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科科
摘 要:任何物体表面都有其特定的纹理变化,这种特定的纹理变化所呈现出的神奇的视觉感受,正是绘画艺术所探求的肌理效果。肌理在绘画艺术中的审美价值不可低估,它有着其它表现手法难以实现的美学特质。
关键词:肌理;绘画艺术;材料
中图分类号:J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7-0043-01
在绘画中,肌理是物质材料与表现手法相结合的产物,是作者依据自己的审美取向和对物象特质的感受,利用不同的物质材料,使用不同的工具和表现技巧创造出的一种画面的组织结构与纹理。任何物体表面都有其特定的纹理变化,这种特定的纹理变化所呈现出的神奇的视觉感受,正是绘画艺术所探求的肌理效果。肌理在绘画艺术中的审美价值不可低估,它有着其它表现手法难以实现的美学特质。
一、在绘画艺术中,肌理与其他表现形式一样,也是一种绘画语言
所谓绘画语言,是指构成绘画作品的诸要素,如绘画中点、线、面、色彩以及画面中的各个形象等。绘画语言是人类表达审美情感的一种工具,是画家进行形象思维并把它转化为物质形式的手段。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是绘画语言,树干枯皮的粗糙凹凸,树叶筋脉的网状纹路,随意泼于纸上的墨滴色彩呈现的花团叶片形态……种种此类,也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绘画语言——肌理绘画语言。这些肌理效果作为画面的新的构成元素,不仅起着装饰画面,丰富艺术效果的作用,而且具有自身独立的表现形象的能力。通过这些自然天成、巧夺天工的自然肌理,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意想不到的绘画艺术境界。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肌理与绘画艺术的其他表现形式一样,也是一种绘画语言。
二、在绘画艺术中,肌理作为一种绘画语言的独立性
众所周知,点、线、面是绘画艺术中最基本的表现语言,然而任何形式的绘画艺术为了使画面效果更加活泼生动,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无一例外地追求一种“笔触”美感,通过这种“笔触”在画面中留下的各种“痕迹”,呈现出某种肌理效果。由此可见,肌理笔笔存在于点、线、面这些基本的绘画语言中,与点、线、面这三个基本绘画语言相互联系。肌理同时作为一种塑造形象,表现物体质感的手段,在绘画艺术中有着其他表现语言无法代替的重要地位,有其自身独特的表现力。
三、天然肌理与艺术肌理的辩证关系
物体表面都有一层“肌肤”,在自然的造化中,它有着各种各样的组织结构,或平滑光洁,或粗糙斑驳,或轻软疏松,或厚重坚硬。这种种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变化,使之形成一种客观的自然形态,即天然肌理。生活中,这些仅仅是物体表面的一种组织纹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形态和材质肌理。在普通人眼里,它们并不存在任何美感。然而,绘画艺术并非生活的真实再现,更不是对客观存在的逼真模仿,它是画家们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一种升华。画家们根据这些自然肌理效果,通过主观审美情趣产生一系列艺术联想、想象、意象,进行一系列艺术化的加工处理,赋予这些亦幻亦真的抽象审美因素以崭新的表现能力。经过画家们感情与审美的艺术升华,借助于各种工具创造的特殊效果,发挥各种技法的特点,呈现给观者的斑驳脱落的壁画看起来比它全新的时候更耐人寻味;凹凸起伏的山石令我们神往,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有这些,均来自天然——客观存在的自然形态肌理,但又不并非自然本身。这些肌理是经画家主观化了的肌理,是根据画家的主观感受再创造的一种审美意境。因此我们说,天然的肌理并非艺术肌理,而艺术肌理也不是天然肌理的客观再现。正如罗丹所说:“艺术家所见的自然,不同于普通人眼中的自然。”
四、遵循肌理这一绘画表现形式的规律,使其在绘画艺术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绘画艺术中,不是任何肌理都具有审美价值。我们不能 将肌理单纯作为表现的目的,不应当滥用肌理,而应当恰如其分的利用它,使其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首先,一幅画需要使用多种肌理,在各种肌理中,又需要取一种肌理效果为主,其他肌理效果为辅。这就是我们所要讲的统一和谐的规律。试想一幅画面中,多种肌理效果平分秋色,你争我夺,整幅画面都是以肌理表现肌理,就如同一场话剧没有主角配角。所有演员为了展现自己,都在台上大呼小叫,结果是相互抵消,没有主题。只有当主次分明,取一种肌理为主体,也就是主角,使其在画面中占有绝对优势。其他肌理作为配角,无论自身拥有多么诱人的魅力,都必须作虚化和减弱处理。这样我们的画面才会形象鲜明,重点突出,主次肌理之间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其次,完全的统一会造成视觉上的呆板乏味。各种相似的肌理,有着相同的形状、相同的面积、相同的方向等等,当它们同时组合,呈现给观者的视觉感受过于统一,不但抵消了各自的美感,而且会使画面显得单调乏味,缺少变化。这就是我们要提到的第二个规律:对比。只有对比才能产生变化。只有当各种肌理在不同形状、不同面积、不同方向上等等方面相互产生对比,才能使画面生动感人起来。但我们还必须谨记前一条统一和谐的规律。这种对比的前提是在统一大环境之下的对比,只有注意了统一中有对比,对比中求统一的肌理效果使用,才能使我们的绘画艺术富有感人且扣人心弦的美感。
参考文献:
[1]杨仁恺.中国书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2]刑晓林.建筑壁画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吴成槐.强点艺术——绘画肌理参考[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0.
[4]唐勇力.唐勇力课稿[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