从对研究者的分析中,我们知道,研究者所在区域大都集中在北京、浙江、上海、广东和江苏等地,这些省市开展MOOC研究的资源多,研究成果颇丰,其他地区的研究较少。可以看出,对MOOC的研究者群体是一个比较零散,或者可以猜测说是一个缺乏合作的群体。这对于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的全面协调、发展和共享极为不利。所以,研究资源成果欠发达的地区应该大胆创新,尽可能培养出一批自己的优秀科研骨干人员,或者引进人才,以便对MOOC进行持续研究;研究水平、能力、资源较先进的地区应多多帮助其他地区,加强与研究欠发达地区的合作,将优质的学习资源、研究成果进行共享,在研究领域中起到其应有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泽文.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0).

[2]邱均平,王曰芬.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法[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20-248.

[3]马金钟.依托MOOC平台的高校课程联盟运行机制及实施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文献综述
城市规模经济文献综述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