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价值挖掘的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线路规划策略研究

2016-05-14 14:36祁晓庆
丝绸之路 2016年8期
关键词:丝绸之路

祁晓庆

[摘要]科学合理的旅游线路规划是提升旅游者旅游参观质量的基本保障。丝绸之路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分布广、游线长、文化价值浓厚等特点,在进行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线路规划时,需要遵循市场导向、科学合理的时空布局、注重文化资源内在价值的联系等原则,在充分挖掘和整理丝绸之路文化旅游资源及其价值的基础上,探讨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线路规划的策略。

[关键词]丝绸之路;价值挖掘;线路规划

[中图分类号]F5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8-0037-03

一、旅游线路的概念及相关研究

关于旅游线路的概念,学界众说纷纭,综合起来看大致有以下四种观点:

一是从市场需求出发,认为“旅游线路是旅游服务部门根据市场需求分析而设计出来的包括旅游活动全过程所需提供服务全部内容的计划线路”,“旅游线路是旅游服务部门根据市场需求,结合旅游资源和接待能力,为旅游者设计的包括整个旅游过程中全部活动内容和服务的旅行游览路线”。

二是从旅游线路合理规划方面认为“旅游线路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为使游人能够以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观赏效果,由交通线把若干旅游点或旅游域合理地贯穿起来,并具有一定特色的路线”。

三是将旅游线路视为是一种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是指旅行社生产的包价旅游产品,根据旅游资源和接待能力以及旅游者的需要而规划出来的旅游途径。

第四种观点综合了以上三个内容,认为旅游线路既是指旅游规划或管理部门为旅游者设计的游览线路,又是旅游管理机构向旅游者提供的旅游产品。

除了对旅游线路的概念进行探讨外,研究者还从旅游线路的类型、旅游线路设计的基本原则、国内外旅游线路的设计模型、旅游线路空间与时间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总体来看,研究者对旅游线路的研究多从旅行社或旅游管理部门的角度出发,试图设计出最优化和最大限度满足游客需求的旅游线路来。但到目前为止,还很少有研究者从旅游资源角度出发,根据旅游资源的类型和禀赋,在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尤其是文化旅游资源价值的基础上设计旅游路线。

丝绸之路是人类的宝贵遗产,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多种文化在这里交流融合,它是一条经济贸易发展之路、通商之路,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传播之路。两千多年的历史为丝绸之路沿线各地遗留下了非常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仅丝绸之路中国段沿线7个省份就拥有26处世界文化遗产点和1000多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3年发布实施的《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GB/T 18972—2003)(Classification,investigationandev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标准,在全国8个主类31个亚类旅游资源中,丝绸之路上的旅游资源就涵盖了地文景观、水域风光、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6个主类;综合自然旅游地、地质地貌过程形迹、自然变动遗迹、天然湖泊与池沼、瀑布、泉、冰雪地、草原与草地、花卉地、居住地与社区、水工建筑、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归葬地、地方旅游商品、人事记录、民间习俗等17个亚类。丝绸之路文化旅游资源又包含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资源和其它辅助旅游资源。物质文化资源如佛教石窟、寺院遗址、古城址、古驿站、古烽燧、治所、古墓葬以及各类出土文物等;非物质文化资源如民间文学、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

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线路的规划,需要在充分了解和分析丝绸之路沿线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和价值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在时空布局及主题提炼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二、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线路规划原则

(一)市场导向原则

游客的需求永远是旅游线路设计的导向性因素。在进行旅游规划之前,一定要进行规范的市场调研,根据旅游者的需求进行线路规划。充分考虑到游客的旅游动机、时间和经济消费能力、身体状况、特殊爱好、特殊旅游主题等。线路的设计要尽量丰富多样,以满足不同游客不同层次的需求。这种原本针对团队旅游的旅游线路规划对于散客来说也同样具有导向性的作用。

旅游线路的市场调研分为现实客源市场的调研和潜在客源市场的调研。现实客源市场调查就是针对已经购买了该旅游产品的旅游者而做的调查,是游客在体验了该产品后对旅游者的满意度进行调研,根据游客的反馈意见对旅游线路进行适当的调整。潜在客源市场的调研则是先设计出一些旅游线路产品,看该产品对潜在游客的吸引力有多大。潜在游客的意向性的调研也是对旅游线路产品的一个初步的宣传,让潜在游客对该产品有初步的印象。

(二)科学合理的时空布局原则

对于旅游者来说,旅游是一次经历和体验的过程,旅游活动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如何统筹安排好这六大要素,让游客有一个完美的旅行体验是旅游线路规划设计的核心。统筹安排主要包括时间和空间的双重统筹布局,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和旅游景点,制定合理的价格和游览的时间,配备合适的导游,安排恰当的住宿、购物和娱乐活动等。

(三)资源类型合理搭配原则

丝绸之路上的旅游资源类型多样,风格、质量和品位也各不相同,既有自然景观,又有历史文化景观,还有各类景区和旅游服务项目。一条旅游线路上的景点的选择和搭配对于游客的参观体验非常重要。

第一,根据景点的质量和品位来安排。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条旅游线路上的旅游景点的质量和品质不可能处在同等水平,如果一开始就安排质量品质最好的景点,把相对较弱的景点安排在后面,随着游客在时间、经费和体力上的不断付出,他们会感觉后面的景观越来越不如之前的景观,会产生心理落差,从而降低对这条旅游线路产品的感受。如果反过来,把越好的景点放在后面,游客看到的是一个比一个更好的景点,其内心的满足感和成功感就会更高。可见,对不同质量和品位的景点进行不同的组合后带给游客的游览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第二,根据景点的自身特色来安排。丝绸之路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在旅游线路景点的安排上,也要根据景点的自身特色来安排。一般来说,水域自然风光在清晨参观比较好,因为清晨空气清新,风平浪静,更能体现水景的韵味。以山体为主的景观或者安排在清晨,或者是黄昏,清晨太阳上升时的光线和下午的烈日余晖更能勾勒出山峰连绵起伏的线型和山体的雄浑壮丽。以观赏植物为主的景点,则更适合下午游览,有利于欣赏植物富于变化的动态美。一些民俗类、休闲类的游览活动放在晚上更合适,游客在辛苦奔波一整天后回到住处,品尝当地特色美食,观看表演等都是比较好的休闲方式。

第三,充分照顾游客的生理、心理特点。历史遗迹类文化信息比较浓厚的旅游景观适合在上午游览,因为根据人的生理机能,上午时间人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兴趣浓厚,容易接受复杂的更大量的文化信息,下午人比较疲倦,接收文化类信息的兴趣较弱,就不适于参观这类景观了。线路的安排还要讲究动静结合的原则,如果第一天游览的景观对人的体力消耗较大,那么第二天的游览就要考虑安排体力消耗较少的静态的参观内容,让游客有时间恢复体力。丝绸之路文化旅游资源在空间布局上较为分散,各省之间和每个省内的各景点之间基本呈点状分布的状态,而且历史文化遗迹类的资源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在旅游线路规划时就尤其要注重景点的合理搭配,充分考虑游客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第四,注重文化资源内在价值的联系。关于这一点,以往很少有人注意到。对于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线路,当然不必去考虑各景点之间的文化关联,但是作为丝绸之路文化旅游来说,注重各景点之间的文化关联是有必要的。根据调查发现,选择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的游客对丝绸之路上的文化都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他们对其中的文化内涵又知之甚少。丝绸之路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丝绸之路的荣衰与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因素密切相关,因而各地文化遗迹之间的关联性也比较明显。在设计旅游线路时对各文化资源的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并找出它们之间的文化关联,将更加有助于游客的理解和接受,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向游客传递文化信息,也无形中增加了这条线路的分量和吸引力。

三、基于文化价值挖掘的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线路规划策略

丝绸之路沿线涉及7个省份、1000多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多样。但同时,由于丝绸之路沿线涉及的省市非常多,旅游资源呈散落分布的状态,各省、市、县区之间的游线一般都比较长,游客既可以选择省内游,也可以选择跨省份旅游,使得丝绸之路的旅游线路规划变得非常复杂。

以往的研究者在进行旅游线路规划研究时,更多地是从时空布局方面安排旅游线路,主要研究如何在最合理的时间内让游客参观最多的旅游景点,几乎没有考虑过要根据丝绸之路沿线文化旅游的资源价值特点和游客对文化信息的不同需求来实施旅游线路规划,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本文主要以甘肃省和陕西省为例,在充分挖掘和整理丝绸之路文化旅游资源及其价值的基础上,从省内基础线路、省内主题线路、区域合作专题旅游线路、区域合作环行旅游线路、区段旅游线路等不同层次来分类探讨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线路规划的策略。

(一)省内基础线路规划

省内基础线路规划就是专门针对省内旅游而进行的线路规划,比较适合短期旅行的游客。可以根据各省旅游资源的特点,选择一些最经典和最有特色的旅游景点进行合理的搭配。比如甘肃省内基础线路可以设计出如下旅游线路:

河西走廊精品旅游线路:武威雷台汉墓—张掖大佛寺—嘉峪关—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阳关—玉门关

戈壁古关古城旅游线路:张掖黑水国遗址—瓜州锁阳城—高台骆驼城—敦煌沙州古城—玉门关—河仓古城—阳关

甘肃石窟艺术赏析游:天水麦积山石窟一永靖炳灵寺石窟—武威天梯山石窟—肃南马蹄寺石窟—玉门昌马石窟—安西榆林窟—瓜州东千佛洞—敦煌莫高窟

河西自然风光游:武威民勤沙漠公园—张掖山丹军马场—嘉峪关七—冰川—鸣沙山·月牙泉—雅丹地貌

根据陕西省旅游景点的分布特点和资源类型,陕西省内基础线路一般为一条线路一日游的类型:

西安—兵马俑—华清池—西安

西安—华山景区—西安

西安—乾陵景区—法门寺—西安

西安市区明城墙、钟鼓楼广场、大雁塔北广场

㈢省内主题线路规划

近年来以资源类型为基点的主题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的新兴模式,主题旅游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旅游,因而需要在深入挖掘旅游资源价值的基础上找到各文化旅游点之间的文化关联,以便更好地诠释丝绸之路的文化,给游客更深度的文化体验。

根据甘肃省内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特点,可以设计如下主题旅游线路:

远古文化游:武威黄娘娘台遗址—临洮马家窑遗址—秦安大地湾遗址—天水伏羲庙—卦台山—泾川王母宫

古城镇遗址文化游:夏河八角城一临夏桑科古城一景泰吊沟古城—金昌高庙古城—永昌骊轩城—张掖黑水国遗址—高台骆驼城—瓜州锁阳城—敦煌古城—阳关—玉门关

古墓葬文化旅游:天水汉将军李广墓—武威雷台汉墓—张掖黑水国汉墓群—酒泉丁家闸壁画墓—酒泉唐代模印砖墓—嘉峪关魏晋壁画墓

陇中、南石窟文化游:永靖炳灵寺石窟—武山拉梢寺石窟—木梯寺石窟—甘谷大象山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

河西石窟文化游:西千佛洞—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玉门昌马石窟—酒泉文殊山石窟—肃南马蹄寺石窟—武威天梯山石窟

甘肃民俗文化游:甘南藏族风情—临夏穆斯林风情—肃南裕固族风情—肃北蒙古族风情—阿克塞民俗风情

根据陕西省内旅游资源可以设计如下专题线路:

佛教文化胜迹游: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鸠摩罗什塔—法门寺—彬县大佛寺

古城遗址文化旅游:汉长安城遗址—厝长安城遗址—明城墙

古墓葬文化旅游:秦始皇兵马俑—乾陵—昭陵—茂陵—阳陵

㈢区域合作旅游线路规划

区域合作专题旅游是在旅游空间方面进行扩展和延伸的旅游线路,根据游客的喜好和各省之间的文化旅游资源特点,可以规划出如下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线路:

丝绸之路黄金全线游:陕西西安—成阳—宝鸡—甘肃天水—兰州—武威—张掖—嘉峪关—敦煌—新疆哈密—吐鲁番—库尔勒—库车一喀什

魅力丝路精华游:乌鲁木齐—吐鲁番—葡萄沟—天山天池—敦煌—嘉峪关—兰州—青海湖—塔尔寺

丝路探秘游:乌鲁木齐一吐鲁番—葡萄沟—天山天池—乌尔禾魔鬼城—布尔津—喀纳斯湖—莫高窟—嘉峪关—兰州

(四)区域合作环行旅游线路规划

西安旅游环线:陕西西安—甘肃天水—兰州—武威—宁夏银川或中卫—西安

兰州旅游环线甘肃兰州—武威—青海西宁—兰州

银川旅游环线:宁夏银川—甘肃武威—嘉峪关—敦煌—青海西宁—甘肃兰州—银川

西宁旅游环线:青海西宁—甘肃武威一兰州—天水一甘南一临夏一西宁

乌鲁木齐旅游环线:新疆乌鲁木齐—甘肃天水—武威—张掖—嘉峪关—敦煌—新疆吐鲁番—乌鲁木齐

通过上述各类旅游线路的规划可以发现,丝绸之路作为一条经济文化带,从洛阳到新疆,总体的游线非常长,沿线城市众多。因而,在旅游线路规划时,可以设计全程式旅游线路,也可以截取其中的某一段,还可以跳跃式地选择其中的某几个点串联成线,也可以以某个城市作为中心据点,围绕这个城市在周边进行旅游等。

猜你喜欢
丝绸之路
2016年《丝绸之路》文化版总目
新疆向西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灰色关联分析
古代丝绸之路行旅佛教徒的新闻传播活动
丝绸之路背景下西安旅游业国际化发展对策建议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文化交流
浅析“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新疆与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合作的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国际物流港建设的思考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
中国“丝绸之路”迎来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