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区域活动有效性组织与实施的实践研究

2016-05-14 00:10林嘉颖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8期
关键词:区域幼儿材料

林嘉颖

一、大班区域活动有效性组织与实施的重要意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说明部分指出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要注意四个方面:“关注幼儿的整体性、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这充分说明了教师要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支持他们的学习,促使其全面发展。区域活动的开展是诠释这四个要求的最佳途径。有效地组织与实施区域活动能为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顺应幼儿自主自发的需要,它所提供的活动材料、指导方式都有利于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幼儿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特别是大班的幼儿,他们有了比较丰富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能在区域活动中综合和迁移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活动,语言、认知、动作等领域的发展显得不再单一和独立。他们自主地选择材料,自由组合玩伴,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水平自发创编新的玩法。为此,适宜的指导策略和科学合理的组织形式能帮助幼儿获得更多新的感知经验、激发幼儿动手操作、亲身感受的愿望,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以及大胆表达表现等良好的学习品质,为幼小衔接工作奠定基础。

二、组织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组织与实施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阻碍了幼儿开展活动,造成幼儿学习水平低下或停滞不前,导致无法正确推进幼儿的发展。

1.盲目、随意性。部分教师没有根据幼儿的实际年龄和认知水平,盲目随意地设置区域的空间和环境,投放的活动材料或单一或重复,缺乏层次性;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漫无目的,放任不管,认为只要把材料提供给幼儿就可以了,不知道如何正确的指导幼儿开展区域活动。

2.低功能性。部分教师对幼儿缺乏发展意识,他们不了解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发展水平和需要,对于幼儿的言行举止中蕴藏的教育意义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无法掌握幼儿现阶段应该要学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发展水平,指导缺乏目的性和有效性。

3.功利性。部分教师则过于关注幼儿在活动中是否达到预设的目标,过多的指导干涉幼儿的活动,把自己的意图强加给幼儿。一旦幼儿出现与活动目标不相符合的行为,就马上进行修正,阻止幼儿创造性地进行活动。

三、组织与实施的基本原则

高质量的区域活动应该要为幼儿提供积极思考、大胆探索、表达表现的机会,培养其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等能力,充分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此在组织与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4个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教师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以《指南》中5大领域的目标为依据,认真领会、深入理解。科学地了解区域活动所要投放的材料与幼儿学习行为之间的关系,突显“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指导理念。

2.计划性原则。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是他们已有的经验,是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的活动。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有目的、有计划,根据每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制定适宜的活动内容、选取有利于幼儿开展活动的开放性的非结构和低结构的操作材料。

3.层递性原则。教师在整个组织与实施的过程中要非常清楚幼儿的活动行为背后蕴含的意义,先学会观察和分析,掌握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再有所针对的根据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差异进行正确的指导和介入,达到有效地层层递进式地推进,让他们在各自原有的水平上有所发展。

4.调控性原则。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水平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教师在制定活动计划、准备活动材料的过程中必须要有调控的意识,应紧紧抓住其过程性、差异性和连续性等特点,认真观察、细致分析、积极反思、及时调整。

四、组织与实施的操作要领

1.合理地创置空间。合理的创设空间,是组织与实施区域活动的基础条件, 为的是让幼儿有更多与环境互动的机会,帮助幼儿获得更加有意义的经验。教师在划分区域的时候,改变了以往唱独角戏的方式,积极引导幼儿参与,与幼儿共同协商共同设置,把教室、走廊、寝室、过道、阳台都创设成为可以利用的空间。

2.精心创设环境。

(1)创设适宜幼儿自主学习、积极参与的环境,把幼儿所要发展的学习目标渗透在其中,让其通过与周围环境的隐性互动,潜移默化的得到发展。在阅读区教师把页数较少的图画书用书夹夹起来,悬挂在绳子上;可翻阅的台历式图画书立放在书架上;幼儿自编的图画书插在透明的自制书袋里;较为厚重的绘本则被分类整齐地摆放在书柜里,所有的图画书和摆放的地方都由幼儿自己动手绘画出简单的符号并张贴在相对应的位置以便幼儿取放。在益智区和科学区,材料使用的方法或操作的步骤常常以照片、图画和符号的方式展示在墙上或矮柜上,提示和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的活动。美工区增设了作品展示柜和展示墙以供幼儿摆放已完成或未完成的作品。表演区的服装道具挂在可移动的衣架上,幼儿自制的剧本、海报被张贴在屏风或栏杆上,幼儿装饰的塑料瓶成为表演区最为绚烂的舞台背景。

(2)不同区域材料的种类能刺激幼儿产生不同的行为方式,每个幼儿会根据自身的需要决定对材料的操作方式。在区域活动中投放适宜而丰富的材料是组织与实施的关键所在。教师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经验在材料的投放上进行了较大程度上的改变。

3.制定区域计划。教师以月计划为主周计划为辅,预设计划的表述突显材料的投放和活动内容,大多没有预设目标或目标较为隐蔽,玩法也没有设计,给幼儿较大的自主空间,同时也是根据各班幼儿兴趣和学习需要与幼儿充分协商,并在活动过程中及时调整。这样的计划富有较大的弹性,具体的走向与实施尊重幼儿的实际需要。

4.各区域的具体实践。

(1)制定规则。制定一些简单的规则是为了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更加有序的开展游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每个区域需要遵守的活动常规,教师鼓励幼儿根据亲身体验和各区域的特点开展了小组讨论并请各组的代表以图示符号的形式记录下来,张贴在各区,以便幼儿共同遵守。

(2)精心开展区域活动。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适时指导和介入能有效推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5.观摩研讨、阶段交流。为了进一步提高组织与实施区域活动中的水平,教师以年段和园部为单位定期开展观摩研讨活动,集体观摩、综合评价等一系列活动并把重点放在了研究材料投放的适宜性和观察、分析幼儿游戏行为这两大方面以提高组织与实施的有效性。通过互相的观摩研讨、阶段交流,教师探索出应该把投放的材料分为两个部分更为适宜,一是投放哪些非结构和低结构材料适宜大班幼儿开展区域活动。二是在主题背景下投放哪些材料有助于活动的开展。

总之,科学地组织区域活动需要教师以幼儿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的身份与幼儿共同创设环境,投放适宜幼儿年龄特点的操作材料,制定可行性的计划,学会观察、分析幼儿行为与活动之间的关系,把握介入指导的时机,寓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于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区域幼儿材料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最美材料人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