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贻琦:清华永远的校长

2016-05-14 01:00程东林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破格梅贻琦清华大学

程东林

在中国不知道清华大学的人应该很少很少。而把清华从一介寂寂无名的留美预备学校,变成一所世界知名大学,靠的是梅贻琦。梅贻琦1889年生于天津,自1914年美国留学归国到清华工作,其间任校长17年,把清华的发展推向高峰。

不拘一格用人才。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样的思想理念和海纳百川的胸襟招来了大批学术精英。华罗庚从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小学教员、店员,被破格召进清华大学加以培养;又破格从一位系资料员转升为助教,而且被允许修习大学课程;被破格送到英国剑桥大学去“访问研究”;最后又破格未经讲师、副教授阶段而被聘为教授,上述过程大多是在梅贻琦的亲自关心下实现的。

清华聘请的教师包括朱自清、闻一多、钱钟书等一代宗师,冯友兰、金岳霖、吴晗、李达等社会科学领域的大家,还有熊庆来、马大猷、华罗庚、林家翘、钱伟长、钱学森、吴有训、周培源、梁思成这样的中国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奠基者。另外,通过发展民主管理体制,梅贻琦在清华营造了一种自由的学术氛围,使教授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打造了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魂。

梅贻琦一生清正廉明。他几次出任当时教育部高层领导职务,又长期独自掌管着数十万美元的清华基金,可谓大权在握。在西南联大岁月,他与普通教授一样租住的是民房;学校配给他一部小车,当物价飞涨时,他不坐汽车,不要司机,以步当车。外出应酬,则坐人力车。抗日战争期间,身为大学校长的梅贻琦,经常吃白饭拌辣椒,有时吃上一顿豆腐拌菜汤,全家人就很满足。

梅贻琦勤政廉政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还表现在很多方面。由于梅贻琦薪金不高,维持不了全家的基本生活,梅夫人则以七成大米、三成糯米,加上白糖做成米糕,每天挎着篮子步行45分钟到“冠生园”寄卖。碍于梅贻琦校长的面子,卖糕时梅夫人遮遮掩掩,但还是被人知道了。于是,梅夫人挎篮卖糕赚钱贴补家用的事流传得很广。梅夫人还在大西门旁铺块油布摆过地摊,卖些旧衣物和用毛线头编结的小物件等。让我们想一想,梅贻琦手中掌管的“清华资金”,再看一看他家中落魄的生活,同今天的校长比起来怎不让人抚今追昔。

梅先生任校长十七年,虽然清华基金雄厚,但他不私取分文。在战乱频繁、政局动荡、贪污成风、贿赂公行的那个年代里,能廉洁自律,一如既往,堪称万世师表。

清华大学每年招生期间,都会有些政界要员、亲朋好友想通过他将自己的子女破格录取入学。为此,他给有关工作人员定下一条规矩:凡有此类信件,一律不准上呈,也不准签复,只搁在一边自生自灭,不理了事。

云南省主席龙云之女报考西南联大附中,没有考上,龙主席十分不爽——因为他对联大创立支持颇大。就下令秘书长到梅贻琦处疏通,但秘书长欲言又止,龙云怒曰:“你还站着干什么?”秘书长小声答:“我打听过了,梅校长的女儿梅祖芬也未被录取。”龙云愕然气消。此事传开,许多社会名流之辈后来再也不好意思开口走后门把自己的子女送入清华。

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50多年了,后人给了他至高的荣誉——清华大学的终身校长、清华大学的永久品牌。梅贻琦是清华大学“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楷模,是中国教育界永远的骄傲,永远的自豪。

猜你喜欢
破格梅贻琦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敢“破格” 不“出格”
我的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经历
他永远是我们的老学长——清华大学受助研究生来信摘编
欧洲“破格”欢迎中国总理
梅贻琦的“落荒而逃”
一道2009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数学试题的思考
落荒而逃的梅贻琦