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奋
摘要 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为依托,探索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拓展英语教学研究的多维视野。
关键词 建构主义;英语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6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8-0087-03
1 国外建构主义外语教学的缘起与发展
建构主义被喻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是瑞士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皮亚杰最早提出的与素质教育相吻合的、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重要的教育教学理论。其追随者们广泛汲取维果斯基的历史文化心理学、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学科结构论和发现学习理论等多种理论的精髓,于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受到广泛认可和接受,形成建构主义外语教学论。该理论认为外语学习是主动的信息建构,是通过一定的外语文化背景来获取专业知识,也是借助教师的引导,利用必要的外语学习资料,进行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因而,建构主义外语教学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组成。这一理论突出学生是建构知识的主体,教师是意义建构的一个环境因素,将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的操控者、传授者或灌输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其教学方法有情境法、探索发现法、问题式学习、小组研究、合作学习等。
20世纪末,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基于这种建构主义的外语教学理论,美国教育部积极推进外语教育改革,联合四大外语教学协会修订了外语课程教学的全国标准——《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确定了“5C”外语学习的核心内容,即语言交际、文化学习、相关知识、比较能力和社团活动。注重学生交际能力、文化认知培养,强调外语学习应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以获得相关信息和知识,全面提升了美国的外语教学水平。
除美国外,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科学教学评价改革以及相应的教师教育改革在许多国家展开。德国基尔大学科学教育研究所杜特(R.Duit)博士倡导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改革科学教育;英国利兹大学的科学教育研究中心多年来把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科学教学改革。目前,各教育大国纷纷依据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广泛开展课程、教学及教师教育改革,既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又切实提升了教育质量。
2 国内建构主义英语教学的引介与研究
自20世纪80年代建构主义理论介绍到我国,教育理论界的专家学者们便开始不遗余力地宣传推广。1982年,复旦大学哲学系的俞吾金在《简评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一文中介绍了“建构”的哲学认识论。这一新思潮以大量实验资料为立论的基础,强调从儿童智力发生、发展过程中来解释认识的起源和跨学科、跨专业的性质。其后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德春教授于1985年发表了《论建构语言学》,开始系统地谈论建构主义外语教学理论;1993年发表的《建构主义外语教学论》把外语教学纳入建构语言学理论和建构教学论的轨道,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对于推动外语教学发展而言,上述研究多是在理论研究层面展开,缺少对课堂实践教学的直接指导。
直到21世纪初,随着教学法研究重点从教师转向学生,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课堂学习理念诸如“以学生为中心”“实践中学习”才被初步引进外语教学研究中。专家、学者从宏观理论到具体教学实践,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推动外语教学研究和改革。首届“建构主义与课程教学改革”国际研讨会于2002年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主办召开,就当今建构主义与教学设计、学习理论、课程教学、教育实践和哲学、文化教育领域的热点展开研讨。
2004年,国家重新颁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鼓励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研究者从媒体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角度展开与多媒体网络技术相结合的研究。2006年,吕俊、侯向群等撰写的《翻译学:一个建构主义的视角》一文在对已有几种翻译研究范式进行反思和批评的基础上,提出科学的建构主义的翻译学,为建构主义的外语翻译教学提出基本原则和实践方向。2012年,王湘玲撰写的《建构主义的项目式翻译能力培养研究》一文运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结合项目式教学法,力图建立一种以项目为驱动、学生为中心、提高翻译能力为最终目标,通过协作式学习的试验教学证明其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的翻译教学模式。
上述理论为我国外语教学的改革践行了翻译教学的专项研究,更多地侧重于外语专业的教育教学研究,不能直接推动公共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至此,虽然建构主义的外语教学论从国外形成、到国内引进、再到理论革新,已基本成熟,但是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在大学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尚需完善。
正基于建构主义英语教学研究的现状,笔者在广泛搜集和科学梳理国内外有关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各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实时关注这一理论的前沿学术动态,并运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改革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这一改革基于前文所述美国大学推行的“5C”式建构主义外语学习理论,立足于改变本土大学英语“教”与“学”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应试化、书本化的局限,在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探索推行英语短剧表演。利用剧情式的表演,为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营造了具备“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构成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延伸其英语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全面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这一教改研究和实践均已取得初步成效。
但是,这项自觉实践的教改活动,在广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同时,没有实现外语教学与大学生专业学习的深层结合。诚如韩礼德(M.A.K.Halliday)在《语言科学和语言教学》中倡导专门用途的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学应当密切关注英语教学与大学生专业学习的结合。国内外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研究已为实现这一结合提供了较为成熟的理论指导。探索运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有效促进英语课堂教学与大学生专业学习的结合,应当能够成为建构主义英语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因此,完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对大学英语教育影响的研究,并且以这一理论为依托,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推动外语与专业的深层结合,亟待做进一步的理论拓展和实践改革。
3 建构主义英语教学研究的拓展维度
研究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下大学英语课堂教改原则 根据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大学英语课堂教改必须遵循语言交际之培养非母语思维的原则、文化学习之传递异域文明的原则、相关知识之完善学理结构的原则、比较能力之主动学习的原则、社团活动之协同进步的原则。只有坚持运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这些原则指导课堂教学,才能使大学英语课堂成为借助外语文化背景主动建构专业信息的过程,使学生在当堂学习中,通过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英语语言,进行主动的意义建构,从而实现课堂教育目标。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当立足于以完善建构主义外语教育理论来促进大学英语课堂教改实践,研究这项教改原则的科学性与排他性、教改原则五项具体内容的基本内涵、教改原则的内在统一性与可行性,以此探索推进大学英语课堂教改的逻辑出发点。
在具体研究当中,由于大学英语教学所关涉的学生专业分布广泛且人数较多,因此,这一研究可以采用归纳的方法,总结出应用建构主义理论时具有普遍性或专业化的规律,得出较为科学的研究结论,以此确保实现完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并广泛推广应用的教改目的。
研究建构主义视域英语剧表演的课堂教改设计 运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指导大学英语课堂教改,就意味着需要建构一个令学生身临其境的具有生成性的语言环境。对于受困于母语思维的学生而言,这种颇具文化疏离感的英语课堂学习就成了陌生化的戏剧表演。英语剧的表演便可以让学生明确地进入真实的语言戏剧,“假戏真演”,实现戏剧化课堂由形而上到形而下的转换,在自觉的戏剧表演中主动建构文化信息。而为了更好地实现戏剧演出本身的完美谢幕,需要对其进行规划设计。因此,这一研究应立足于建构主义原则,探索英语剧表演的艺术体系的建构,研究英语剧表演的课堂舞台流程、课堂演员规模的课时适应性、课堂舞台语言的话语特色、课堂观众与演员的同台效应、英语剧表演与课堂讲授的对比关系,以此探索科学设计下的大学英语课堂秩序。
由于这一研究所关涉的群体是学生,其分散性较强,加之课时有限,因此,研究应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全方位征询学生意见,发动学生广泛调查、搜集多样化的剧本,自主选取调查获得的经典戏剧表演,或结合大学生活及所学专业协作创作完成,自主进行角色分配,学生自荐主持人,推举产生评委,依据调研、分析、讨论后师生共同制订评分标准打分,自主而客观评价教改效果,以此适时改进研究方案。
研究英语剧表演与专业体验相结合的课堂教改实践 建构主义教学是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的集合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英语,其基本的方法论是“合作学习”和“做中学”,旨在提高公共英语教育质量,培养双语型、创新型人才。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背景来开展大学课堂教学改革,需要让学生实现有效信息获得的教育目的,而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之一就是专业求知的目标实现与否。当英语剧表演作为这种实现途径时,其能够调动学生主动融入其所学专业的氛围体验中,能够使大学英语教学超越语言教学本身而成为有专门用途的专业化语言教学,也能够使大学英语摆脱仅仅言说的窘境,步入专业研究的新途。因此,这一研究应当立足于英语课堂教学与学生专业学习之间的有效互化,研究专业知识表演的评价信度、学生非母语思维中的专业体验效度、英语剧表演中课堂教改的实践性与研究取向生成性关系,以此探索教学相长而有的放矢的大学英语课堂教改实践。
建构主义理论要求遵循语言交际之培养非母语思维的原则,因此在具体的教改中,可以要求学生以英语为表达语言,以宿舍为单位,通过人人参与、集体参赛的形式,进行英语短剧表演。每个剧目在规定时间内表演完成,教师根据演出效果考核教学结果,适时检验和完善这一理论的适用原则。
4 结语
当前我国英语教育环境水平的普遍提升,使得大学英语自说白话地开展通识教学,已不适应当下大学专业研究提升的要求,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下的英语剧表演能够实现英语公共课与专业课教学的整合。通过这一研究可以解决宏观层面的教学问题,即解决英语公共课与专业课错位的问题。而在大学教学环境中,在大学英语学分减少、课时不断压缩的情况下,传统的以传授一强化一记忆为过程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缺乏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机会和能够协作与会话的情境。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下的英语剧表演能够使学生增加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突破被动学习的困境。同时,通过这一研究也可以解决微观层面的教学问题,即通过本项目将研究解决传统大学英语“填鸭式”教学中广泛存在的学生缺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