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忠友
对处在快速成长时期的小学生,日记写作具有典型的自主学习驱动、知识积累、记忆和运用,以及感悟力、思考力和人生观提升的作用。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基本教学背景,研究手写纸质日记、电脑等信息技术设施写作的电子日记,课堂教学指导、业余网络互动指导的教法和操作方式,以期为学生的成长创设更多元化的平台。
一、志存高远———目标激趣
结合学生的个人实际,为每个学生树立成长的目标,是激发他们写日记的积极性和培养稳定兴趣的首要工作。
1. 词语积累———知识目标。
小学生写日记和作文的共性困难之一,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知识积累匮乏。因而,从简单的知识积累开始,实施知识和能力渐进性成长的日记写作方式,是培育小学生学习和写作兴趣的有益方式。教师可结合课文教学进度,按照小学生感兴趣的文本知识点或知识类型,布置日记写作任务。对低年级学生和中高年级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采取词语积累的抄写方式;对高年级学生与中年级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采用根据目标进行词语扩写的方式。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人与动物”单元时,教师可以针对每篇课文中描写动物“可爱、聪慧、善良”的新字词,组织学生开展近义词与反义词搜集活动,让学生在搜集和抄写的过程中,尽可能地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自己搜集的方法、过程、数量、结果和感受,以此把知识积累与日记写作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2. 语言积累———能力目标。
以正在学习的课文为语言蓝本,让小学生去寻找和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等,在对词语运用、修辞运用与句子结构巧妙构思的思考、欣赏和品鉴中,去体验和感悟语言的搭配之美、整体美与意象美。为确保积累目标的明确性和能力提升作用,教师要根据课文学习的能力要求目标与单元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去确定新的语言积累目标,如典型修辞运用语言、细腻心理活动描写语言等。如在学习《穷人》时,教师组织学生在课文中寻找描写桑娜和渔夫在收留西蒙两个孩子时的心理活动的语言,将其摘录在日记之中,并写下自己的认识、感受。然后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的经历,用日记去记下自己体验到的善良、关爱的语言和行动,例如在自己生病时爸爸、妈妈焦急的谈话和表情;在自己外出未准时回家,爸爸妈妈见到时的担心等。
二、水滴石穿———体验激趣
通过词语、相关语言知识和语感的积累,学生会在语言美与个人表达的需要下,产生积极的创作欲望,实现能力的成长。
1. 多题材尝试,体验“量”的增长乐趣。
日记形式活泼,题材、体裁都不拘一格。但因为学生是日复一日的记录、写作,题材难免重复,体裁也多局限于记叙与描述。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记录多样性的题材,尤其要鼓励独特的选材,鼓励学生采用各种体裁,让日记更具个人特色,形成百花齐放的“大观园”,这样做也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知识视野的扩大。
(1)读写结合日记。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针对《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等课文,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分别以朋友、雨、微小动物与自然风景为题材,去写作自己的经历和想象。例如写自己在一次雨中漫步的日记,有的学生可以写放学时自己被爸爸冒雨接回家的感动,有的学生则可以写把雨伞借给其他同学所带来的快乐,有的学生写清洁工雨中打扫卫生的事迹……只要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发现和准确地描述出内心的触动都可以。
(2)畅想日记。学习《只有一个地球》《鹿和狼的故事》等文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针对所看见的河水污染、动物被捕杀等现象,写一系列有关环保类的童话日记,如《笼中的小鸟》《河水的哭泣》等。
(3)采访日记。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地震中的父与子》等描写人的文章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参与对家庭或社会的采访活动,让学生采访教师、清洁工等不同职业的人,然后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如采访清洁工后,要求学生写一写“清洁工的一天”;采访爸爸的童年生活后,写一篇“爸爸的童年”等,这样的日记形式新颖,学生乐在其中,更增进他们了解社会生活和不同人群交流的兴趣。
(4)随感日记。读了《狼牙山五壮士》《鲁滨孙漂流记》等课文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看法,想法等。这种日记以议论为主,叙述是为了议论,有时整篇都可以写自己的感受,学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写出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有什么想法,就写什么感受。
当然,在日记写作的实践中,教师要定期地组织学生去回顾自己所写的日记,例如按照每周或每两周的时间,去回顾总结自己日记写作的题材数量和体裁数量,让他们真正在日记的写作中,体验和创造更多成长的乐趣。
2. 多形式展示,体验“质”的提升乐趣。
按照学生喜欢的形式去展示小学生的优秀日记,是保护和提升小学生日记写作自信心和兴趣的重要工作。展示实效较好的形式有三种。
第一种,班级专栏展示。在经过小学生的同意下,教师可以定期选择优秀的日记作品,让他们重新抄写一遍张贴到班级的相关专栏,让大家共同欣赏和交流。在学校许可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全校的专栏或公共区域去张贴,为全校学生树立写作的榜样。
第二种,博客或微博展示。针对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帮助组建以班级为单位的微博关注群或微信朋友圈,让小学生把不涉及个人隐私与家庭隐私的日记内容发布到上面,让大家通过点赞、发表评论的方式,去实现写作方法交流、个人感受交流与个人成长经历的交流等,并以获得的“赞”数、粉丝的数量和对个人成长有积极助力作用的评论数量,为优胜或优秀日记作品的标准。每天写日记的,每周奖励五颗星。每月写28篇日记的,还可以领取额外奖励的20颗星,这些举措会给学生增添日记的动力和激情。
第三种,自主投稿发表展示。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每天利用一定时间播出学生的优秀日记;学校的校刊开辟“流水飘香专刊”,主要刊登学生的日记,每月一期,并发给每位学生及家长;而教师经常为小学生推荐一些教育类报纸、刊物等,鼓励他们踊跃投稿。这些形式对学生和家长,都是极具震撼和刺激性的,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小学生写作日记的积极性。
三、长袖善舞———运用成长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高目标之一。教师要创设各种表达机会,引导学生运用日记,将日记写作与提高习作整体水平有机结合起来。
1. 创设口述机会,促口头表达能力成长。
说话的能力是学生的基本素质之一。小学生通过日记的写作,培养了积累词语、思考和组织语言的习惯。结合日记进行口述,有助于在最短的时间内,根据实际需要去选择和组织语句,以全面、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与结论。具体形式有以下三种:一是个人日记内容的朗读。这是相对简单的表达方式,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读音与语调的正确运用即可。二是个人日记内容的解读。即小学生对自己日记中记载的其他学生生疏的知识或现象,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讲解的表达过程。如在学习《小苗与大叔的对话》时,家庭喜欢养花或父母对花草树木有研究的小学生,自然在日记中会较多地记录相关内容,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日记内容,去为其他学生解读更多关于花草的知识等。三是对其他同学日记内容的点评。针对各种形式公开的其他同学的日记或自己的日记,小学生可以在特定的形式下,开展写作方法、写作水平、词语运用与其他方面的点评,在这种见解的发表中,会有效地培养小学生快速地语言组织能力、思辨能力。
2. 下笔如有神———促写作能力成长。
通过日记写作,小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与语言材料。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这个因素,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把日记与平时的习作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在平常的日记写作中渗透作文的一些技法训练,如拟题技巧、开篇技巧、结尾技艺、结构及表达的方式等等,这样,让日记成为作文创作的实验田。另一方面,在学生进行写作之时,教师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日记中的“原料”取出来运用。如在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六”以“父母的爱”为题材的作文教学时,笔者就引导学生把之前最能体现父母爱的几篇日记通过小标题的形式串连起来,就构成一篇优秀的习作。一位学生以《多味的母爱》为题,精选了四个有代表性的小日记,分别以“酸酸的母爱”“甜甜的母爱”“苦苦的母爱”“辣辣的母爱”为小标题,再配上“凤头”与“豹尾”,构成一篇好的佳作。这样把日记与平时的习作有机结合起来,久而久之,学生从中体会到日记与作文的密切关系,懂得了它们都源于生活,都是表达我们真情实感的工具,也就会更加喜爱写日记了。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语言积累是个过程,它不能光靠抄抄写写,也不应引向死记硬背。低年段学生语言积累的关键,在于教师巧妙点拨,教给积累的方法。
1. 丰富词语的意象,在运用中积累。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月亮的心愿》写道:“……只见一个小女孩正在照顾生病的妈妈。”对于“照顾”一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话:妈妈平时是怎么照顾自己的?在学生说出,早上,妈妈给我准备衣服,帮我盛饭、洗衣服,晚上给我盖被子等生活景象后,教师让学生想想平时自己还看见谁照顾谁,照顾的结果怎样。这样,学生在运用中,加深了对“照顾”一词的理解。这样的积累是生动的、形象的,是富有生命力的。
2. 串钥匙。让学生将一些生字词串成一段话,使词语与词语产生联系。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胖乎乎的小手》一文有这些生字:“喜、张、刚、贴、墙、替、拖、鞋、帮、等、变、情”等,可以引导学生用这些字词串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爸爸喜欢兰兰刚画的《胖乎乎的小手》,把它贴到墙上,因为胖乎乎的小手替爸爸拿过拖鞋,给妈妈洗过手绢,帮姥姥挠过痒痒。学生的说法是多样的,用上的词语或多或少,但说的话大多有情节,有趣。学生在串词说话中提高词语的排列组合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增进了对词语的理解与积累。
3. 同类拓展。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看电视》中有这样一句话:“爸爸明明是个足球迷,却把一场精彩的球赛关掉。”理解“足球迷”,再理解爸爸关掉播放球赛的电视的原因,有助于学生感悟文本的人文内涵———关爱家人。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怎样的人叫足球迷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让学生说出:喜欢画画的叫 ;喜欢看书的叫 ;喜欢看戏的叫 ;喜欢看电影的叫?摇 。这样的拓展训练对于丰富学生的词汇,很有帮助。
当然,积累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还可以指导学生在仿写、扩写等小练笔中运用学到的词句,在运用中丰富积累。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