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别样天地

2016-05-14 00:37刘玉明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8期
关键词:儿童孩子能力

刘玉明

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并且对鲜艳的色彩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对于自己随手制作的,但在成人眼中很不起眼的小作品都视若珍宝。选择什么材料进行美术创作,既能适合孩子使用又便于长久保存,一直以来是我努力追寻的。经过多方面市场调查,我终于找到了一种最适合小学孩子进行手工制作的材料“超轻纸粘土”,这种材料是以纯天然高分子材料为主要原料的树脂粘土,是十分适合孩子进行泥塑制作的泥材。它的造型可以有平面的、立体的,有具象的、意象的、抽象的,也有综合的、多元材质合成的。因此我选用了此材料作为我校第二课堂训练的主要材质。用粘土塑型既符合儿童爱玩泥巴的天性又能培养孩子色彩感受能力,还可以锻炼孩子手指的灵活性,很好的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一、培养动手和实践操作能力

孩子对粘土制作兴趣都很浓厚,每次第二课堂学习他们都迫不及待,都希望尽情的“玩玩”。在教学中我充分把握了这一点,改变课堂上教师讲得多、示范得多的现象,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根据学生操作时发现和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答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1.教师讲解与学生制作相结合。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采用先讲后做和边做边讲的教学形式。例如上《水果朋友》一课时,我先简单的讲解泥塑的基本技法,然后拿出课前做好的各种水果,分到各小组中,让小组成员共同分析每种水果都是用什么技法和工具,怎么制作出来的,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我适当的讲解与点评;当某个环节遇到困难时,就重点讲解这一环节;一节课下来,集体制作的成果就呈现在大家面前,学生在摸索和实践中掌握了手工技能,体会到成功的快感和合作的力量。

2.教师示范与学生制作相结合。手工课中基本的制作技巧掌握对于作品制作非常重要,但是单调的讲解和模仿制作收效并不好。教师应该在示范中展示各种制作技巧,让学生于观察中动脑,于动脑中进一步操作。例如:学习《椭圆形的动物》一课时,我利用椭圆形制作一个小熊,让学生认真观察,在观察中我引导学生去思考假如我做的是小熊以外的其他动物,如小兔子、小猪、小猫……该怎么做?引导学生根据小熊的特点发现其他动物的显著特征。并鼓励他们尝试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其他动物,发现有学生还不能掌握技法的就个别辅导,并和他一起做。到下课时,每个孩子都创作出了独特的作品,组成一个动物世界后我都为他们的创造力而惊叹!

二、教会学生创造的方法

儿童是最富于幻想的,他们的想象力是我们成人无法比拟的,在他们的头脑中,小小的昆虫可能会变成一个会聊天的大朋友,花草、树木、河流等也许都在空中出现,一切都会令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作为美术教师的我,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引导鼓励儿童大胆去想象,去创造,不能轻易否定儿童不合常规的想法。但对于自己的想象孩子们也有困惑,有些东西太离谱了,不被人理解、得不到赞赏,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对制作的热情。这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该循序渐进的引导孩子们学会创造美观有新意的作品。

例如:泥塑《海底世界》这一课上,我不是直接教学生鱼的身体就是用某种图形去做,而是让学生欣赏很多鱼后先说自己的理解,认为身体像什么图形、尾巴像什么图形,怎么去做能既漂亮又有创意……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想象时,我认真倾听,充分肯定,不用自己的观点左右或制约学生,鼓励他们探索发现新知,产生标新立异的创意。

三、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感知能力。是人类认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水平、程度,与这种能力的强弱有很大的关系。儿童的观察能力越强,对事物认识的越清楚、越深刻,知识与发展也就越迅速,他们就越来越聪明。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就是强调观察对于认知的重要性。学生每天都会看到很多物象,但要是让他们描述时候往往都只有一个模糊的轮廓,这主要就是不会正确观察。在观察事物时,如果目的不明确,往往不会注意到细节部分,所有我经常向学生提出观察任务,以提高观察的自觉性。例如,要学生观察路边的树叶子都是相同的么,各自都有什么特点,观察不同树干的花纹,从不同角度观察路边的景色、行人、车辆等等。

要使学生的观察更加深入、细致,必须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学会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在分析比较中学生才能更准确地认识到客观事物的形象特征。包括物象的大小、比例、位置与相互关系的比较,形象特征的比较,还有各种色彩的比较。在具体制作过程中我也经常提醒学生时时注意按照观察的方法,从大小、色彩、形状、位置等多角度比较着去做。

四、在手工制作学习中使学生懂得感恩

记得有个黑人女作家说过:“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眼中的天使!”的确如此,在现在每个家庭中孩子不只是“天使”,有的甚至成了“小皇帝”、“小公主”,他们在家里备受宠爱,在社会备受关注,在学校备受呵护,他们享受着各种关爱,所有的一切已经变得理所当然,沉浸在爱里的他们还不太懂得什么是“恩”。因此,我经常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强化学生们内心深处的感恩意识,提高学生们对感恩之情的认识与理解。

我们农场很多孩子是留守儿童或单亲儿童,很多都是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照顾,长期与父母分离孩子不但体会不到老人的辛劳而且有的还有怨言。有特别喜欢的东西时候只想着留着送给父母,根本考虑不到常年照顾自己的老人的感受。针对这种情况,在重阳节前夕我设计了《我做的重阳糕》一课。在上课前我通过课件欣赏使学生了解了关于重阳节的知识,我先讲述了我爷爷在世时候,对我关爱的生活中小事情的记忆和一些遗憾。学生听了很感动,也争先讲述生活中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对自己的爱,从而懂得感恩。又通过把自己亲手制作的造型各异、色彩丰富代表自己心意的“重阳糕”作为礼物送给自己敬爱的老人使学生知道感恩。

尽管老师经常教育学生要爱护花草树木、不随便扔垃圾,但是走在公园中或农场的路上时还是能看到孩子们的这些不良行为的发生。我感觉只有让孩子们真正的爱上每天心安理得的享用的这一切,才能使他们自发的改掉不良行为。所以在学习做关于景物画的时候,我会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除了观察植物的生长特点之外,还引导学生感受阳光,呼吸清新的空气,倾听小鸟的清翠叫声,小溪欢快的歌声……这一切,使学生感悟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体会到了大自然造就了青山绿水,施舍了阳光雨露,奉献了累累果实,给了我们人类美好的家园,我们应该“感谢这所有”。增强了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珍惜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一切。

总之,通过运用纸黏土进行手工制作学习,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具有积极意义,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泥塑课会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

猜你喜欢
儿童孩子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