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洁
校长作为学校的行政最高责任人与学校工作的全面引领者,其责任之重大、行为意义之显著、日常工作之艰辛显而易见。随着忙碌工作的日复一日,职业的倦怠与现实的无奈渐渐地让他们不再动力十足,工作找不到方向。感到无依无靠。校长专业标准为校长的工作提供标尺、强心剂与指南针,它既是校长每一个决策与行为的指挥棒,也是衡量校长工作的检验卡,同时也起到定心丸的作用。本文梳理了美国最新版本《教育领导者专业标准:2015》中涉及价值教育的内容,以期对我国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的改进有所启示。
美国学校领导者专业标准目前共有三个版本,分别是1996版《学校领导者标准》(Standards For School Leaders)、2008版《教育领导政策标准:2008》(Educational Leadership Policy Standards:2008)
与2015版《教育领导者专业标准:2015》(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Leaders:2015)。
第一个标准《学校领导者标准》制定于1994年,发布于1996年。那时,美国的《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A Nation at Risk:The Imperative for EducationalReform)报告已发布十一年。在美国基础教育界引起广泛热议与影响,强烈推动了美国的教育改革,将人们的关注点引向教育专业发展、教学成果与学生学业成就方面。这一关注转向也影响到校长的专业素养及其要求。虽然那时美国各州已有相关校长资格认证制度,但各州标准的不一致以及对校长具体要求的有待明确,第一个《学校领导者标准》于是在来自大量教育者的共同修订下诞生了。该版本标准“阐明学校领导者角色、本质,建立学校领导者绩效评估体系,发展出建立愿景、引领教学、组织管理、公共关系、个人品德、对社会环境影响等六方面标准。”虽然这一版标准提到校长个人品德。但忽略学校中整体价值教育的重要性。2008版的《教育领导政策标准:2008》更强调学生中心,在《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的影响下关注每一名学生的成功,但依然未系统、严谨提及价值教育与学校价值观。只是针对上一版批评声音中“未明确校长工作与学生成就关系、缺乏对校长多样角色考虑、缺乏实证研究数据及规定过于细致”等问题进行修改。但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快速变化,学生特点、对人才需求以及社会道德状况、政治经济形势等都发生剧烈变动。学校领导者不仅需洞察变化,更面临强大挑战。在此背景下,《教育领导者专业标准:2015》(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Leaders:2015)应运而生。
美国中小学领导者专业标准从一开始的1996版《学校领导者标准》便注重吸纳不同教育角色的多种声音,全面吸收各方理解与建议,保证大样本的实证数据以使标准更加科学、可实施。2015版《教育领导者专业标准:2015》的修订在全面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展开。听取学者与1000多名不同地区学校领导者的声音。美国小学校长协会(NAESP)、中学校长协会(NASSP)、学校管理者联盟(AASA)也参与到对标准制订的指导中。还需提到的是,2015版《教育领导者专业标准:2015》的制订并非纸上谈兵,它以真实生活经验为依托,将真实生活中校长、教师与学生的应然、实然诉求表达得异常清晰。这不仅与美国同一时期价值教育的转型有相似性,同时也是社会环境转变的一种适应。更为标准中重视价值教育的转变奠定基础。
美国2015版《教育领导者专业标准:2015》内容涵盖与学校领导工作相关的若干相互依存的方面,包括领导质量、工作价值等方面内容,所有这些均与学生的成就紧密相联。此标准共有十项内容,分别是:1,使命、愿景与价值观;2,伦理道德与职业规范;3,平等与文化影响;4,课程、教学与评估;5,关怀的社区氛围与对学生的支持;6,学校教师的专业能力;7,对教师与学校员工的专业支持与建设;8,家庭与社区的有效参与;9,执行与管理;10,学校改进。这十项内容并非孤立各行其事,而是互助互持地为每位学生的学业与个人全面发展而运行。2015版《教育领导者专业标准:2015》对这十项工作的关系进行梳理,将前九项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可以看作学校中与学生学习最直接相关的工作内容,包括第四项“课程、教学与评估”和第五项“对学生的支持与关怀”。学生只有在学校领导者提供的安全的、关怀的、支持的学习环境以及丰富严谨的课程、指导与评估中才能学好。当他们真正亲身感受到这种幸福感时,自然也会将支持与关爱传递给他人。第二大类是与学生成长相关的重要他人及其实践。包括第六、第七、第八与第九项。要想建设一个良好的学习之所。学校领导者不仅需要丰富课程,打造学校环境,还要建立支持系统网络,将所有教师、相关工作人员、家长、社区全部调动起来完善实践。所有实践均在学校价值观的引领下完成,这就引出第三大类,即2015版《教育领导者专业标准:2015》相比之前标准具有巨大进步的地方——重视学校价值观的建设与引领。第三大类包含第一、第二与第三项,是学校全部工作的基础与依据。而所有这些最终促进学校的进步与发展,其关系如图1所示(见下页)。
在逐条阐明十项标准时。有关价值的前三项放在标准最前面,足以见其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性。校长应对其保持高度敏感与理解。同时,逐一具体、细致的阐述也让校长更有方向感,明确其具体行为。在“使命、愿景与价值观”中规定,有效的校长领导“为了成就学校高质量的教育、每名学生的学业成就与美好人生,应明晰、倡导、培养价值观以此来明确学校的文化,使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成为可能。支持学生的每个发展,在教育中践行平等、包容、开放、关怀、信任与社会公正并持续改进各项实践,时刻使整个学校达成共识,教师愿意投身其中,使学校的各个方面都以此为根基追求更好的进步。”如果说“愿景、使命与价值观”侧重目标,那么“伦理道德与职业规范”则约束校长行为。“校长的个人行为应始终是道德与专业的,无论在制订、推行学校政策方面,还是与他人交往时亦或管理学校资产等工作中都要践行诚信、公平、透明、信任、合作、节俭、坚韧、好学的态度。”在将每个学生置于教育中心,承担他们的成长发展时,校长们都要保有与他人良好沟通的能力,做好榜样示范。在“平等与文化回应”这一项标准中。标准特别从文化角度提出对校长与学校工作的要求。理解个体文化与传承社会文化是推行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多元文化现状下尊重每位学生的前提,故校长应“在教育过程中认识、尊重且善待学生的长处、多样性与文化特点。保证每名学生都可以获得学习机会、教师指导、充分的学习资源与社会支持。用不带偏见、积极、公平的态度引导学生的不正确行为。制订没有任何偏见的政策。对学生的种族、阶级、文化、语言、性别、性取向与身体状况等一视同仁。”
除此三项直接涉及价值观的标准外,其余标准中也贯彻了价值观的要求,整体与部分环环相扣、相互呼应。第四部分“课程、教学与评估”中提到,“所有课程、教学与评估的相关实践都需要按照学校的使命、愿景与价值观进行,同时承担文化的理解与传递。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热爱学习的兴趣,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同自己学习者的身份,形成健康的自我。”在“建立支持与关怀学生的校园氛围”中,标准提到要“建立一个安全的、关爱的、健康的学校氛围使其满足学生在学业、社会感、情感及生理的需求。”其中,社会感与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价值观的必要条件。在此环境中,学生被理解、接受、珍视、信任、尊重、关爱以及被鼓励成为一个积极的学校成员。在“为教师与员工提供专业环境”中,标准提到校长应建立一个与价值观相一致的职业文化氛围,使教师们不仅投入其中而且理解、认同、愿意抱持这样的价值观作为教育目标并以身示范,不论是对待学生,还是在与其他同事的相处中均践行开放、关爱、信任。而关于学校改进的标准提到,学校的进步需要不断以价值观为依据而自省吾身,有时甚至需要对价值观本身进行思考。
美国除有《学校领导者专业标准》外,还有一份《教育领导项目标准》(Educational Leadership Program Recognition Standards:Building Level),这份标准是为培养校长人选的课程项目而制订,作为校长候选人的评判标准,反映了校长工作的重心。同时由于其在2011年制订并发布,为2015版《学校领导者专业标准:2015》的制订提供思路。
《教育领导项目标准》非常重视对校长价值观的培养,也重视学校中价值教育的建立。标准中提到“校长应促使学生不仅理解诚信、公平等价值观。同时要付诸实践,以此价值观为行动准则,用道德的心与行为建立自我意识,不断反省以确保其完善成长,获得个体与社会成就。”要做到这些就需要一系列具体的支持行为跟进,主要体现在该标准中教授的知识内容与领导力专业技能两方面。在内容上,“帮助校长候选人不断理解相关价值观,懂得价值含义并与自身行为相联系;懂得道德的行为、学校文化与学生成就之间的关系;感悟道德行为与自身领导的关系;在学校策略的决定中产生道德与合法结果。”在领导力专业技能方面,项目应教会校长“制订以价值观道德标准为基础的领导平台;在道德实践中分析领导决策:在制订、实施和评估学校政策与程序时使其支持民主、公平与多样的价值观;在宣扬价值观时采取适宜的教育沟通方法,不断审视、勇于批评、及时调整学校的政策与做法以实现价值观的养成;发展弹性价值观,即使实施受阻,也要在逆境中坚持。”此外,该标准还在附录中为校长候选人提供了大量的专业参考书籍,以期校长成为更专业的思考者与研究者。
美国2015版《教育领导者专业标准:2015》与美国1996版《学校领导者标准》及2008版《教育领导政策标准:2008》相比,第一次明确提出学校需要设定实施价值教育并将其作为教育工作的统领,这是美国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发展过程中的进步。2015版美国《教育领导者专业标准:2015》中价值观的注入与整个学校工作思路的调整为我们带来丰富启示,总结如下。
第一,标准本身的调整及价值观的注入说明教育标准制定者意识到校长对于学校价值教育推行的重要性。“校长在他们所在的学校环境中应扮演最专业、最具意义的角色。他们所抱持的价值观决定了其所在学校的价值成就,决定学校的文化氛围与学生的人生幸福”。在2015年发表的由英国伯明翰大学银禧品格教育中心(Jubilee Center ofCharacter Education)撰写的《英国学校品格教育研究报告》(CharacterEducation in UK Schools Research Report)也指出,“学校管理层,尤其是校长应在学校政策制定、课程设置、文化建设、教师培训等多方面工作中主动引进、支持并促进道德或品格教育”。美国品格教育领导者托马斯·里克纳(Thomas Lickona)也曾建议,“价值教育需要道德领导者。若想学校中的品格教育满足社会对它的要求,必须有一个领导者,即校长。在他的领导下,学校制定并实施符合其学校特点的长远规划与方案。”校长对学校中价值教育的实施与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引领作用。《教育领导者专业标准:2015》作为促进校长专业发展、提升校长专业素养、规范校长工作职责、为校长工作考核提供评判标准、实现教育目标、推进教育深化改革、完善学生全面成长的依据也必须涉及、规定价值教育的相关内容与标准。只有这样,价值教育才能从校长层面有所推进并落到实处。
第二,多领域专业人士共同完成标准的制订,为标准的科学性与针对性打下良好基础。上文中已经提到,美国2015版《教育领导者专业标准:2015》的制订,参与者从学者到一线教师再到退休教师顾问、咨询人士、家长及普通民众,集多方于一体。多样声音的参与不仅使标准对所涉及内容的理解更加准确,同时对真实教育生活状态与存在问题的熟知可以令标准给出正确、具体、可操作的实施程序。也正因为多方专业人士的参与,标准对于新加人的价值观教育有正确的理解与认知。
第三,标准将价值观作为学校工作的重心是正确理解价值教育的体现,也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与教育之关系的体现。我们看到美国2015版《教育领导者专业标准:2015》中将与价值观相关的条目放在所有条目的最前面,表明价值引领是学校工作的首要前提。近几年,价值教育在各个国家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价值教育并非学校工作的一个分支或一个部分,而是学校全部工作的统领。任何一个教育行为,不论哪个学科,不论课上亦或课下,皆蕴藏着价值倾向,包裹着价值教育的契机。另外,更新学校领导者标准是因为,不论是时代特点、社会发展、教师专业水平亦或学生成长样态,它们都在时间的推移中发生变化。我们需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处理学校工作,对校长的专业性进行规定。面对当今错综复杂的社会以及层出不穷的青少年问题,将价值观提上日程迫在眉睫。而鉴于价值的引领性与全面覆盖性,对于价值教育的重视不光是品格教育政策需要改善的,也是学校领导者标准及校长培养项目标准中需要关注的。
第四,美国2015版标准清晰阐明学校价值观、价值教育与学校其他工作之间的关系,同时在其他工作中渗透学校价值观,使学校的全部工作保持思想与行动的一致。上文中我们已经通过文字与图表将价值引领与课程、教学、人员专业素养提升、学校管理及学校改进间的关系阐述清楚。
学校中所有的教育工作实质上都是一种价值教育。课堂教学是其中的主要渠道,学校中的主题活动、社团活动、家校合作、社会实践都是直接的价值教育形式。很多教师并不了解价值应如何推行,简单地认为只有教材上涉及价值观培养的教育才是价值教育。这个时候就需要校长不仅能够正确认识、理解价值教育,还能够将这一理念传递给教师,对其进行培训与专业支持,使教师不仅会教知识,也具备价值教育的专业性。在价值教育中,当我们希望学生可以给予他人及社会支持与关怀时,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支持与关怀,而这一点最明显也是最可能实现的就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兴趣的关怀与支持。另外,校长们还需明白学校中不仅蕴含着直接的价值教育,同时也暗藏着隐性的价值教育。换句话说,即除说教与指导外,师生交往、学校文化、校规校纪以及学校管理与运行的方式本身也起着价值教育的作用。因此校长需要在文化建设、财务管理、学校规章制度建立以及处理与学生、同事的关系时做到自己倡导的价值观要求,而这就要求校长本身是表里如一,行得正坐得端的人,同时也要将自己这份教育工作作为自己的事业而非谋生的手段。
第五,美国2015版《教育领导者专业标准:2015》中“以人为本”的目标导向促进价值的发展与推行。该标准格外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需求。整个标准多次出现“保证每一名学生受到良好教育”、“教育工作为学生的未来做好充分准备”的字眼。同时每一项标准都会提到这项标准是为了学生的学业成就、完满人生与幸福。在具体的要求中,也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表述得更加细致和具有操作性。不论是教育机会的给予、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学校环境氛围的营造亦或学校硬件设施的管理,如分配住宿等均考虑到对学生的承认、尊重与重视。这也是一种价值的感染与熏陶,真正考虑学校工作是否有利于每名学生,学校的价值教育才得以更顺利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