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教育赋予教师神圣的职责,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教会孩子,教好孩子是每个教师都在积极思考的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并让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以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线,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的疑难问题为情境,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学生通过预习、实践、讨论、思考、探索、交流及最后在课堂上的展示来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学会学习。在具体的操作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1.自主预习:还记得有一位前辈说过:“语文教学时,不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预习,别怕耽误讲课。”于是,在每一节新课之前我都给学生留出一节课多的时间预习,看是浪费了时间,实则却是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独立阅读文本,尽可能放手给学生,千万不要干预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自学中寻找知识点,我为学生们布置好预习提纲,采用“欲擒故纵”的方法,陶行知老先生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和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于是我要求:只要你不编造,不抄袭,可以“随心所欲”,学生紧张的情绪马上放松了,平时最不爱学语文的杨峰哲也兴奋了,自言自语说“哦,这么简单啊,行,那我也能写,也能做好预习了!”就这样,学生毫无压力的兴致勃勃的寻找思维的归宿,对文中的知识点及重点语句也开始积极思考了。预习提纲主要分以下几种形式:(1)基础知识。(2)词语解释—近义词、反义词。(3)抓重点语句理解含义。这是预习过程中的关键所在。我要求学生们在自己的预习本上至少写三个句子,然后写出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每个人看待同一件事物的看法是不同的,那么对同一句话,54个人也许会有54种不同的理解。在第5周时学生已经养成了预习习惯,最明显的是无论对文中那一句话的理解,都能写出点什么,而且表达的都比较清楚了。还记得班里有个男生读了朱自清的《匆匆》一文后,在抓重点语句理解含义时,写下了当时流行的一句话作为感受:“人的一生老短暂了,你看吧,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这辈子就过去了!”幽默风趣,耐人寻味。
2.合作研讨:在学生对文本知识有一个初步了解时就将自己的预习所得与小组内同学交流,这是学生个性学习的充分展示。我告诉学生们:“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小组内同学如果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与你找的句子一样,那么你必将从对方的理解中体会到更深层的意思。并要求学生们将答案重新整理在作业本上,同学们的语言积累与训练也提到了一个重点,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已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在研讨过程中我还让学生做到:一读、二品、三评,读别人的理解,品别人的语言,评彼此的语言运用与积累。
3.交流展示:教师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材的重难点,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具体环节如下:(1)导入新课,教师要根据每一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例如在教授《月光曲》一课时,首先播放《月光曲》的音乐作为音乐背景,然后教师深情的导入:在国外,有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的作品都是反映人民群众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他的音乐总是在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直到现在仍是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他就是贝多芬。对于他,你了解多少?就这样,以《月光曲》营造出优美的意境,洗涤学生的浮躁,使其能静心进入课文学习。(2)回顾全文:可以是文中的重点词句,可以使文章内容梗概,可以是学法的应用。同样是根据每一课的不同内容进行设计,通常是要回顾课文内容,这样,学生会对课文的文本进行整体感知,同时也会抓住文章的主线进行学习。(3)自主展示:这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在这一环节中,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含义,进而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道理是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学生找出自己认为重点的句子来写出自己的理解,讨论时围绕着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行讨论,交流时又是围绕这样的重点语句进行汇报交流。这样,对文本的理解就会由原来的肤浅意识逐渐变得深刻,而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也会变得更为有内涵,更会贴近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时,一名同学对一句话的理解还会引来其余同学对这句话不同意见的发表,这又是一个加深知识的过程。再者,小组间由于有了一个研讨的过程,所以每名同学的发表的看法都有代表性,但是小组之间又会有不同的意见,这样就自然会形成补充答案和你争我赶的势头,谁都不示弱,我也顺势将小组内同学的表现与班级管理制度相结合,为表现好的小组加分评优,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真正调动了起来,课堂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我想这正是“主体参与教学”的最好体现,学生真正参与了学习,那么再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对文中知识技能及情感目标的把握就会非常准确。
(4)质疑解疑:展示过程中还会有质疑解疑的过程。通常我会对同学们说,在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现在就将你的问题提出来,让我们大家共同讨论解决。这是,各个小组内的同学会将自己组内的问题呈现给大家,全班同学会针对一个问题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许答案不是唯一的,然而在共同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提高,同时也会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课后会多看课外书,积累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疑难问题的解决过程是学生自觉学习过程的延续,同时又是对文本知识主体参与学习做到了首尾呼应。例如,曾经有一个小组里的问题是:“说明文有哪些特点?”在学完了《只有一个地球》后,学生们通过分析文中具体的语句已经感受到了本文的写作特点及采用的说明方法,讨论交流后,问题迎刃而解,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又使得记忆更为深刻。
(5)抒发感受,总结:主要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每一个课文后的想法,目的是将课文知识及时迁移并且进行内化,鼓励学生懂得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
交流展示环节是主体参与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讨论是基础,而展示则是这种模式成功实施的关键,教师要专研教材,要灵活把握教材并正确实施把握教学的三维目标,同时还要提高教师教材应用设计水平,找准学生起点,提高教学艺术,使阅读教学不断进步。
4.提升能力:拓展了学生语文知识面,学习作者写作方法等,在教学《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文时,教学最后,我出示了句子“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______”让学生照着文中的模式,补充课文以外的自然物。学生在课后则会联系生活补充内容。这样,学生将课堂所学向课外延伸,讲课外所得运用的课堂中,使课堂内外有机结合,促使认识的深化。时间长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提高,写作能力便会有更大的进步。
这种自主探究,合作研讨的教学模式给我的学生们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孩子们的收获和成功就是我的工作动力,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我还要多读书,勤于思考、总结,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实现自主与合作交流的完美结合,这仍是我在今后不断探索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