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海霞
【摘 要】本文讲述了本人作为一名科任教师如何从三方面解决一起学生与家长爆发严重冲突的真实案事例以及由此引发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真实事例;解决办法;教育反思
一、真实事例
本人现在任教的高一1511班刘洋洋同学是我一个八竿子才打得着的亲戚。早在高一新生入学之前该生的妈妈就跟我打过两次电话,都是谈些关于刘洋洋同学入学及以后读书的事情,感觉她挺能说的。3月19号是我校学生第一次放假后返校的日子。下午3点多我和往常一样回到学校,碰巧在校门口遇见刘洋洋同学从一辆黑色轿车上下来。眼睛红肿,一脸的不高兴。见我后打声招呼就拎着包径直朝寝室方向走去。我感觉不对劲,就朝车里望去,发现送她的不是她爸妈而是她大伯。他也看见了我,便将车靠边停下走过来跟我说话。他告诉我刘洋洋这次放假跟她妈妈闹了没停,刚才返校之前还和她妈妈打了一架。他还告诉我她们俩母女只要呆在一起打闹的事就时有发生。两个人的关系越来越僵,主要原因是她妈妈话特别多,有事没事都喜欢念叨个不停。刘洋洋同学性格较急躁,一听她妈说话就烦,就会顶撞,两个人话不投机火气就会升级进而转化成扭打。她大伯边说边摇头,说家里人跟她们母女俩都进行过很多次开导,沟通,但谁也没有改变,很是无奈。希望我们老师能帮忙想想办法,帮他们解决这个难题。回到家之后,我脑子里总被她们母女俩扭打在一起的画面缠绕着。一系列的问题诸如我作为一个科任老师去管合适吗?问题这么严重我能使些什么法子呢?会管用吗?等等也一直困扰着我。我想过置之不理,向该班班主任老师反映一下情况得了。可是思考良久,我决定冲出这些困扰去想办法帮助她们解决问题。
二、解决办法
(一)从家长方入手,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
1.与家长沟通,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
3月20日中午,我拨通了刘洋洋妈妈的电话。听我问及她们母女俩头一天闹矛盾的事情,她妈妈就气不打一处来。先是噼里啪啦对孩子一阵数落,说她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例如把门反锁,然后呆在自己房间里面玩电脑,听音乐,或是回家书包一扔就跑同学家去了,喊都喊不回来,跟她没啥话说,只要她一张口刘洋洋就顶嘴等等。还说些以后再也不管她死活之类的气话。当我问及她孩子为啥跟她没话说,自己性子是否很急躁,平时是不是有事没事都喜欢念叨一下,念叨的是不是一些重复的事情,念叨有没有起作用时,刘洋洋妈妈在电话那头安静了。或许是默认吧。于是,我明白了她们母女俩发生矛盾冲突的些许原因——都是唠叨惹的祸。
2.与家长倾心交谈,让她意识到过分念叨的危害。
(1)高中阶段的孩子大都14-18岁,正处于强烈反抗的青春叛逆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家长一味的唠叨不仅白费口舌,劳而无功,还必然引起孩子的负面情绪。
(2)面对孩子的错误,家长重复的唠叨只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意愿上与家长背道而驰,亲子关系越来越疏远,直至零交流。久而久之,孩子会失去对家的眷顾,发生出走,抑郁甚至自杀的极端行为。
(3)唠叨某种程度上是对孩子的不信任和指责的表现。家长性子急,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将自己的期望和不满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长此以往,孩子背负的负面情绪过多,性格和人格都得不到健全的发展。
3.建议家长转变唠叨的习惯,改变关爱孩子的方式。
(1)变唠叨为倾听。家长看到的孩子的一些问题,往往是孩子天性的表现,不全是错误。家长要给孩子反思,解释的机会而不是自己说过不停。所以家长要懂得多看,多听,少说话。善于倾听的家长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构建亲密的亲子关系。
(2)变唠叨为表扬。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可能在这方面不如别人,但在另一方面要强于别人,这就是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作为家长,要学会用赏识的眼光仔细观察孩子,发现了闪光点要给予表扬肯定,同时给予她练习的平台,展示的机会。要知道赏识教育才是一种文明,艺术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身上的错误,缺点,家长不是指责,数落,而是恰当,适时地引导。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要鼓励她,教他勇敢地面对。
(3)变唠叨为放手。青少年时期就是自我观念与行为的尝试期。孩子想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事,但是又由于经验与能力的双重缺乏导致失败的结果,他们在渴望独立和“本事”不足以独立之间挣扎,常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错误。但是,成长本来就是一段尝试——挫折——再尝试——成功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父母怕孩子失败或受苦,不给孩子练习的机会,他们的翅膀就硬不起来,永远也飞不出父母的窝。鉴于此,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去尝试,让他们自己承担做事的后果,并逐渐总结经验教训。把孩子抓在手里比放出去心里更踏实,但是为了孩子的成长,我们必须学会放手与主动信任,给孩子一些在实践中锻炼、学习的机会,对待孩子的错误与不足也要宽容一些。
(二)从学生方入手,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
1.找学生谈话,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
3月23日第一节晚自习后,我把刘洋洋同学叫到办公室。知道我找她谈话的目的后,她也满腔委屈地诉说着那天和妈妈发生的不愉快。指责妈妈平时说话没完没了,什么事都要管,令人很烦。对她学习上的干预太多,要求很高,而她又做不到,所以很没自信。自己感觉学习上的压力较大,放假就想放松一下,而妈妈总是限制她的自由,这不准,那不行。刚开始她还能忍着,后来就索性跟妈妈对着干,妈妈说不行的她偏要做,妈妈要说要骂她三言两语就把她顶回去。妈妈气不过,就会动手打人。于是俩人就扭打起来了。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好几次了。刘洋洋同学说得很坦白,言语中透露的都是对妈妈的不满。乍一听,似乎全是妈妈的错。等刘洋洋停下来,我问她还能否想起妈妈的好处,如果还能记起的话就数数妈妈的好处时,她眼睛有些湿润了。是知错了而内疚?而后悔?或许都有吧。随后,她在哽咽声中告诉我妈妈其实为她付出了很多。我心想这孩子并不是叛逆得无药可救了。
2.对该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她明白妈妈这份艰辛的爱。
(1)指出该生自身存在的不良学习与生活习惯,要求其反省并予以改正。在与刘洋洋同学接下来的谈话中,我毫不含糊地指出了她的诸多不足。
(2)要求该生客观认识妈妈的唠叨,体会天下父母的良苦用心。我告诉刘洋洋同学唠叨,其实是妈妈对你的一种殷切期望,唠叨是浓浓的关爱,唠叨是温暖的呵护,唠叨是母爱的重叠,唠叨是亲情的附加。妈妈因为爱而唠叨,只不过化作言语时有可能不尽恰当,而你却用一个烦字将这份爱拒之千里,甚至将这份爱弄得伤痕累累。这就是你犯的错。妈妈爱的方式有些不妥,但你对妈妈的爱缺少理解,缺少感激,更谈不上感恩。
3.给予该生如何面对家长唠叨,如何改善亲子关系的方法与建议。
(1)戒除逆反心理,保持冷静,懂得尊重。
(2)改变自身陋习,让父母感受到你的变化与进步,从而对你放心。
(3)对该生进行感恩教育,触动她的心灵。
(三)寓德育教育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当中。
1.结合教学情景,对刘洋洋式的学生予以德育教育。
2.借学校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