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旭昶
企业要做到有“竞争力”,就必须提高“执行力”,这是人们的共识。 “执行”如何能做到“有效”,归根结底是想从思想观念上解决人们的“想干、会干、拼命干”的问题,解决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快乐工作”的问题。也就是让“有效执行”成为一种文化。
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在工作时,经常看重的是有形的东西,一般问销量多少?产量多少?利润多少?等等,往往忽视了企业文化氛围的建立,一个企业、一个群体没有了文化,就没有了灵魂。因为只有让“执行”成为了一种文化,“执行”才能做到“有效”。
那么,“执行”何以能成为“文化”?“执行文化”如何营造?这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前要让“有效执行”在公司内成为一种“文化”,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有效执行”必须从转变“观念”开始。
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工作中,形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转变的,“观念决定行为”,“观念一变天地宽”决非一句空话,要达到“执行有效”就必须做到:
树立正确的观念 → 领导干部以身作则→ 一切以效果(目标)为中心开展工作 →监控工作过程(工作体系),即时激励 →克服浮躁的心理,脚踏实地 → ……周而复始,缺一不可,慢慢达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的境界,真空管厂厂长王统华,在物耗控制方面一直在稳步提高,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其次,“有效执行”必须用“体系”来保证。
要把工作的流程、工作职责的分工、工作的程序等等,在工作的过程中,将其总结、升华、固化下来,这样企业就会慢慢达到“法制”的境界,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作为一个企业必须有一套适合于自己特色的“工作流程”和“程序文件”,一开始做到“怎么做就怎么写”慢慢就会做到“怎么写就怎么做”,否则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只能靠一股所谓的热情工作,决不会长久,在这一点,质管部副部长朱君做的就很好,作为职能部门,能够让各个部门的日常工作内容,用“程序文件”固化下来,并在执行过程中加以激励考核,并不断的完善,使企业慢慢的达到管理的程序化。
再次,“有效执行”必须有一种积极的心态。
在一个团队中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厂兴我荣,厂衰我耻”,“干好工作是为企业,更是为自己”,同时在工作中要敢于“否定自我”,不断的自我超越,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能不断地完善、优化,不断地走向成功,“上下同欲者胜”。
面对成绩,我们要居安应思危,在成绩面前,大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工作紧迫感,要充分认识到与第一竞争对手的差距还很大,“知不足而后勇”,放下包袱,端正心态,正如毛主席的一句诗词: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