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自主展示自我的精彩

2016-05-14 17:33韦有智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学习者资源评价

韦有智

[摘 要]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选题、研究、评价、资源利用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自主挖掘活动素材,周密策划活动环节,实施科学有效评价,广泛开发课程资源,组织和开展好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操作技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成效;以生为本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经历了多年的实践与尝试,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课程实施逐渐趋于常态,稳步向纵深推进和发展。但是,也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阻碍了课程的发展。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剖析如下: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选题——教师代替,忽视学生情感需要和动机

在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的自主选择,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置于核心地位,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帮助学生自主选择而不是代替学生选择。然而教师代替学生选择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样做会带来两个后果:其一,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开发变成了以教师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实施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以教师为核心的误区。其二,教师选题,他最先考虑的一般不会是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而是这个活动内容有无价值及其价值的大小;这个活动内容需要多少时间,成绩能否出得快一点等等。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会影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影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研究——太重“成果”,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流于“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关注的是活动过程中学生情感的体验、学习方式的改变、思维水平的提高等等,至于有没有“成果”还是其次的。这里所说的“成果”指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资料建设。固然,资料建设也相当重要,但太注重资料的齐全和档案袋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负担,特别是每次的活动都要记录,每次请教老师都要以书面形式,使综合实践活动演化成资料收集、整理的过程,往往忽视过程的自主性、目标的生成性,甚至产生误解,认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是资料档案建设,弄得不好,就会追求形式,做表面文章。

(三)评价——尚待完善,影响了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评价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一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运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目前,尚存在以下影响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诸方面因素:

评价目的不明。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重视的是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而不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即使最后结果按计划来说是失败的,或者没有得出所谓的“科学”结论,但只要学生经历了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验,就应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

评价主体单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主体应该是多元的。学生、学生家长、校外指导教师都可以作为评价者。教师在评价中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再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而是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伙伴和激励者。现在的情况是,教师仍是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仍是评价的对象。

评价方法不多。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可现在教师一般都采用档案袋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己编制的资料,不仅形式单一,连真实性也有可疑之处。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策略

(一)自主挖掘活动素材,激发探究兴趣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际,笔者认为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组织和开展好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操作技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良好的实践活动的前提是要选择有意义、有情趣的选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各学科教材、各类教育活动中挖掘“题源”,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动力,使他们乐于实践活动。

众所周知,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有不少事情值得他们深入探索,并可以作为讨论的选题,进行综合实践活动。队日活动、晨会班会、各类竞赛、同学间的友谊和矛盾、家庭琐事、“道听途说”的新鲜事、电视电影里的内容、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日月星辰等都能拿来做题目。只要我们平时做个有心人,一定会使“材”源广进。如得知学生学习了社会课《保护人类的家园——地球》后,教师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引导学生迁移兴趣,从世界“人口增长”“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开展“了解地球,保护家园”主题实践活动。再如如清明时节,有的学生根据学校举行的各种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相机开展了“抗日山一日游”、“寻找烈士的足迹”等系列实践活动。

(二)周密策划活动环节,培养综合素质

在设计活动时,教师要以实践为载体,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为目的,精心地设计活动方案,诱发、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多层次、全方面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

1.自由组合,自主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自始至终都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其情感需求,赋予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利。如:初春时节,百花盛开,喜爱养花的同学选择了《趣谈花卉》这一实践活动。他们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自主选择合作对象,自由组合课题研究小组;自主设计活动方案、确定获取信息的方法和途径。如:上网下载材料、采访园林师傅、广泛阅读科普书籍、开展调查访问活动等。

2.入境体验,合作探究

学生在选择好研究的课题和合作的伙伴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实地考察、分析研究、交流讨论等方式展开活动,促其在亲身参与和自主体验中内化知识,提高能力,进而完成主体性实践的过程。

这一环节是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同时也实现了实践活动课程与社会、自然、语文等学科的沟通,将知识的获取与实践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了,突出了自主性,注重学生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3.成果展示,激励创造

成果汇报是实践的终极阶段。通过展示,学生既能衡量出自己实践成果的质量,又能把自己获取的信息再加工,整合为一种理念,提升为一种能力。展示方式是否得当,关系到实践的最终效果。不同的选题,不同的学生都应有不同的展示方式。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口语交际式。口语交际是成果汇报中最常用的方式。它不仅能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对于知识性较强的选题可以采取这种汇报方式。其形式有辩论会、知识抢答、交流感受、口头评说等。

文字汇报式。文字汇报指学生把实践的过程、结果写成实验报告、科学论文、评论文、随感等向老师和同学汇报。

艺术报告式。艺术报告式是指学生用艺术的形式展示自己完成的实践成果的方式,如演讲、朗诵、小制作、课本剧、相声、小品、舞蹈、绘画、书法、歌咏等。

(三)实施科学有效评价,促进迁移运用

新课程理念下的考核倡导多元化、开放性,关注考评的过程,把考评定位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上,不仅注重考查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又要考查学生的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以及组织策划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

考评形式。总体说来就是多元化、开放性。所谓多元化、开放性就是从不同角度(说、写、操作等)、不同层面(综合运用科学知识、探索性等)、不同途径 (评定的、展示的)进行公开、民主性的考评。从主体上来说,既有学生的自评、同学之间的互动互评,又有老师的鉴评;从内容上来说,既有过程性的,又有结果性的;从成果评定的依据来说,既有行为观察、情景测验、交流汇报,又有文字资料、实物展示、统计数字等。

考评标准。评定细则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定性评定,确立评价原则。如注重过程性,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关注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弘扬其个性特长;关注不同层次素质水平的学生,允许学生重考,给学生再次展现的机会等。二是定量评价,从学生参加情况、方法态度、情感体验、合作情况、创造性、成果性资料等六个方面制定考评细则及量化积分表。考评细则设立A、B、C三个级别,每个级别都设定相应的权重等级。考评时根据评定、量化、综合累计,即可得出每个学生的考评等级,记入学生的学业成长档案,充分体现了考评的激励性、客观性、民主性。

考评办法。总的说来就是民主的、客观的。一般先由学生自评和互评,最后由老师鉴评。学生自评,就是要求学生独立写出本次实践活动的经过、体会及收获,并按评定标准给自己评价。同学间的互动互评一般以小组为单位,从两个方面按评定标准给小组成员评价:一是组内交流评比;一是小组负责人对小组成员参加活动情况的记录,如参加活动次数、态度怎样、合作情况、取得的成果性资料等。老师鉴评是在自评和互评的基础上,并根据自己的行为观察、情景测验、结合学生的成果资料展示等,按评定标准给学生做出肯定性评语和考试等级,作为综合性的结果评价。

(四)广泛开发课程资源,培养信息意识

1.开发利用“原生学习资源”

原生学习资源是原本存在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可以直接学习的资源。我们周围到处皆是:广播、电视、书籍、报刊已走进千家万户;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文艺演出经常举行;因特网上的世界更是纷繁精彩;标牌作为一种信息标志,大街小巷、田头村庄、码头路上无处不见,而且有的店门牌、广告牌语言表达富有艺术性,文化内涵丰富,设计构思新颖,书法艺术优美。这些信息对于学习者来说是客观存在的、显而易见的、可直接学习的“原生学习资源”。在信息化社会里,加强信息素质教育,让学生从自己生活的环境中获取信息知识,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训练他们搜索、处理、表达与传递信息的能力,是开发利用课外学习资源的重要内容。

2.开发利用“延生学习资源”

延生学习资源是由物质资源派生出来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可以延伸学习的资源。任何物质形态的投入都赋予一定的精神、文化而起作用;任何设备、建筑物都以一定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形态发生着教育作用;任何民族都有其自己特殊的生存、生活方式。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蕴藏着许多光辉灿烂的文化。清新秀美的张家界原始森林、名扬天下的桂林山水、一望无际的蒙古草原等自然风光无一不陶冶人的情操;闻名世界的长城、风格独特的园林、流传千古的古都等文物古迹无一不增长人的见识;泼水节的嬉耍水、元宵节的闹花灯、端午节的赛龙舟等风俗民情无一不增添人的情趣;各地的地理、人文、植物、动物、气象等本土知识无一不丰富人的文化。这些对于学习者来说是由物质资源派生出来的文化教育资源,是学生探究文化宝藏的最佳“延生学习资源”。文化素养的提高不是教育者教出来的,而是学习者受自然、社会、人文、地理等因素熏陶,长期积淀下来的。教育者应引导学生观赏自然风光,游览文物古迹,调查风俗民情,让他们充分挖掘自然文化、历史文化、社会文化、人文文化资源,增强对文化的理解,不断汲取有益的营养,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3.开发利用“创生学习资源”

创生学习资源是由学习者个体创造性思维或创造性劳动而产生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可以借鉴学习的资源。学习者不仅是知识的探究者,也是知识与文化的创造者。学习者在生活、学习、交往中,日复一日地创造着自己的个人知识和同伴文化,这些个人知识和同伴文化在学习者人格发展过程(下转第14页)(上接第9页)中所起的作用丝毫不亚于所接受的学科知识与文化。学科知识与文化要对学习者的人格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就必须首先经过学习者的选择,必须为学习者所认同,必须以学习者的个人知识、个人经验为核心得到整合,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者个体创造的经验是再学习的资源。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都是一个学习资源,家中的亲人、社会成员、学校老师和同学,无一不对教育产生作用。就同学而言,有的同学擅长演讲,有的同学喜欢辩论,有的同学酷爱文学,有的同学热衷表演,从这个意义上讲,别人创造的经验也是再学习的资源。这些经验,无论是自己创造的,还是别人创造的,都是个体创造习得的,都是由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劳动而产生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生学习资源”。因此,把人作为最具活力的学习资源来开发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把学生当作学习资源开发更具有战略眼光。教育者应引导学生不断加强特长训练,不断丰富“创生学习资源”,引导他们学习特长人的特长,让“创生学习资源”发挥应有的潜在效益。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创造者和艺术家。学生又何尝不是呢?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教师要走出误区,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思路,让学生成为实践活动中的真正主角,他们喜欢的,他们选择的,都是他们自己的精彩!

[参 考 文 献]

[1]沈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力表现目标序列及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郭元祥,沈旎.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与培训资料库[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3]李志宏,王晓文,姜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4]周海青.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序列化构建与实施[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张华伟)

猜你喜欢
学习者资源评价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我给资源分分类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