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浅析

2016-05-14 12:51陆青春
新教师 2016年8期
关键词:钱学森人教版价值观

陆青春

语文教材中精选的很多文章,语言优美,写法独到,情节精彩,或蕴含深刻的哲理,或折射人性的光辉,或奏响新时代的社会正气歌。尽管体裁、题材、风格等各有不同,但都是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有机统一,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这些文章进行深入挖掘和二次加工,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对学生进行扎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良好契机,也是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师的使命所在,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语文教材选取了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有塑造人物大公无私、心灵崇高、刚正不阿的;有描写祖国大好河山,表现自然美的;有表现语言音律美的古今诗歌……这些课文都凝结着作者的苦心,传达着作者的喜怒哀乐,表现着作者的人生追求,凝聚着人类情感的各个方面,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好教材。教师要善于发掘和利用这些篇目中的德育价值,强化课堂教学中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升华其道德情感。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组教材时,可以从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这四位享誉中外的名人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了解他们崇高、美好的品质,培养学生对他们的热爱、崇敬之情,学习待人要“诚信、友善”。学习第五组教材时,组织学生阅读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学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习第六组教材时,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读懂诗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通过第五、六两组教材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第八组教材时,要围绕“爱的奉献”来组织教学本组课文,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爱”的情感,接受到关爱他人、待人友善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精心设计课堂训练,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在揭示课题中渗透。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篇课文的课题,就是全篇文章的眼睛,也是课文思想内容的聚焦。因此,抓住课题这一文眼,并揭示课题的内涵,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达到学文悟道、文道结合的目的。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生命的壮歌》一文时,可先引导学生理解“壮”字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根据经验说说见过有哪些感人的壮举,最后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解读课题,理解即使是弱小的生命,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也能表现出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从而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感悟。

2. 在介绍时代背景时渗透。

由于许多课文内容离今天的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远,学生理解课文就有一些障碍,这就需要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先深入浅出地向学生简略介绍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让时代背景介绍起到搭桥铺路的作用,以便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进一步理解课文。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香港,璀璨的明珠》一课为例,在学生根据意思归纳出课题意思后,请学生介绍香港历史,教师补充,让学生了解到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奋发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在品味词句中渗透。

每篇文章都是作者反复推敲的结果,字字句句隐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品味,领会课文的思想底蕴,从而揣摩其中的德育内涵。例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梅花魂》一课时,可以先通过抓词品句,体会外祖父是个怎样的人,重点朗读外祖父赞扬梅花的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梅花具有顽强不屈的精神。然后让学生找到有关赞美有骨气的中国人的语句,领悟有骨气的中国人的精神,从而使学生感悟到有骨气的中国人与梅花精神之间的联系,感悟到老华侨热爱祖国的情感。最后播放震撼人心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让学生伴着歌曲书写自己最想对外祖父说的话,通过朗读所写的话,学生们获得美好情感的洗礼和升华。这样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精神。

4. 在指导朗读中渗透。

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学应强调“以读为本”,学生通过朗读,才能更好地被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染与熏陶,从而受到德育教育。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一文的语言是充满感情的,作者有意识地在陈述的语气中,较多地运用了祈使、感叹、设问、反问等句式,表达了赞美、感激、关切、崇敬等感情,字里行间洋溢着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感情,笔者让学生弄明白朝鲜人民给志愿军做了哪些事,为此而付出了什么代价后,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重点段。从反复的朗读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共鸣,从而体会到中朝人民的友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是用鲜血凝成的。

5. 在课堂练习中渗透。

对学生的价值观渗透,仅靠课堂上的40分钟是不够的,一些作业、练习,也是向学生渗透的重要渠道。因此,在选择课后作业、阅读材料、设计练习时,要注意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选取有教育意义的材料,这样才能使学生练有所用。比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钱学森》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谈一谈“假如你是钱学森,站在回国航船的甲板上,你的心情如何?你最想为祖国做些什么?”引导学生体会钱学森报国心切的心情,进而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另外,可以通过填补文章的空白,引导学生思考钱学森是怎样突破重重困难,为祖国科研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当盛夏酷暑时,钱学森;当寒冬腊月时,钱学森;当缺乏设备时,钱学森;当遇到技术难题时,钱学森;当,钱学森终于,。

三、积极引导课外实践,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更可以在各类实践活动中,这既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进行培养的切实有效的方法,也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良好机会。

如,在学习完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或是小组合作,或是自己独立完成搜集民间工艺、民间艺术、民间独特风俗习惯的资料,让学生在搜集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就在我们身边,进一步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总之,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紧扣时代脉搏,紧贴语文教材,充分尊重语文教学规律,突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教育、矫正功能,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钱学森人教版价值观
钱学森
钱学森:四菜一汤就挺好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钱学森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