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萍
【关键词】 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8—0086—01
美术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对学生的审美情趣、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有很多益处。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初中美术教育,然而目前农村初中美术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一、农村美术教育的现状
1. 很多农村初中没有专业美术老师,美术课形同虚设。由于多种原因,从事美术教育的老师很少,尤其农村初中奇缺,目前依然紧缺,平均一个学校占不到一个专业美术老师。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只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和升学率,很多学校不开设美术课,即使开设也形同虚设,美术课由其他学科老师挤占。现在虽然国家要求开足开齐课程,但许多学校还没有转变固化的思维,美术老师也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工作上敷衍了事,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美术的兴趣。
2. 家长观念的误导。在孩子入学前,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而在上初中后,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这就使孩子错误地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于是学生原有的天性被扼杀。家庭构成社会,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社会环境:画画是玩,学习成绩是重要的;而只有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才去学美术。并且很多人对学美术的学生抱有偏见,误认为他们不爱学习,贪玩。他们忽略了孩子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从而只要求孩子文化课成绩好,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强制其学习不感兴趣的文化知识,这样就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二、培养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策略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产生求知需求和进行主动学习的基础和原动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从而增强美术的吸引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1. 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美术作品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它也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的一种表现。学生对事物的认识需要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因此,教师就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激发其热情。
比如,在画人物线型课堂上,当我要求画女同学头像时,有个别学生提出要画男同学,有的还要画自己喜欢的人,等等。我冷静地想了想:要求画男同学的可能觉得自己能画得更好;要求画自己喜欢的人是因为他最熟悉,能画得更好。如果这时我不顺着他们,就会使学生的绘画热情受到挫伤。因而我大胆地让他们自由创作,让他们从最感兴趣的事物入手进行绘画,并对他们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然后再要求他们完成作业。学生的热情很高,作品也很令我满意。可见,我们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 美术教学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教师应将美术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尽力构建生活化的美术课堂,以身边的细小描绘生活的绚丽,使学生感受到美就在身边,从而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例如,齐程翔的油画《都市早安》是一组反映清晨人物户外活动的摄影作品。这些作品以清晨特有的情景入画,如晨练、升旗、朝阳等,教师可引导学生发现经常发生而又容易被人忽略的生活细节中蕴涵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洞察力。如,我让学生用自己的作品来描绘清晨,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太阳初升》《晨练老人》《晨读》等贴近生活的题材。
3. 开展美术课外写生实践活动,增强美术教学的趣味性和开放性。要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还应积极开展课外写生实践活动,这样既能使美术课堂变得有趣味性和开放性,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绘画创作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比如,在秋天,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察秋天的乡村景色,要求学生依据所观察到的自然景色描绘出自己最喜欢的一角。通过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一方面增强美术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开放性,使学生变得乐于参与,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