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来新疆投资最看中新疆的主要是两点,第一是“政策”,第二是“一带一路”机遇下向西出口的市场前景。在记者一路走访的过程中,第一个引力源不断得到证实,而第二个仍然存在于大多数人的口头和心间。
然而,当记者来到精河时,听到的第一个重磅信息就是关于“向西出口”。一个多月以前,精河工业园区海鹰地毯有限公司一批5200条共计15000平米的卡通动漫地毯送上了从阿拉山口口岸出口至德国汉堡的列车,成为了新疆地产纺织品首个搭乘西行班列至欧洲的第一笔订单。精河工业园区管委会园区服务中心主任王斌告诉记者:“从阿拉山口岸出去到德国比走海运节省整整一半时间。”而这第一笔订单出于精河工业园区离不开精河县优越的地理位置。
善用“地利”引各路豪杰
精河县地处北疆交通要冲,距全国陆路第一大口岸—阿拉山口口岸75公里,距中哈边境合作区—霍尔果斯口岸280公里,连霍高速和第二亚欧大陆桥穿境而过,使精河处在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和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的出境铁路、公路交汇处,成为“东联西出、西引东进”战略的黄金枢纽。得益于这种“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2014年在新疆布局纺织服装产业时,精河工业园在当时纺织基础并非十分雄厚的劣势下仍然被纳入“三城七园一中心”中的七园之一。
王斌告诉记者:“精河工业园区总共规划了9.9平方公里,主要确定了纺织产业功能区,建材制造加工产业功能区,服装、服饰产业功能区,农副食品加工功能区,盐化工产业功能区等五大产业发展功能区。五大产业发展功能区中纺织产业功能区规划面积4.62平方公里。目前各功能区共入驻企业52家,其中纺织服装企业22家,已建成投产9家,拥有年产20万锭纺纱、100万平方米机织地毯、30万套服装、6000吨合股捻线生产规模,正在建设30万锭纺纱、1.2万吨捻线、400万平方米机织地毯、3000万平米织布、200万件服装加工生产线以及毛纺、化纤、球类、布袋包装等15个纺织服装项目。”
用精河县人的话说,精河是从2014年才开始了纺织建设的漫漫征途。
来到精河工业园,记者看到的大多是一个个施工现场,几乎所有的项目都还在紧张地建设之中。基础设施建设与企业厂房搭建同期进行,道路绿化在灼灼烈日下显得有些无力。但是走进已经开工生产的企业则又是一番热闹景象。
楚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精河工业园区纺织类项目中投资比较大的企业之一,其总经理徐国红告诉记者:“楚新农业是由湖北襄阳汇源农林股份有限公司出资兴建的。”汇源农林在湖北是一家生产油脂等农副产品的著名企业,近年来农副产品市场越来越饱和,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决定开辟新的经营领域。“其实我们之前一直都和纺织有些沾边,也一直和新疆有业务联系。过去我们经常来新疆收购棉籽,也和我们当地的织布厂交情深厚,2014年听说国家要在新疆发展纺织,刚好我们又在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一拍即合就决定了。来新疆搞纺织。”徐国红告诉记者。
走进楚新农业的车间,经纬立达等国际一流设备映入眼帘,徐国红告诉记者:“目前万锭用工15人左右。”据悉,楚新农业在新疆总投资约1.9亿元,总共实现10万锭纺纱、3000万米织布以及100万套服装的生产能力,徐国红说:“预计今年年底纺纱全部投产,明年年底所有项目全部建成。”
从楚新农业的投资规模和经历来看,楚新农业是要实现从棉花种植到收购扎花,再到纺纱、织布、服装以及棉籽榨油等一系列围绕棉花衍生的全产业链的综合性企业。徐国红告诉记者:“计划明年年底实现10万亩棉花种植合作社和土地流转,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值20亿,利税2万元,带动就业1000人。”
鑫金源是记者在精河走访的第二家棉纺企业。这家企业是在园区之外的本土企业,多年来发展中规中矩,记者到访时接受采访的是这家企业新的东家,一个精河当地年轻的80后老板。他告诉记者,自己之前在乌鲁木齐一家棉纺厂工作,看到家乡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和哥哥一商量,两人决定回家干纺织,紧接着就收购了这家本土企业,开始了创业之路。“我们把企业之前的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更换了主要的零配件,改进了工艺,又新进了一些全新设备,目前一切运转良好,订单不愁,愁的是没有棉花。”这个年轻人告诉记者现在他们兄弟俩每天都在四处奔波收购棉花,创业之路既辛苦又充实。
秉承“人和”做最优服务
记者到访鑫金源时负责人不在,王斌很快拨通电话进行沟通,他开玩笑说:“这些企业老板的电话我几乎一个不落全背得下来。”
这个细节并非是为了说明王斌记性好,在其背后有着精河工业园区干部的辛苦和敬业。王斌告诉记者:“为了更好的服务企业,精河工业园成立了精河工业园区管委会,抽调精干力量充实队伍,推行县级领导联系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科级干部赴重点企业挂职、园区服务中心全程跟踪服务机制。”也就是说,每一个入园企业都一个明确固定的园区服务人员:“毕竟很多企业来到新疆人生地不熟,许多事情办起来,沟通起来不是很顺畅,有个当地人专职服务效率会高很多。”王斌说道。
记者了解到,这样的跟踪服务机制落实非常到位,纷纷受到企业的赞誉,甚至有些局级领导的办公地点已经长期设在了企业,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驼露地毯就是如此。记者来到驼露地毯时,精河县招商局副局长已经在企业进行点对点服务一段时间了,其告诉记者从企业项目落地到厂房建设、设备安装调试、开工生产他们都要驻厂配合,主要是要:“做好保障服务,让企业在这里更加顺心的生产经营。”记者获悉,精河工业园区结合不同产业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不同的经营模式,针对地毯的手工环节推行了“企业+农户”的生产模式,并针对性开展培训,既解决了企业用工问题,又实现了农牧民就地就近稳定就业。
除了地毯企业,精河工业园还引进了服装加工企业。精河维郎是精河县在山东威海引进的服装加工企业,主要业务是外单加工并拥有两个自主品牌威朗法兰和伦敦雾,公司是BURBERRY、ZARA、TOMMY等全球知名品牌的代工商。记者来到维郎时其工人正在赶制一批销往巴西的品牌棉服订单,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培训这里的工人做出的衣服质量都能达标,现在的问题在于招工。”不同于南疆,精河闲散劳动力并不富裕,王斌告诉记者许多工厂的工人都是从南疆四地州招来的。
抓住“天时”创“产业用纺织品”加工基地
记者在精河走访了棉纺、地毯、服装加工企业,这些是已经形成一定实力的产业,而未来精河在全疆纺织厂产业布局中有着更加明确的定位。
精河县常委刘光勇告诉记者:“2016年初精河被定位为‘自治区产业用纺织品向西出口加工基地,是自治区仅有的两个产业用纺织品出口加工基地之一。”自此,精河将在产业用纺织品领域的建设上加大力气。刘光勇告诉记者,就在记者到访前不久,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刚刚前来调研,并与精河签订了战略合作,充分利用协会资源及专业服务助力精河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与此同时,精河工业园已经申请了在原有面积之外的3平方公里,专门用于产业用纺织品园区的打造,产业用纺织品协会也已经编制了发展规划。
刘光勇说:“我们要充分借势,借力,借位,抓住机遇发展精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