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校友资源开发问题及对策探究

2016-05-14 12:23关雯文
关键词:校友资源新建本科院校对策

关雯文

摘 要:校友资源是校园文化培育的重要基因,校地互动的重要媒介,其开发工作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题中之意,是打造品牌、凝练自身特色的必然要求,网聚社会力量、弥补自身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校友工作边缘化、无序低效、工作的功利化取向及资源开发后劲不足是新建本科院校校友资源开发的主要问题。从“资源战略”角度认识其意义,以校友为本,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及工作机制,理清校史脉络,提高校友工作者素质、推进特色理论研究是主要对策。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校友资源;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8-0064-03

1999年始,一批新建本科院校在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应运而生。有学者统计,截至2013年,我国共有新建本科院校358所、独立学院292所,占全部本科院校的55.6%,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其所占比例还会进一步上升[1]。在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宏观视野中,这批院校已成为中坚力量,其相关研究需引起重视。然而,正处于“转型”期的新建本科院校仍面临着诸多矛盾和困扰,校友资源开发更是处于刚起步的阶段。

一、新建本科院校校友资源开发的意义

国内关于校友资源的最早定义,可以溯源于清华大学的几位学者:“校友资源是校友自身作为人才资源的价值,以及校友所拥有的财力、物力、信息、文化和社会影响力等资源的总和。”[2]可以看出,校友资源实际上是以校友为集结点的、多种潜在社会资源的综合体。校友资源的充分开发,对正处于定位转型期的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具有战略意义。

(一)学校内涵建设的题中之意

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对新建本科院校意义深远。校友资源开发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题中之意,作为与学校其他工作紧密联系、复杂而又相对独立的工作,它是学校发展由外压驱动向内伸驱动转变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尝试,也是学校“软实力”挖掘、凝聚、彰显的一种表现形式。校友资源开发机制的形成过程,与高校建立和完善与社会良性互动的新体制、新机制的形成过程是同步的,必须经过一定的时间积淀,才能逐步形成一定的社会效益。

(二)打造品牌与凝练自身特色的必然要求

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办学特色不仅是原办学历史中积淀的办学特征及风格,更是其在紧跟时代步伐、锐意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气质。学校要与社会顺利进行物能交换、凝练自身特色,其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利用广大校友形成的庞大的公共关系网。因为走出校门踏上社会的校友,是学校向社会散发出去的一张张名片,是学校联系社会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学校拓展办学资源的重要途径。

(三)网聚社会力量、弥补自身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

新建本科院校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后,办学资源瓶颈也逐渐显现。在投资渠道多元化的环境下,呼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的倾斜力度固然重要,但学校主动从社会获取资源,是更为高效的途径。校友资源本身即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其内在潜藏着物质资源、教育资源、信息资源、产业资源、关系资源等多种“资源矿”。美国密歇根大学校友会前任执行董事罗伯特·弗尔曼认为:“对于大学而言,院系、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都仅仅是暂时的‘居住者,只有校友才是母校永久的支持者和拥护者,是学校发展的决定因素。”[3]重视校友资源这一学校发展的宝贵财富和强大后盾,是新建本科院校提高办学效率,从而强化竞争优势,最终实现大学社会总价值的必由之路。

(四)校园文化培育的重要基因

校园文化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精神动力,其培育的过程是一个自觉追求价值、高度自主创造的过程。有学者认为,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上仍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过于追求物质文化建设而忽视了校园文化精神;制度文化不健全,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多种文化交织,融合及认同不够;院校文化建设呈现浅表化和形式化,层次、品味不高[4]。

校友文化本身即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一般校友都有“追忆逝水年华”的冲动,在追忆青春岁月回报母校的各类项目、活动中,不仅已经毕业的校友们能体会到精神层面的归属感、幸福感,而且在校师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心灵也得到触碰。由此,校友、在校师生很容易在这样的氛围中因共同的知识、记忆而达成思想共识,并以学校主人的身份来参与母校愿景的规划。校友是学校延续的血脉,校友资源是培育校园文化的重要基因。

(五)“校地互动”的重要媒介

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设在市地级城市,与地方有着紧密的、天然的联系,这正是该类院校在与传统学术型大学竞争的过程中得以错位发展的关键。校地互动的过程是物质流、人力流、技术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在学校和地方之间不间断地交换和流通的过程。资源交换流通得是否顺畅,“人”是隐形的,却极为关键的因素。对这类本科院校来说,广大校友遍布在地方的各行各业,以感情为基础、用沟通做纽带,与他们建立紧密的联系,校地互动的循环将更为顺畅:学校不仅在人才培养培训、 科技服务及文化资源服务等方面大有可为,并且理顺了获得各种办学资源的途径,这必将拓展学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空间,从而获得发展的无限活力。

二、新建本科院校校友资源开发现状与问题

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校友资源是一座潜力无限的巨大矿藏。今天,各种高校评估体系不断改进,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把“校友捐赠”纳入其中。然而审视当前这类院校的校友工作,大多处于被动自发状态,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一)学校决策层对校友资源开发意义认识不够,校友工作边缘化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大变革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是典型政策助推的产物,多是由办学历史长、基础不错的专科院校升格或是由几所层次相同或相近的学校合并升格而成。而今,面对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总体策略,这类学校正在努力探索“转型”的特色发展之路。因其实际水平距离“本科”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学校决策层更愿意把精力放在时间短、见效快、回报率可以精准测算的工作上去,校友资源开发这种需要耗费大量精力、长期投入的工作自然得不到青睐。当前几乎所有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校友工作都徘徊在边缘化的尴尬处境。

(二)工作机制尚未形成,开发无序低效

开发校友资源,科学的工作机制是保障。由于建校时间短,新建本科院校无法到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校友会”以取得独立的法人资格,只能以“校友会工作办公室”等形式依附于学校的校办、发展规划处等其他部门,而校友工作在这些部门年终工作量考核中所占权重并不大,当与部门其他工作冲突时,往往让位与其他工作,校友会工作办公室的职权无形中被弱化。且因人手少,资金匮乏等原因,校友活动的展开需要依托二级学院,因“校—院”这种科层管理形式特有的弊端,学院的积极性很难充分调动,这又折损了校友工作的效率。

(三)校友工作的功利化取向,校友文化积淀难以形成

与欧美大学相比,由于缺乏校友文化的积淀,我国大学的校友工作普遍存在功利化取向,这在新建本科院校表现尤甚。学校每当需要校友配合阶段性工作时,就千方百计联络校友,希望校友能够倾其所能为母校做贡献,任务结束后,不再思考如何更好地为校友提供服务。学校潜意识中把校友分为三六九等,往往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少数在社会上有一定声誉、社会地位的校友身上,以期后期求助的方便,工作目的功利化取向十分明显。这种短视的“挖矿”式的校友资源开发行为,虽然短期内收益显著,但从长远看,不利于校友与母校的良性互动,校友文化积淀难以形成。

(四)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开发后劲不足

欧美等国的大学,校友工作举足轻重。目前国内介绍欧美大学校友组织类型、校友活动、校友会的日常组织机构和运作模式以及研究校友捐赠的文章很多。但因特有的“国情”所限,国外的理论和经验虽可借鉴,水土不服的问题不可避免。国内一些学者也试图用公共关系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等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对校友工作进行阐释,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毕竟校友工作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殊性。因此,总结校友工作经验并升华为科学系统的理论,是校友资源开发从随意性、经验型、分散化走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必由之路。

三、加强新建本科院校校友资源开发的对策

美国学者约瑟·克林斯认为:“校友工作有两个工作原则:通过一些高质量的计划为校友服务,同时为学校的需要提供服务。”[5]新建本科院校校友资源开发是建立在“学校”和“校友”两个交叉维度上的系统运作过程。

(一)从“资源战略”角度认识校友资源开发的意义

大学之间竞争的实质是资源竞争。由于历史短、底蕴不厚、知名度不高,新建本科院校办学资源竞争处于劣势地位。因此,获取资源、创生资源是该类学校内涵发展的第一要务。办学资源本身即是一个动态概念。校友资源是学校办学资源的潜在的无限矿藏,开发利用好校友资源,学校将得到高效和丰厚的回报。有学者认为,从校友资源的价值体现角度来看,校友资源可分为品牌资源、育人资源、信息资源及财力资源四个层次[6]。新建本科院校必须从学校“资源战略”的高度出发来认识校友资源开发的意义,因为学校的办学资源就在于对校友资源等大学自身潜在资源的开发。

(二)强化以校友为本理念,确保校友资源的永续开发

校友与母校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学缘联系,这联系使其本科阶段入校之始就对母校怀有特殊的感情。悉心培育好学子与母校之间情感的种子,让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期间感受到师长的殷殷教诲,体验到学校的人本化管理,浸染到学校健康蓬勃的校园文化氛围,这一情感的种子历经时间的积淀和岁月的冲刷,很容易演绎成浓重的校友情结。

校友工作本身即是育人工作的延伸,以校友为本,更多地表现为校友的关心和服务。校友需要母校,母校不仅是学子们“终生学习”的最好场所,也是其永远的精神家园、价值坐标;母校需要校友,校友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能够为学校提供各种资源,更在于他们是学校历史得以延续的血脉和未来前行的动力。善待校友不仅仅是一种“投资”,更是一所学校对自身校史文化的敬畏和尊重。

(三)健全组织机构,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

对于正处于“转型”、“创型”期的新建本科院校,首要问题是高校管理体制的重构与优化,这对于校友工作是一个契机。因为健全的组织机构、高效的校友工作机制是校友资源开发事半功倍的捷径,学校应趁学校体制机制改革之机有意进行倾向性谋划,把校友工作从对其他部门的依附中剥离出来,以更好地发挥联系校友的职能。

要实现组织目标、提高组织效率,就必须使组织内的各部门和人员有机结合,从而产生良性的聚合效应。如果说组织机构是校友管理工作运行的内在基础,那么运行机制则是校友管理工作的潜在根据。校友工作本身就是凝聚人心的工作,搭建协调、灵活、高效的工作机制,形成从学校到学院、系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校友工作网络。如此,才能降低学校内部的协调成本,提高校友资源开发的效率。

(四)理清校史脉络,为校友资源开发寻找突破口

校史记载了一所学校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是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清校史脉络,是校友资源开发的重要突破口。校史是一部由薪火相传的大学人精神书写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史,校友的故事是这部奋斗史可圈可点的精彩篇章。正是富有历史感和真实感的校友们的鲜活事迹使大学精神得以形象化和多彩化,从而形成激励在校师生和增强校友对母校的认同感和凝聚力的隐形而强大的力量。

新建本科院校历经升格、合并、调整、更名等形变的客观现实,为校史工作的梳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对校史的整理、研究与挖掘过程,也是学校对校友文化“血脉”的认识和凝聚过程,新建本科院校的校友资源开发工作不妨以学校转型升级前的几校校史为突破口。学校档案、校史文献、音像资料甚至在校师生的口口相传都是完善校友信息库的信息源,需予以重视。

(五)提高校友工作者的专业素质,推进校友资源开发理论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校友工作的人员配置,通常只有一两名专职人员甚至许多学校是由其他部门人员兼任的。由于人员编制等问题,校友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短时间内很难解决,最有可能和务实的途径,是提高校友工作者的专业素质。高校校友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应该包括基本素质、专业技术素质和管理素质。

目前国内有关校友资源开发的研究非常少,而关于新建本科院校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对新建本科院校校友资源开发特色进行理论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理论源于实践且高于实践,对校友工作的实践指导和预测意义是不可估量的,需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陈小虎.论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兼谈创建新 型应用型本科[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

[2]贺美英,郭樑,钱锡康.对高校校友资源的再认识[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6).

[3]Charles H.webb.Handbook for Alumni Administration [M].Advancement and support of Education,New York,1988:6.

[4]温淑环.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河北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5]Joseph Pettit,Larry M.Litten.Improving Institu- tional Performance and Better Serving Alumni [M].New Era of Alumni Research,San Francisco, 1999:23.

[6]谢晓青.高校校友资源开发与运用研究[J].高教探索, 2010,(2).

猜你喜欢
校友资源新建本科院校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校友资源有效利用下的高校学生就业创业课程建设
校友资源有效利用下的高校学生就业创业课程建设
探讨校友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校友会就业基地”模式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