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学英
【摘 要】阅读教学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真正增强阅读的主动性,培养自身的阅读的能力,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力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达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搞好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品德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必要的语文阅读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此,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巧妙的导语情境设计,可以让学生尽快进入情境、质疑反思,激发阅读的兴趣,创设一个渴望求知的导语情境,让学生集中精神,积极主动地探索文本的奥秘,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如何利用导语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呢?首先,可以利用课文的标题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去读书探索的欲望。例如,课文《苏州园林》,师生间以介绍自己曾经去旅游过的景点为话题,让学生畅所欲言,调动学生的热情。然后,教师总结应该如何去介绍某一景观,让大家阅读课文,了解一下叶圣陶是如何给我们介绍苏州园林的。这样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师生双边互动过程,教师的提问架起了师生间的桥梁,科学合理的设疑提问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的认识提供“支架式”帮助,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引向深入,也会激活课堂气氛,渲染学习氛围。我提出的问题大体有两大类:一是要求学生记忆重要简明的信息,如鲁迅先生的生平、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等;二是发展性问题,这类问题往往需要学生理解、比较、想象、联想,对事物作出判断和评价,如茅盾《白杨礼赞》中的白杨有怎样的象征意义,高尔基《海燕》讲述的是怎样的一种社会环境,这些问题会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展开思考,获得新的知识。
二、活用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还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不仅能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更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调查发现,适当的时间、地点、情景,更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跟学生做好互动,对积极回答问题同学给予肯定跟表扬。另外,可以把班级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共同阅读、共同讨论、共同分析、共同学习、这样,不仅在娱乐中学到了知识,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让他们更深刻的了解到团队的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阅读更多知识,就应该发挥他们的主体性,相对减少对课文的讲析,留出更多的时间供学生自由阅读。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积极探索高效阅读的教学模式,尝试如下:1.读:初读文章,整体感知。指导学生按不同文体的阅读要领进行阅读,抓住关键词句和语段整体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在学生预习充分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让学生选一组词读一读。注重词语的理解与积累。理解词语需要结合语境揣摩其中的意味,阅读教学中解读字词往往与句段的思想内容相联系,如果抓准一个词语,会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激活学生的思维。)2.品:精细阅读,局部揣摩。指导学生养成圈点批注的习惯,抓住文章的精彩片段和动人之处,揣摩词句的表现力,从而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在美质。(让学生自选一组句子品一品。指导学生提取信息:抓住重点句、中心句,概述文段要点;抓议论句、抒情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3.悟:提高性阅读,鉴赏文章特色。指导学生从作者的写作目的着眼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揣摩文章在内容与形式上的亮点、美点,体会文章的艺术特色。(精选一段文字说一说。美段欣赏有两个层次:知道哪个词、句子好。知道写出了什么?好在哪里?让学生在修辞、练字、结构特色、表达方式等方面提高鉴赏能力,进而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品读感悟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用课件进行阅读教学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他们的兴趣,尽快地捕捉到需要的信息。例如,教学《济南的冬天》,随着画面的变化,幻灯片的变换,卧在小山中的一座老城、顶着雪花的矮松、露出粉色的山腰出现在同学们眼前,耳朵里听着抑扬顿挫的朗诵。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亲身感受济南冬天的“温情”,对于济南冬天特有的动人冬景就理解体会了。当转播《骆驼祥子》的暴雨片段,学生看到祥子在暴雨中半死不活地低着头拽着车往前走,而坐车人一声不吭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就是不肯避雨再走,而且到了目的地多一个铜板也不给祥子。学生们既有对坐车人的厌恶,也有对祥子的同情,深刻理解了旧中国车夫们的悲惨命运。学习《飞红滴翠记黄山》的时候,随着解说员声情并茂的解说,出现了黄山顶上的日出、云海,黄山上的奇峰怪石,驰名中外的迎客松。同学们惊叹我们祖国山川的神奇美丽,理解了徐霞客的“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对黄山的赞誉。激起同学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
三、质疑探究,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求并恰当的运用“质疑探究法”这一指导方法,引导学生萌发强烈的问题意识、发掘多极的阅读问题、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就一定能消除语文教学中存在着的许多通病,从而全面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究,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自主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质疑的意识与习惯。例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质疑为主线”的思路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质疑探究、自由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敢想、敢问、敢说。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写出自己的疑惑点。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以问题为引导进行点拨,启发学生思考,并通过示范,让学生学会如何质疑与发问。比如教师可提问:小说中写了哪些“笑”?这些人为什么没有同情孔乙己,没有帮助孔乙己,却一味哄笑取乐?以哄笑声凸显孔乙己的悲剧有着怎样的艺术效果呢?教师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而后让学生展开交流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通过共同探讨,加深理解,解决问题。
四、倡导感悟,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既是重要的阅读教学方法,又是重要的阅读教学目标。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其成为知识获取的主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除了要注重学法传授,还要强调个性。可先由教师典型示范,展示学法,再举一反三,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悟出学法。每一篇课文都是一曲优美的旋律,在教学时要激发学生用心去感悟、内化课文内容,放胆让学生去想象和联想,让学生能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中碰撞,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例如,《我的叔叔于勒》结尾处的空白,就可以要求学生由此展开想象:“如果于勒体面地回来了,结果会怎样?”这样肯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正像打开了潘多拉的匣子,同学们将会畅所欲言,讨论的场面该会是多么得热烈。
【参考文献】
[1]谢秀华.《成功:教育版》,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