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欢
课堂教学中,学生应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主体学习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基础,无论学生思维、智慧的发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的形成,都必须经过学生主体自觉参与的、全身心投入的学习活动来实现。唯有学生主体性的学习学习活动,才是提供学生发展的最佳途径和手段;才能实现多种潜在发展可能性向现实发展确定性的变化,而形成人的内在的素质。为此,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就是要创造出学生的主体性的学习学习活动,精心设计出有利于主体发展的学习学习活动,让学生作为主体去学习,在主体学习学习活动中完成学习意义与自我的双向建构,最终实现素质的发展。
在目前国内的小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依然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根本渠道。因此,我们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一、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学习的界定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的环境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教材为主要媒体,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而进行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有序的、主动的学生学习活动。主体性学习学习活动是以学生学习兴趣及内在需要为基础,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强调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以多种感官参与,亲身体验,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学、创造性地学,以学生能力为核心的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学习活动。
二、学生主体学习活动设计的原则
学生主体学习活动是教学情境下学习的主体学习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应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知识发展及学习学习活动本身的基本规律。为此,学习活动的设计按以下原则进行:
1.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及知识基础特征的原则。
2.学科素质教育的原则。
3.目标贴切性原则。
4.学习(学习活动)氛围和谐性原则。
三、学生主体学习活动的实施
教学本身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学习活动,而学生主体学习活动是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为基础的一种特殊教学活动。因此,除学习活动目标的确切性因素外,学习活动的外在方式以及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学生参与与对内思维两大因素直接影响学生主体学习活动的效果和质量,反过来,学生学习活动的效果和质量又直接显现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1.多样化、有效性的主体学习活动方式的研究。
(1)独立研究型学习活动方式。
(2)交往型学习活动方式。
(3)体验型学习活动方式。
(4)创新型学习活动方式。
2.充分性和有效性的教师主导作用的研究。
“教师主导”关键在一个导字上。通过研究实验,实验者在“领导、诱导、引导、自导”四个方面形成了主导策略,使教师主导对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创新性产生较大的影响作用和促进作用。
(1)“会领导”首先要做到让学生有五个明确:明确目标、明确学习活动内容、明确学习活动要求、明确学习活动形式、明确操作步骤。
(2)“会诱导”,允许学生未经同意在整班交流中自主发表个人见解;允许学生对教材和标准答案提意见;允许学生“冒犯”教师。
(3)“会引导”,引导学生会学习,会复习整理、会质疑问难。
3.培养学生主体学习能力时应做到:
(1)注重培养主体意识,增强主体学习的效果。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重视培养学生不随意苟同他人意见的精神,鼓励学生向同学、老师质疑,大胆发表独特见解。
(2)注重精心设计问题,提供主体参与学习的方法。主体性教学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发展独立创新的能力,这要求教师的问题设计要精心、灵活,既要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又要难易适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明确每一步参与的要求与目的。
(3)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激发主体人人参与学习。每个学生都应有均等的发展机会,教师应注重每个学生的参与,努力改变过去“主角少,陪听多”的局面。
(4)注重总结学习过程,提高主体参与学习的效益。教师除了用自己完美的设计向学生展示完全的学习过程外,还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规律,提出改进措施。
(5)注重多向信息交流,调控主体参与学习的进程。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才能实现有效控制,师生间、学生间形成多向信息交流网,有助于教师与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水平。
4.主体性学习中的课堂纪律问题。
主体性教学课题的研究中,课题组老师摆正了师生之间的主导与主体位置,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普遍有了提高。但在实践操作中,学生的纪律问题成了课题组老师探讨最多的话题。学生在课堂中实施主体性学习、获得了自主权之后,言谈举止比以往自由,于是暴露出课堂纪律松懈的现象。因此在教学时,我们提出了四个“不等于”:
(1)放手不等于甩手。
(2)自由不等于自流。
(3)万言堂不等于乱言堂。
(4)因势利导不等于千依百顺。
四、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亟需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教师亟需由知识提供者与传递者的角色转变为“变迁媒介者”的角色。如何调整角色并透过课程的设计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便成为重要的挑战。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意义,并非意味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重要性的降低。而是所扮演角色与工作重点的转变。过去教师比较着力于教科书内容的讲解、科学实验的示范引导与学生成果的评介,扮演一个知识授予者的角色。现在教师在教学上将较着重在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与学习经验、先设概念等,作为教学的起点,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则着重在引导、布置情境、架设学习框架等帮助学习者透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科学,教师扮演的是一个引导者、协助者的角色。
五、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师生互动,提倡尊师爱生、民主和谐
互动教学,互动的教学方式,学生将愿意主动参与学习并认真思考,这样才能创造出主观的知识,所以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过程中的催化者、支持者与协助者。如:一开始教师设计或安排创造思考问题的情境供学生思考;教师提问后,鼓励学生自由联想,发散思考,并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利用各种活动方式(写、说、演、唱等),让学生在做中学,边想边做,从实际活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能付诸行动;师生共同拟订评估标准,共同评鉴,选取最适量的答案,相互欣赏与尊重。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在解决旧问题的同时,新的问题也在不断地产生,所以需要我们这些教师不断地进行教学的创新,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