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寻求合适的备考“抓手”

2016-05-14 03:56周淑粉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抓手高考作文作文题

素有语文“半壁江山”之称的高考作文一亮相,总会引得百家争鸣,各抒己见。下文拟对2016年各省高考作文呈现出的紧跟时代步伐、关注日常生活、体现哲理思辨等规律及拓展阅读、关注时事、探寻写作套路等科学的作文备考两个方面作以阐释。2016年高考一结束,语文作文题仍是众矢之的,依然是万众瞩目的焦点。纵观2016年全国9套高考语文卷,材料作文一统天下。材料作文在高考中常居不下的现象,正顺应了新课改的要求。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情感,丰富思维。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材料作文恰恰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写作舞台,让学生能充分发挥其写作水平。那么,2016高考作文题究竟呈现出怎样的规律性;广大一线教师又如何坚定信念,扎扎实实搞好作文训练、科学指导考生备考?本文拟对上述问题作些探究。

一、探寻规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高考作文的命题,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情怀。高考作文题的变幻史,正是时代的变迁史。今年的高考作文的命题,既有宏大的教育理念问题,也有微观的现实生活细节,还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互联网问题等。从总体上分析大致有以下特点:

(一)紧跟时代步伐,弘扬主旋律。

“春光美如斯,正是读书时。”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第二次写入“全民阅读”,并首次提出建设“书香社会”。李克强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时对有关全民阅读提问的回答,更令全国新闻出版界人士和爱书者感到振奋。弘扬时代主旋律一直是高考作文命题立意的常用主题,这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很有意义。属于此类的作文试题有全国乙卷“提升语文素养”、北京卷“神奇的书签”、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这些试题都体现了一种优雅的生活状态,即“阅读”。“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巴丹《阅读改变人生》阅读是任何时代都不可缺的一种能力,也是从古至今文人雅士的追求,作文题这个指挥棒,紧跟了时代步伐,弘扬主旋律,具有一如既往的现实意义。

(二)生活琐事,细微知著,蕴含五彩的光芒。

2016年高考作文,所给材料具体实在,朴实无华,简单明了。各卷多采用日常生活常见事例为“材料”,其中与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有全国甲卷漫画“分数与奖惩”、全国乙卷“提升语文素养”、北京卷“神奇的书签”、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浙江卷“网购、网聊、网游”等,这些与社会生活是何其亲密。与社会生活结合紧密的题目,一方面降低了审题的难度,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写,体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不可以“闭门造车”;另一方面,也是将应试作文引向“真实写作”的应有回归——写作是一种生活状态,是生活中的一种真实状态。

材料贴近社会,贴近人生,贴近学生。学生在审题构思的时候,能联系日常生活,充分运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有利于激发考生进行有创意的构思。谈生活话题,从生活中寻求前进的方向标,这就是高考题的高明之处,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符合生活实际,也符合学生的经验积累,更符合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原则。这些材料能让考生受到启发:发生在身旁的普通小事所反映的品德和智慧是青年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写作就是对日常生活的感悟。

(三)哲理思辨,一分为二,挖掘逻辑思维能力。

有无思辨能力是一个人对待事物的认识全面与否的标志。高中生作文是其思想的一种表现,作文的魅力,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思辨的魅力。2016年全国9套卷作文试题全部或明或暗的体现着理性思辨,如全国甲卷漫画“分数高低与奖罚”、全国乙卷“三种提高语文素养的优劣”、江苏卷“话短与话长”、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天津卷“阅读方式——纸质阅读和网络阅读”、浙江卷“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山东卷“行囊里的东西留与弃”等。这种作文试题本身就闪耀着理性的光辉,体现了双向的内容,学生会多元化地去论证,主题自然就体现出了思辨而不是单一。

浙江卷、天津卷和上海卷的题目把学生日常生活所见之事列出来:互联网的深入使用,众人的现实生活和虚拟网络实时同步,QQ、微博、微信等晒出美照、晒实时动态,让每个人毫不掩饰地公之于众,同时还希望朋友圈点赞或评论,这样自然就有了对他人生活的评论,也有了网络阅读与纸质阅读的交替。学生可根据自己关心的不同侧面,展开思辨与联想,结合自身实际,展示个性和审美情趣,写出不同维度和深度的文章。

二、明确目标,扎实备考,梯度提升。

对2016年高考作文的分析,是对作文教学基本规律的探讨和挖掘,那么,广大一线教师又如何来正确开展高中作文教学,科学指导高考作文备考呢?笔者觉得以下三点的研究尤为重要。

(一)拓展阅读,增加积累,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生发展,关系到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提升的主要途径之一是课外大量阅读。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这是继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后,第二次将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书香社会”,这个政治大方向也正是日后备考密切关注的。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阅读量太小,语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与学生是否重视课外阅读有关,事实证明,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与他们阅读的量成正比。新课标就明确要求中学生每年读2-3部名著,阅读量达80万字,这些中外名著都能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语文修养。多读多练是作文成功的必要条件。

(二)引导观察生活,关注时政大局,培养思辨习惯。

教师在开展高中作文教学时,应特别注意要认真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只有深入了解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状况,全面熟悉和把握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和特点,才能针对性地设计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目标,使自己的教学真正落在实处。高中生的作文应“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人生、关注自我”,而更多的学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关注生活和时事太少。社会生活(新闻)是写作的源泉,每天阅读一则小新闻,适度思考其深意,对思辨思维及写作都很有好处。这就要积极引导学生面向生活,大胆探索生活中的各类语文现象,认真积累和储备作文素材,充分涵养写作“底气”,让学生能够从多方面去看待问题,从而养成遇事思辨的好习惯。

(三)探寻写作规律,循序渐进,逐步提升。

“文体有常,文术无方”、“千变方化,而有必然之理”,任何事物都有其常理,正如俗话说“无规矩不能成方圆”一样,写作也有其“规律”。“文有定法”即一是表达最真实的自己;二是阅读中的再理解再升华。所以,教师还应自觉研究和遵循高中作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可从审题立意、篇章结构、典型材料等方面多加训练,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还可以从语言表达、标题拟定、开头结尾、书写规范等方面一一明确要求,认真训练;分层分部的修改完善,达到逐步提升,让每一位学生的写作之花开满枝头,结出累累硕果。

(本文是淮北师范大学教研项目(2015JG021)“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立体构建”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周淑粉.花开遍地别样红---2012年高考作文题评析J].现代语文,2012(8).

[2]姜有荣.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亮点综述[J].语文建设,2011(9).

[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周淑粉 安徽省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235000)

猜你喜欢
抓手高考作文作文题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冯“虚”御文,尽“虚”其能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撞衫”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